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广东启动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工作,英德作为试点县,以扶持培育社会化服务主体、促进粪肥就地就近还田利用为重点,探索种养结合运行机制,集成推广2套以上粪肥还田主推技术模式,将“粪污”变“粪肥”,进一步加快推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促进化肥减量增效、耕地质量提升和农产品品质提升。
深入探索种养循环运行机制
全力构建生态农业运行体系
英德市注重探索市场化的粪肥还田运营模式。通过择优遴选专业服务能力强、管理规范、运行良好的企业、合作社、示范性家庭农场等主体和提供粪肥还田服务的社会化服务组织为项目承担主体,并优先选择能够提供全环节(收集、堆沤、运输、还田)服务的专业化服务主体。以市场化运作为主,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由社会化服务主体分别与提供粪肥的养殖场、种植主体签订粪污拖运(处理)协议和粪肥消纳协议,承担粪肥收集、输送、还田施用一体化专业化社会化服务,在养殖业主和种植业主之间搭起桥梁,加快推进粪肥就地消纳、就近还田。建立完善了养殖主体、社会化服务主体、种植主体“三方”需求互补、协同推进、利益共享、责任共担、多方共赢的粪肥还田服务市场化长效机制。
英德市还根据区域种养布局和农村人口分布特点、规模大小等,探索优化组织形式,采取“服务主体+村集体+农户”、“服务主体+合作社+农户”、“经营主体+种植基地”等模式,充分发挥村集体与合作社的组织推进作用,整合服务需求,集中连片推进,通过签订长期合同等方式,因地制宜建立稳定的种养对接合作机制。这一模式不仅解决了粪污处理难题,还可以解决粪肥还田服务需求分散、服务对接成本高的问题。
英德市望埠镇的稻香老农种植专业合作社是英德探索种养循环运行机制的典型代表。该合作社实行水稻实施畜禽粪污腐熟还田项目,对稻田施用了腐熟畜禽粪污有机肥,覆盖面积达到5960亩,水稻产量和质量均超出预期。
“与施用化肥相比,有机肥不仅能节省成本,还能提升稻米品质。”稻香老农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林元信表示。他还表示,近年来合作社在英德党委政府的支持下,推动实施绿色种养循环农业项目,提升丝苗米品质,打响了“粤知信”丝苗米品牌。
该合作社作为提供粪肥还田服务的社会化服务组织,积极与当地的养殖场合作,建立起“养殖场-服务主体-合作社-农户”的运行模式,探索了市场化的粪肥还田运营模式路径,有力推动了绿色种植和绿色养殖的持久良性循环。
全面集成粪肥还田技术模式
广泛推广绿色循环新实践
英德根据全市畜禽粪肥类型、施用方式和作物需肥特性等因素,针对不同作物制定粪肥还田技术方案,明确粪肥用量、施用方式和施肥时间等技术要点,创新集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粪肥(商品有机肥)+配方肥”“果(菜、茶)-沼-畜”等技术模式。
英德市是中国红茶之乡,2024年茶叶种植面积达到18万亩,围绕“百亿农业产业”英德红茶的产业发展需求,英德市重点推动“茶—沼—畜”的县域粪肥还田技术模式探索推广,推动提升茶叶栽培的品质。
英德市三圣红茶业有限公司的茶叶基地位于英德市英红镇星光村,是英红九号核心产区,毗邻石门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种植茶叶约800亩。
据悉,茶园主要是采用推广“茶-沼-畜”的技术模式,利用⽜羊粪花⽣麸和绿肥堆沤成有机肥,以及腐熟牛粪便沼液等作为茶树肥料,不施化肥和农药,严控茶叶品质。目前三圣红已获得已获得IS022000:2018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HACCP体系认证、有机认证、绿色食品认证及广东生态茶园认证。
加速培育社会化服务新主体
积极促进现代农业发展进程
培育壮大服务主体。
在英德市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工作中,政府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培优扶强了一批粪肥还田社会化服务主体,为养殖场、种植基地等企业、合作社提供了优质的服务,据统计,英德市2023年以来参与试点的社会化服务主体有15个,试点项目实施主体达60多家。
制定考核管理制度。
英德市制定完善粪肥还田社会化服务主体考核管理制度,完善准入标准和评价退出机制,择优遴选专业服务能力强、管理规范、运行良好的农业经营主体、社会化服务组织为项目承担主体,确保粪肥还田服务质量和进度。
建立完善监管机制。
为确保粪肥还田质量和进度,英德市建立了完整的粪肥流向全程可追溯监管机制。对承担主体的工作进展、资金使用、实施成效进行检查考核,确保粪肥还田试点作物和农业生态环境安全。
“下一步,我市将围绕英德农业产业体系建设,特别是推进英德红茶、西牛麻竹笋、清远丝苗米等农业产业发展方面,加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的市场化运行机制和模式的探索创新,持续推进实施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工作,促进产业提质增效和种养循环农业绿色发展。”英德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负责人说道。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