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关于共识和非共识,本质上有一个节奏的不同频。共识未必就是对的,非共识未必就是错的。当行业共识是要做消费品投资,未必会带来真正的机遇,但一定会有泡沫短期出现。而参与泡沫的未必能发财。非共识是:消费品到底还能不能投?有人认为可以,有人认为没有机会。挺过这个阶段的队伍,就像走过长征的队伍,接受过命运的锤炼。
02
消费和餐饮的2019-2022,可以用过山车、冰火两重天来形容。大家亲眼目睹了无数怪现象和楼起楼塌。海底捞,呷哺呷哺等餐饮的起落,现在就真的没有希望了吗?国内沿用投TMT的方法投消费,在国际上,没有惯例。国内关于消费品的投资,计算方式基本处于小学生水平、投机客水平,或许过度悲观完全没有必要。
03
世界上没有不变的规则,必然是因地制宜,根据行业而切换,根据宏观环境(流动性等)而调配。无论消费品、餐饮还是制造业,都有其自身的逻辑,不会因为多了一个互联网的工具就改变太多。必须按照他本质的逻辑,来进行投资规划,而不是因拍脑袋。
04
国际上经典的投资案例,众所周知巴菲特投资了可口可乐、苹果,但有一个超级高回报率的喜诗糖果都被大家忽视了。早期深受格雷厄姆影响的巴菲特,奉行“烟屁股理论”,即以很低的价格,找到被低估的公司股票,然后等价值回归,股价恢复到合理价格后,再高价卖出。巴菲特比喻道,这就像在地上找到还能吸一口的烟屁股,把它捡起来,点上后就可以免费吸一口。 真正开启巴菲特“价值投资”道路分水岭的,是在1972年收购喜诗糖果。当年,喜诗糖果有意出售公司,其年净利润是208万美元,净资产为800万美元,公司卖出价是3000万美元。
对于这家公司都感兴趣的芒格和巴菲特,却有着不同的价值判断。芒格认为应该用合理的价值,买入一家好的公司,他看好喜诗糖果的商业模式。但巴菲特认为以15倍市盈率、高于2倍净资产价格买入一家公司,是疯狂的。
最终,巴菲特将价格上限定在2500万美元,多一分,就退出收购。好在,喜诗糖果的高层同意了报价。喜诗糖果的后续表现,让巴菲特意识到“以合理的价格买入伟大的公司,要好于以极低价格买入平庸公司”。
持有至今,喜诗糖果被巴菲特列入“非卖品”,并在今年伯克希尔股东大会上,和芒格现场带货,让股东选购11吨喜诗糖果。对喜诗糖果的偏爱,来源于它几乎具备巴菲特对企业护城河的所有期许,这句话并没有夸张,巴菲特原话是“梦幻般生意的原型”。
好生意——消费是人类永远的需求
哪个行业可以跨越周期?抵御经济波动?答案,无疑是大消费领域。每个人每天都会有消费需求,正如过去几年里,VC大多数都围绕着消费升级展开。喜诗糖果依靠成瘾性的甜食,来持续驱动销售,这也算是巴菲特所偏好的消费品类,类似案例还有DQ、可口可乐和亨氏等。
买入的企业像一份债券,稳定、安全
从1972年收购,到2007年的35年间,喜诗糖果创造了13.5亿美元的税前利润,若加上喜诗糖果市值增长,这笔投资的回报率为100倍左右,年均收益率14%,远高于美股大盘的平均增长水平。
拥有卓越的基因,特别是忠诚、勤奋的管理人员
