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校语言智库建设的必要性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上明确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2015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9月29日,教育部召开会议,系统推进《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推进计划》,提升高校的咨政服务能力,对高校智库建设做出了全面部署和要求,为我国高校建设中国特色新型语言服务智库提供了政策依据,指明了发展方向。
当前,我国高校语言智库建设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然存在五“少”和五“弱”现象。一是领军学者偏少,专业化智库人才队伍薄弱,研究团队主要以兼职为主;二是新型语言服务智库数量少,智库对高校外语学科创新与拔尖人才培养的支撑弱;三是围绕国家重大语言规划、语言服务、语言教育问题和社会热点的立项和系统成果少,自娱自乐的项目多;四是语言智库与其他学科的跨学科合作少,跨学科研究能力较弱,高质量的跨学科成果少;五是成果的转化渠道少,转化能力差,服务社会能力较弱。
二、中国特色新型语言智库的定义与分类
国内外至今还没有对语言智库下过定义。语言智库是以国家语言治理和社会语言服务为对象,以影响政府和企事业机构决策为目标,以公共利益为导向,以社会责任为准则的专业研究机构。
国内外至今还没有对语言智库做过明确的分类。语言智库可大体分为三类:一是专门针对中外语言问题进行研究的智库,如语言教育、语言治理、语言服务等;二是依靠外语开展研究的智库,需要借助外语,由多语种师生参与,研究对象涉及各语种对象国的国情研究等,如教育部批准各高校设立的区域国别研究中心,这类中心主要依靠小语种翻译和编译方式,调研和跟踪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最新信息,为相关部门提供最新资讯;三是与语言不直接相关的智库,由非语言学科的专家主导,专门从事全球化、政治外交、国际传播、国际发展、国际组织、涉外法律等领域的国际问题研究的智库。如“一带一路”研究、国际传播研究、涉外法治、高等教育国际化等跨学科研究都可能需要涉及到外语使用和语言相关问题的探讨。
三、高校新型语言智库建设的重点
当前,加快中国特色新型高校语言智库建设,要在“新文科”建设指引下,坚持“新特色”、“新标准”和“新学科”三“新”原则。“新特色”指要面向国家战略和社会需求,突出中国特色,针对中国国情、研究中国问题、提供中国方案;“新标准”指以培养卓越和拔尖创新人才为目标,依托智库的人才和学科优势,以高质量智库成果推动跨学科、复合型高素质人才培养;“新学科”指以语言智库建设为抓手,大力推进文理学科交叉、人文社科学科交叉,拓展和重构外语学科的知识体系。
教育部最近批准设立国别区域学一级交叉学科,为外语学科的拓展和创新发展提供了契机,为发展语言智库提供了学科基础保障和支撑。高校外语学科应抓住机遇,以国别区域学为依托,增设若干国家急需的智库特色方向,如语言安全研究、语言治理研究、语言智能研究、语言扶贫研究、应急语言研究、老年语言服务研究等,培养高端智库研究人才。此外,各高校可依托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自主设置语言智库特色方向,创新智库人才培养模式。如北京语言大学成立国际语言服务研究院,在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下自主设置“国际语言服务”二级学科硕士点和博士点,探索语言服务学科与语言服务智库学科化和专业化发展的新模式。
中国特色新型高校语言智库应重点加强以下四种能力建设和研究成果:一是提升语言战略能力,包括语言战略规划、语言战略体系构建、中文国际传播战略和语言战略国际合作;二是提升语言治理能力,包括政治语言治理、经济语言治理、法治语言治理、社会语言治理、生态语言治理等;三是提升“一带一路”语言能力,包括多语种规划、语言安全评估、国际中文教育、语言标准化、语言资源管理、语言服务便利化等;四是提升应急语言能力,包括应急语言规划、应急语言响应、应急语言管理、应急语言标准化、应急语言教育、应急语言技术研发等。
语言智库是国家语言软实力和国家话语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智力支撑。
(作者简介:北京语言大学国际语言服务研究院院长、教授、国家语言服务出口基地首席专家)。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