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财经 房产 旅游 教育 时尚

健康 家居 文化 县域 专题 新阶层

疫情期间3D眼镜不免费?多家影城“新规”遭质疑

来源:中国消费者报微信公号 2022-02-15 21:02:02

早在2019年

中国消费者协会就发声

看3D影片眼镜额外收费

属于典型的“不平等格式条款”

不合法

然而

《中国消费者报》记者

近日走访调查发现

北京部分影院以疫情防控为由

要求消费者自费购买或租赁

3D眼镜观影

看3D电影需购买3D眼镜

影院:去年开始就不免费提供了

春节前,《中国消费者报》记者以消费者身份来到北京沃美影城常营店(以下简称沃美影城)发现,有观众购票观看3D电影《魔法满屋》时,没有携带3D眼镜。服务台工作人员表示:“没自带3D眼镜的观众可在旁边机器处租赁,价格也不贵。”

记者看到,这台共享3D眼镜的租赁机上,标注了“每副眼镜租借费用:2.5元/4小时”。

记者用手机扫码登录后看到,页面上默认选项为“高清无菌眼镜”,相关页面显示3D眼镜有成人款、儿童款和夹片款,均为封装好的消毒眼镜,收费2.5元/4小时。此外还有“IMAX眼镜”“影院普通眼镜”选项。

▲扫码进入租借,默认“高清无菌眼镜”页面

记者尝试选择“影院普通眼镜”,发现要交押金,4小时内免费,超出后每小时收费0.1元,这种眼镜没有独立包装。

在采访中,记者还发现,工作人员在售票时未主动告知观众能够“免费租赁”,加之机器正面上只有“每副眼镜租借费用:2.5元/4小时”字样,观众容易误认为只能付费租赁。而在沃美影城的相关网络购票页面,记者发现有“影城不提供免费3D眼镜,请自备或到前台购买”的提示。

2月6日下午4时许,《中国消费者报》记者同样以消费者身份来到北京耀莱成龙影城慈云寺店(以下简称耀莱影城),碰到不少观众准备入场观看3D电影《熊出没·重返地球》,服务台工作人员不时提醒未带3D眼镜的观众“需在前台购买3D眼镜”。记者看到,观众在前台支付2元费用后会拿到一张凭证,然后凭借该凭证在检票处拿到3D眼镜。

在现场,记者未发现3D眼镜需要观众自备或购买的提示信息。工作人员表示,从2021年开始影院就不免费提供3D眼镜了。在该影院的相关网络购票页面,记者同样也发现了“3D眼镜需自备或购买”的提示。

影院称出于疫情原因收费

涉及“嘉华国际”“保利国际”“百丽宫”

为何不主动提供免费3D眼镜?

耀莱影城工作人员对记者表示:在疫情前3D眼镜都是免费提供的,但现在出于疫情防控的需要,影院在3D眼镜清洁消毒等方面存在不少问题。希望消费者自带或购买3D眼镜实际上是出于对消费者健康的考虑。

北京市其他影院情况怎么样呢?

2月13日,《中国消费者报》记者在一点评APP上发现,影院在具体的“选座”界面或是“特色服务”专区,都会有针对3D眼镜使用的通知或提示:

嘉华国际影城活力东方店标注了“疫情期间,影城将不提供公用3D眼镜,请自备或购买3D眼镜”;

保利国际影城东坝店显示“观看3D影片需自带或自购眼镜(夹片、成人、儿童眼镜每副2元)”;

百丽宫影城国贸店和百老汇影城(APM购物中心店)均标明“3D眼镜价格5至10元”;

枫花园汽车电影院朝阳公园店则显示“3D眼镜自助租赁柜每个200元押金,2元租赁柜平台手续费”。

此外,对于是否免费提供3D眼镜,有的影城标注简单明了,有的则“遮遮掩掩”,如:

横店电影城王府井店标明“观看3D影片需佩戴3D眼镜”,但未说明是否收费;

苏宁影城慈云寺店则标注为“提供免费3D眼镜,夹片眼镜收费”,不过没有标明具体收费标准。

记者在该点评APP上还发现,并非所有影院都有3D眼镜的收费提示,而且即使有提示,多数也不明显,如果不仔细查找很难发现。

影院须提供免费3D眼镜供消费者选择

强制租售侵权

记者调查发现,部分影院以疫情为由不免费提供3D眼镜应属于自主行为,相关部门并无此规定。

2021年8月国家电影局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当前电影院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中,有对座椅、3D眼镜等观众直接接触物品严格落实消毒频次要求,未提到影院不免费提供3D眼镜。

实际上,记者调查发现,免费提供3D眼镜的影院仍为数不少,目前包括万达、金逸等在内的多家影院依然免费提供3D眼镜,虽然这些影院也售卖3D眼镜,但并未将免费提供3D眼镜这项服务取消。

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消费者保护法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陈音江在接受《中国消费者报》采访时表示:

免费为消费者提供符合卫生要求的合格3D眼镜是影院的义务,影院不得强制或者误导租售3D眼镜。影院提供更高品质的收费服务,尚可理解,但前提是要同时提供免费3D眼镜让消费者选择,而且收费服务必须做到明码标价,严禁强制或误导消费。

如果影院拒绝提供符合要求的免费3D眼镜,或者存在误导消费行为,消费者可以保留好相关证据,向当地消费者协会或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投诉举报,维护自身的合法消费权益。

  责任编辑:

相关新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