巴菲特将喜诗糖果的成功,总结为“卓越的产品与卓越管理者”,“卓越的管理者”指代的是喜诗糖果前CEO——查克·哈金斯。 从1972年开始任职CEO,到2006年退休,查克执掌喜诗糖果34年。其强大的管理能力,让巴菲特只需每半个月左右,跟查克通一次电话,就能坐等收钱了。在持续的经营中,喜诗糖果的管理层,明确了一条准则,即确保消费者想起品牌时,只产生愉悦的情绪。
稳定行业中有竞争优势的公司
稳定的行业,意味着稳定的需求,也意味着企业服务于消费者的“刚需”。这类行业受市场波动、政策变化影响的风险小,有着稳定的营收与利润率。从1972年收购开始的35年里,喜诗糖果销量年均增长只有2%,但却极其稳定。因为,糖果巧克力行业是“刚需”,也不受政策影响,消费者不会在一夜之间,突然不吃巧克力了。
稳定增长期且有穿透心智的品牌价值
喜诗糖果几乎“垄断”了美国西部地区的盒装巧克力市场,由于其“真材实料,公道价格”的品牌心智,占据了高溢价的送礼和社交场景。在产品矩阵中,喜诗糖果会定期增添新的口味,并淘汰旧的口味,维持大约一百种组合;在品质体验上,喜诗糖果拒绝添加任何防腐剂,并上溯到供应链端,对原材料进行品质管控,这也降低了喜诗糖果的价格敏感度。巴菲特几乎会在每年的12月26号,给喜诗糖果提价,确保即使销售量增长放缓,企业依旧可以获得稳定的利润。
存续期内,只需很少的额外资本,就能维持高回报率
喜诗糖果是典型的“现金奶牛”。在2007年的致股东信中,巴菲特提到,“喜诗糖果运营资金低到不可思议”。在1972年收购喜诗糖果后,其税前利润达13.5亿美元,但伯克希尔的追加投资额只有3200万美元。扣除相关所得税后,喜诗糖果的利润大多流向了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这笔钱又换成许多优质的公司股份。因此,消费行业的增长曲线,和TMT行业是不一样的。TMT有些好的投资项目,能够带来指数级增长,但消费品牌增长初期是平的,开第一家店和第三家店,可能需要两年时间,开到第十家需要三年时间,往后发展速度逐步加快。
如何对一家消费品企业进行价值判断?喜诗糖果品牌护城河的六条准则,同样适用于其他消费品的成长逻辑。
05
看看以“手打柠檬茶”出圈的柠季,来感知品牌现在应该做什么。
从2021年2月在长沙开出第一家门店以来,柠季在后续一年时间里,门店覆盖到华中、华东、西南市场。截止今年6月份,柠季门店签约数近600家。或许,在大众印象中,会给柠季贴上网红标签,但在深入理解了他们做的事后,却发现他们在做一件很重的事情——“农业科学”。
对于要做成这件事,柠季打算投入多长时间。柠季创始合伙人汪洁的回答是:“我们研究农业科学,就是想把品牌壁垒加高,我们是有耐心和长久规划去做的,投入3年、5年或10年,甚至更长时间都是ok的,用时间来做壁垒。”相较于流量和眼球效应,柠季或者更适合于“专业主义者”的标签。接下来我们也将用框架化的价值分析,去理解柠季的增长逻辑。
首先,是消费的刚需,非周期性或非季节性
在经历上海本轮疫情后,即过去两个月,没有被记起的消费品品牌,是危险的,或者说伪刚需的。封控期间,几乎看不到大家囤新消费,更多的是高价换可口可乐,囤老干妈,团奶茶,还有烟和酒。在绝对的刚需面前,从生存物资到上瘾品类,过往热议的新消费赛道,显得不那么重要。产品之上是品牌,品牌之上是品类。要理解柠季的增长,需要回归到品类认知上。
提到柠檬茶,我们的元认知是什么?
