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河南省电信网络诈骗案件高发,形势严峻,2021年全省电诈案件同比上升10%,已成为第一大刑事犯罪,严重影响人民群众财产安全。2月22日,大象新闻记者从郑州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为普及反诈知识,提高群众反诈意识,郑州市将进行为期一个月的预防电信网络诈骗宣传活动,同时介绍了主要诈骗类型和反诈工作成果等内容。
郑州市电信诈骗受害人群中外来务工人员占到61.34%
郑州市公安局反诈中心主任张艳峰介绍,有5类诈骗案件类型高发,一是兼职刷单类诈骗;二是贷款办卡类诈骗;三是冒充电商客服类诈骗;四是网络交友诱导投资赌博类诈骗;五是QQ微信冒充领导、冒充熟人诈骗。据统计,这5类案件共占所有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的58%,涉案资金约占总额的63%,成为危害最为严重的诈骗手段。
从受害人群看,女性占56.44%,男性占43.56%,女性被骗最多的为网络兼职刷单返利类诈骗,男性被骗最多的为贷款类诈骗。主要集中为外来务工人员、行政或企事业单位人员和大中专在校生,特别是外来务工人员占到61.34%。
关停高风险卡700多万张 降幅位于全国前列
自去年以来,全省信息通信业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开展行业“断卡”行动。建立“一月一证一卡”、二次实人认证等工作机制,对所有新开卡用户进行回访和风险预警,对477.9万存量电话用户进行二次实人认证,确保人卡一致,关停高风险电话卡749.9万张,清理数量全国第一。通过以上努力,河南省涉案电话卡数量下降87%,降幅排名全国前列。
二是发挥技术防范优势,提升打击治理效率。相关部门充分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提升涉诈电话精准发现和拦截预警能力,建成实时短信预警系统,对所有高风险受骗用户发送预警提醒短信共计21万余条,对11.5万潜在受害人进行预警保护,挽回人民群众潜在经济损失超13亿元。
三是加强协同配合,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行为。多部门联合积极开展“打猫”行动。利用行业大数据精准分析涉诈“猫池”(调制解调器集群设备)3029个,配合捣毁涉诈窝点105个。广泛开展反诈宣传,制作并张贴相关案例警示海报12.8万张,发送反诈公益短信超过10亿条,组织防诈宣传进社区等活动1.8万场,通过多部门联合提高反诈宣传力度。
利用新媒体优势 让反诈宣传走进小屏
郑州市预防电信诈骗大型主题系列宣传活动从今天启动,一直持续到3月底,本次反诈宣传活动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是坚持线上线下两手抓。利用头部互联网平台、中央及省市媒体发布平台、微信公众平台、直播平台及第三方自媒体平台,向移动端发力,发布防范措施、打击成效及宣传预警提示。反诈宣传不仅要进网络,还要走进校园、进社区,力争将宣传落在实处、落在细处。
二是让宣传形式更鲜活。推出反诈主题图文漫画、小程序游戏普及反诈知识,针对目前运营商在防电信诈骗过程中的痛点,拍摄制作两部反诈创意短视频,以巧妙的构思、独特的立意,反映电信诈骗给人带来的伤害,以有趣的形式,宣传有用的知识。
三是利用公共场所宣传点,让宣传效果更入心。在公交站台、地铁、户外大屏、社区宣传栏等公共场所通过播放反诈创意视频、张贴防电信诈骗海报等形式,讲解电信网络诈骗的特点、种类及危害性,增强市民抵抗电信网络诈骗的“免疫力”,使广大市民由“被动防骗”变成“主动识骗”。
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持续高发多发,犯罪分子作案手段不断翻新,黑灰产业链条盘根错节,在此提醒大家积极学习预防诈骗相关知识,保护好自己的钱袋子。(大象新闻·映象网记者 赵涌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