这两天,东北多地拉闸限电一事引发了舆论的密切关注。其中一些地方断电突然、缺乏应急预案,已经造成了数次心惊肉跳的情况。
辽宁辽阳一企业因突发限电,导致排风系统停运,发生高炉煤气中毒事故。事故中,共有23人送至辽阳市中心医院救治,目前已无生命危险;沈阳市部分地区有道路因信号灯没电产生拥堵,大量汽车寸步难行;在网络上也有网民发帖,反映被困电梯、医院断电等情况。
电力是现代社会的运行基础,断电必然会对社会秩序造成重大影响,民众可能瞬时会陷入“无法生活”的状态。拉闸限电,即便是现行条件下迫不得已的措施,也应当做好全面周全的安排、全方位的信息公开。新闻报道及网友爆料的险情,实在是令人捏一把汗,这种步步惊心的险情,不能也不应出现。
9月26日,吉林新北水务公司一则公告,称“按照国家电网要求,将执行东北电管局和吉林省能源局有关有序用电的精神,不定期、不定时、无计划、无通知停电限电,此种情况将持续到2022年3月份,停电、停水变为常态”。引发网络关注后,相关单位已道歉,称“该通知措辞不当、内容不准确”。
应当正视的是,公告措辞不当、引发恐慌之外,民众依然急切想知道关于拉闸限电的更多信息,比如原因、范围、频率和解决办法,民众想对生活有个最起码的预判,这个心态是真实的。何时断电、何时来电,都是事关基本民生的大事,也是头等重要、应尽快解决的事。
从各地的情况看,拉闸限电也不只发生在一个地区,除了东北,江苏、浙江也有部分企业因“能耗双控”而限电停产,广东也开始倡导“办公场所3层楼及以下停止使用电梯”等。可见电力紧张是规模性、全局性的问题,对此有必要认真研究、着力解决。
民生断电固然是以最直观的方式把供电矛盾展现了出来,但即便保住民生,若企业生产大受影响,后续通过链条传导,一样会反映在民生领域,反映在老百姓的衣食住行里。这种长尾效应,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才会显现,也应当提前有所措置。
按说,基础设施GDP常年的高增长足以证明产能本身不是问题,那为何在今天出现了“电荒”?比如煤与电的机制磨合,煤价和电价的衔接是否足够合理;各地推进节能减排之际,是否为煤电压缩留下充分的缓冲时间;煤电机制的设置,是否考虑国际国内市场变动因素等等,都需要深入检讨。
在冬天即将到来之际,拉闸限电对社会秩序、民众心态的影响不小。解决好这一问题,已经十分紧迫。(吴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