1、清爽解腻,富含维C;
2、不可食用,适合茶饮。
因此,柠檬茶是天然的高频、刚需品类,这里面有两个分析论证逻辑:
VC是柠檬的天然记忆,柠檬茶本身有着“健康”的认知标签;
柠季手打柠檬茶通过通过手打、手作、爆锤的方式,让真材实料、匠心呈现、没有添加的健康认知,被进一步放大,并符合当下低糖、低卡的消费诉求。因此,柠檬茶有着扩张的心智优势。有人粗略估算过,以一杯600毫升、正常糖奶茶为例,其热量在400卡路里左右,一杯柠檬茶在140卡路里左右。它具有一定的成瘾性,但却不会有心理负担。
以2022年6月数据为参考,柠季华中地区整体复购率为49.5%,近乎一半的消费者会成为顾客,而二季度整体复购率38.7%。在长沙一家柠季门店中,其六月复购率更是高达63.5%,二季度为51.2%。同比某一线奶茶品牌去年六月的数据,其活跃会员复购率为30.3%。柠季整体复购率比后者活跃会员复购率,仍高出近20%,可以看出柠檬茶品类的消费粘性。
此外,在受众人群层面,相较于奶茶品类的消费人群聚焦在年轻女性群体,柠檬茶品类的受众人群更为广泛。在岳阳开出五家柠季门店的合作伙伴A表示:“除了小女生人群外,柠檬茶品类的受众男女比例比较协调,大致是四六开,其中包含40岁-60岁之间的养生人群,这群人的‘元认知’里认为,柠檬茶是健康的,平时在家也会泡柠檬茶,所以能看到60岁的奶奶会带着孙女,买一杯柠檬茶。”解腻、清爽、低卡、健康,再加上一定的成瘾性,让柠檬茶品类,能够形成稳定的复购。
柠檬茶解油解腻的属性,与餐饮场景天然契合;
除了夏季解暑饮用、逛街场景之外,诸如火锅、麻辣烫、酸辣粉和烤肉等高标准化、流行的中餐品类,与解油解腻的柠檬茶是品类CP。餐饮渠道调味品使用量,是家庭烹饪使用量的1.6倍,这意味着解油解腻需求,不大存在季节性影响。
正如喜诗糖果锚定于高频、高溢价的送礼场景,当消费者在外出就餐场景中,对柠檬茶的价格敏感度更低,配合中端定价,能够快速形成购买决策,这也能引出第二点。
在高频餐饮场景之下,以及口味较重的中餐连锁品牌普及,柠季手打柠檬茶能实现稳定的营收;
此外,柠季将略显苦涩的广式柠檬茶,进行口味改良,形成标准的、适合大众的冰度和甜度,以口味本土化突破区域阻隔。当下,柠季在华中地区主做“加密”,做饱和攻击,门店达到一定密集度后,不再新拓;在华东、西南市场主要拓新店,尤其是聚焦省会城市,实现增量覆盖。
因此,健康认知、高频餐饮场景关联和突破区域阻隔,能够成为支撑柠季持续增长的底盘。
同样开出五家柠季门店的合作伙伴B,除了在大本营长沙开了四家门店外,也选择在成都开出了第一家异地门店。合作伙伴B的开店逻辑正是来自于柠檬茶“解油解腻”的品类刚需——“成都的饮食习惯几乎和湖南一致,它还多了一个‘麻’的属性,从火锅、烧烤再到本土的钵钵鸡,与柠檬茶是相搭的,而柠季的产品从包装、视觉到口感,非常有网红属性,怕油怕胖的女生很容易接受这种口味、口感。”
其三,柠季拥有卓越的基因,特别是忠诚、勤奋的管理人员;
“我是一个组织者,不是一个管理者”,在被问及如何管理好428人的团队时,汪洁曾如是回答道,“我自己有一个‘使用说明书’,就是专业之内你是老大,专业之外我是老大,我有不知情权,你可以不来告诉我,这个是我们在组织管理上的特点。”
我们曾经有一个观点,对于创新、创意类行业员工的管理,“理”比“管”更重要,要理清业务流程和每个人的角色定位。在柠季的管理团队中,大多数人都有创业经历,其中不乏上市公司、知名餐饮品牌、互联网公司和其他新消费品牌的核心管理成员,学历水平集中在硕士和博士。其中,柠季合伙人、CMO谭力是位连续创业者,福布斯30位30岁以下精英,曾任鹿角巷联合创始人,具有丰富的品牌战略经验,整合营销资源,深耕消费者洞察、数智化营销领域;柠季合伙人、COO金山,曾任新浪微游戏CTO,多年游戏行业及互联网产业从业经验,让他能融合技术、产品、运营等方面优势,具有更敏锐的战略眼光和商业嗅觉,高效的决策能力及执行能力。
没有江湖气的团队做不大,只有江湖气的团队走不远。创业的拼劲和一线成熟品牌的运营经验,是新锐品牌走向大众化品牌的关键。
同样,在元气森林的初创团队中,管理团队大多来自传统饮料大牌企业,研发总监曾供职于雀巢,生产总监曾供职于可口可乐,销售总监曾供职于农夫山泉,这使得元气森林在初创阶段,就能明确如何对接行业最TOP的资源,了解国际品牌的运营方法。
而回过头来看柠季的护城河,正与喜诗糖果类似。喜诗糖果内部将品牌护城河,定义为一种愉悦的情绪,这需要品牌持续地交付优质的产品体验,这背后是庞杂的管理细节,因为喜诗糖果做的基本是短保产品,对供应链的稳定要求极高,在公司待了15年-30年的员工比比皆是。
柠季构建的稳固护城河,同样交付的是持续优质的体验,这背后是柠季不断把商业模式“做重”,追溯到产业链最上游。在柠檬茶品类中,供应链端对应的水果,叫做“香水柠檬”。它是一个杂交品,基因不稳定。为此,柠季做起了“保种育种”的工作;在化肥选择上,传统柑橘类化肥,指向的是果肉变甜,而柠檬茶需要的是皮上增香,为此柠季包山头研究化肥;在浇灌设备使用上,在1000多亩的优质种植山头上,柠季的农业专家团队发现,使用喷洒设备比滴灌设备,更有利于香水柠檬根系的生长......“我就觉得这个事儿,还是奔着长线去做,不然的话,短期内真地看不出太多东西”,在谈及柠季在源头做的事时,汪洁不无调侃地说道,“我们已经跨到源头了,再往前追溯的话,就到‘玄学’了。”
除了在供应链上的“长线思维”,柠季也在持续强调赋能门店经营,汪洁阐述到:“曾经有个投资人问我,为什么柠季很少在显眼的位置开店,因为我不想看到一家品牌门店,营业半年后就退出了,这对品牌来说是很大的损伤,我们评估店铺时,一定是评估它多久能回本,所以我们不太会去拿高租金低回报的门店,品牌不是用这种方式打出来的”。
例如在本轮疫情反复下,餐饮企业受到冲击。为了稳住现有门店的经营情况,柠季将Q2的KPI设定为门店每日的商品销售额,而不是新增门店数。对此,柠季在六月一日推出“柠宝节”活动,通过千万级的费用投入,为门店增收。
谈及柠宝节的意义时,柠季的合作伙伴A解释道:“之前我会认为,柠宝节的充值满赠和送周边活动,直观地来说就是让单店赚更多的钱,但经历过柠宝节的活动后,我发现身边的人‘乌泱泱’地充值,不但自己充,还拿朋友的名额来首充,这个超出我的意料之外,它让门店经营者更清楚地看到了柠季的品牌价值、消费人群规模;其次,这也让我对柠季的未来更有信心;第三,除了拉新之外,客户粘性和后续复购率也得到提升,柠季的健康心智无疑是正确的。”
之于柠宝节对门店的意义,合作伙伴B则用“强心剂”来类比——“在柠宝节活动后的半个月时间里,我的营业额至少提高了80%,并形成了稳定的复购人群,我只要配合柠季的节奏,都可以极大改善盈利情况”。在柠宝节活动之前,柠季团队已和其进行过多次沟通,从广告引流、小红书/抖音探店,到门店视觉、引流宣传和店铺补贴。
在最新开出的成都门店经营上,合作伙伴B入驻的是当地一家主流商圈,商圈云集了11家饮品店。入驻之初,其柠季门店营业额排在最后,几个月时间里攀升到中游位置,以现在的增长速度来看,其门店预测七月末就能跻身到TOP3。
只有当一件事情的本质是好的,时间才会帮上忙。同样,回看柠季的增长底盘,除了持续的时间投入之外,还有管理团队超出常人的付出、努力和坚持。
其四,回到行业基本盘来看,虽然茶饮市场不是TMT式的指数增长,但却保持着稳定较快的增长率;
如果要给柠檬茶品类划分不同的发展阶段,可以有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起始于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柠檬茶成为香港茶餐厅的标配;
·第二阶段,起始于21世纪初,盒装瓶装即饮柠檬茶涌现,统一、康师傅在中国大陆市场,完成了柠檬茶品类初始认知;
·第三阶段,是在2006年左右,“柠檬茶系列茶饮”开始出现在市场;
·第四阶段,也就是在当下,以柠季为代表的现制柠檬茶专门店出现。
因此,柠檬茶并非新物种,而是具有一定消费共识的品类。柠檬茶专门店是对柠檬茶的品类升级。在消费地域分布上,柠檬茶品类突破了地域限制。相较于喜诗糖果聚焦于西部市场,主要依靠节日送礼场景拉动销售,柠檬茶门店分布没有困在一线城市中,一线城市占比为20.3%,低于二三线城市23.99%和21.71的占比。
在稳定增长的市场中,品牌需要通过产品创新去“打江山”。 柠季当前产品sku数为18个,背后的配方储备超过2000个,并每周保持配方新增数超12个。此外,柠季研发团队将柠檬茶产品需求和趋势,量化为“视、味、触”等维度的数据,让感官认知的餐饮品类,成为理性化、数字化的沟通语言。
而每一款上市新品走向市场前,都要遵循互联网产品开发逻辑,经历“九死一生”,包括专业品评团队内测、万人参与公测,实现柠季产品池的“严进严出”。
柠季创始人傅傅所带领的研发团队,成员大多来自食品专业领域,研发投入远超行业均值,转化出稳定上新的“产品池”,给消费者带来有口味记忆、高识别度的柠檬茶饮品,形成品牌的“爆款矩阵”。
合作伙伴B有感于柠季的上新速度:“柠季会根据不同的季节特性,上不同的新品,除了主打的鸭屎香茉莉、手打柠檬茶和神仙桂子油柠檬茶等主打产品外,还有一些季节限定新品,并会城市定制款单品,未来柠季也会推更多的适合本土口味的新品。”
在上新频率上,柠季的计划是月月有新品。相较于天天制作几款单品,店员更乐意尝试制作不同的新品,这种积极性也会带动销售的热情。
在同质化的柠檬茶品类中,柠季的品牌心智打法,正在走出一条差异化的道路,并在资本市场得到认可。2021年7月,柠季获得字节跳动、顺为资本数千万元A轮融资;仅时隔半年,2022年1月,柠季宣布完成数亿元A+轮融资,老股东字节跳动再次增持,这也印证了柠季的发展潜力。
其四,稳定增长期且有穿透心智的品牌价值;
以《2021年中国柠檬茶品类与品牌发展报告》为参考,2020年中国大陆市场柠檬茶门店规模在三千家左右,而2021年这一数字超过6000家,大大超过了现制茶饮市场27.8%的增速。
柠檬茶品类正处于稳定增长期。如果说,产品创意支撑着柠季的营收增长,那穿透心智的品牌价值,则是柠季的长期优势。在品牌发展初期,成熟品牌的“大制作+大投放+大渠道”的逻辑,并不一定行得通。柠季合伙人、CMO谭力解释道,柠季品牌策略更为看重的是,品牌如何通过二度传播带来品牌力的增量。
正如在解释某国际运动品牌的成长逻辑时,有人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他永远盯着17岁的年轻人”。相较于出圈,柠季品牌奉行的是“先入圈,再出圈”,与国际滑板节、草莓音乐节等渠道合作,并与调性一致的品牌进行联名尝试。
视觉呈现上,柠季围绕“探索、玩趣”,来升级品牌的视觉体验。从荧光绿底色的潮酷VI、“暴打柠檬”IP形象出圈、店内整面的柠檬装饰墙,到潮酷银和柠季绿的搭配、以“太空舱”为灵感的门店原型、圆润简洁的品牌logo等,都在积极强调柠檬元素。柠季以视觉锤占据柠檬茶品类的关联记忆,先塑造一种差异化的视觉符号,再将它植入到消费者心智中。 选址策略上,柠季奉行的是心智上的饱和攻击,即在一个区域里,开出几十家柠季门店,来支撑品牌的心智。
因此,品牌是企业最大的资产。在创建一个品牌时,我们需要一个“大创意”,例如通过占据一个品类,将品牌植入消费者心智中。而后品牌重复、重复、再重复地,将品牌核心价值传递给消费者,维护住这一强有力的品牌。
最后,是存续期内,只需很少的额外资本,就能维持高回报率。
在传统认知中,餐饮品类的扩张会陷入成本困境,即餐饮品牌扩张的规模效应不明显,到一定规模之后,成本边际效应就会递增。
如何提升产品标准化程度,保障原材料供给,避免成本边际效应递增,实现单点复制和快速扩张的能力,这对连锁品牌的扩张而言,尤为关键。在标准化方面,柠檬茶相较于其他现制茶品类,有着天然的优势,其制作难度不大,所需食材也不会很多,这极大降低了开店门槛,这也意味其具备平价且下沉属性。
此前,合作伙伴A也做了其他的餐饮连锁品牌,而促成其与柠季合作的机遇,首先就是柠季的产品力,他回述道:“当时选择柠檬时,长沙流行的基本奶盖和果茶,在喝了第一口柠季柠檬茶的时候,就感觉很惊艳”。
此外,在了解柠檬茶品类的特质后,合作伙伴A便快速做了合作的决策:“第一,它的毛利比市面上的饮品更高;第二,制作流程更简化,里面掺入的东西没有太多,制作时间、培训难度降低了;第三,相较于部分连锁品牌,柠季更强调抱着学习的心态深入到门店经营一线,督导下放到一线门店检查并解决问题,从培训教学、营销打法,再到饮品的出品味道,对我个人而言,选择柠季大大超过了当初的预期。”
原材料供给上,柠季的团队也逐步铺开了供应链的建设,种植了1000亩香水柠檬园。一方面是品质的把控,另一方面也为了成本的控制,为供应商争取到更大的利润空间。对于柠檬茶品类而言,供应链建设非常关键,因为有着前车之鉴。2020年底的霜冻,曾导致柠檬果产地歉收,导致原本3-4元/斤的香水柠檬价格,暴涨至35元/斤。因此,只有完善的供应链建设,才能抵御外部不确定性风险。而采用“直营+合作”模式扩张的柠季,也在门店运营和门店扩张效率上发力。
在选址决策上,柠季根据美团经营数据、高德客流数据,助力商圈与定位确立,并在开业后第一个月、第三个月和第六个月,跟进门店经营情况,来持续迭代数字化选址能力;在门店运营上,柠季围绕着门店高效、标准化运营来倒推产品逻辑,例如柠季门店只选用香水柠檬一种鲜果,不调整冰量和糖量,确保出杯效率;在门店扩张效率上,柠季门店一体化软装,降低成本的同时,极大缩短装修周期;同时,20平米左右的门店面积,也降低了开店门槛。
柠季当下从建店到开业的周期,大致是21天左右。未来,随着柠季营建系统的充分应用,将开店整个环节流程化,在各个节点上设置关键人物,完善衔接阶段的流程推进,开店周期有望缩短到7天。
无论是供应链设计,还是门店设计、产品逻辑,柠季在极力规避餐饮门店的“扩张之踵”,实现产能保障,降低资金投入要求,快速单点复制。快速单点复制的背后,是柠季数据驱动能力,突破地域限制。例如在合作伙伴B走出长沙,在成都开店时,非常看重柠季在全国茶饮市场的比重,例如开店速度如何?具体省份、具体月份的店铺经营数据如何?销售额、复购率和转化率多少......这些数据会共享给合作伙伴,帮助其进行城市选择和门店选址。在开放合作之前,柠季也会进入城市布局直营店,为后续合作伙伴建立标杆,并反馈到单店经营数据,包含选址情况、营业额数据和外卖订单情况等等。
因此,虽然柠季和喜诗糖果处于不同品类、不同消费场景,拥有不同的商业模式,但他们的底层逻辑,某种程度上是相通的,概述而言便是:打造差异化心智,对区域市场逐步渗透,用标准和效率快速扩张,用更少的钱办更多的事。
06
最近市面上传来许多大消费赛道遇冷的消息,无论是新消费上市企业,市值较发行价腰斩,还是投融资案例减少,营销成本难以负荷,抑或是消费决策正在让渡于生活刚需。贝恩咨询曾在2018年发起一项活动,跟踪46个新品牌,到2021年,只有17个品牌在保持增长态势,其余品牌要么增长停滞,要么黯然出局。
但那些符合长期复利模式的消费企业,终会等到时间的玫瑰。
投消费品不需要如此悲观,而是能看清穿越牛熊的背后逻辑。正如在遇到喜诗糖果之前,巴菲特正埋头捡拾地上的“烟屁股”,用投机的心态去赚价值洼地的利差。
最大的误判是“估值错位”,当你用TMT的风口论来进行消费投资,“自上而下”地追逐新概念和热门时,就像是攀一座峰,哪怕趋势向上,也可能会踩进深坑。
当下,消费行业的投资,更像是淘金沙的过程,需要有耐心地一遍又一遍地,以价值主义为网,筛除伪刚需的标的,最终找到那块可以持续拥有的金石。相信,“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会变,消费螺旋上升的趋势也不会变,消费行业依旧大有可为。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