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深圳2月15日电 题:106万通电话的温暖
新华社记者周科
“我女儿一个人在家,怎么办呀?”因密接风险被临时隔离的陈女士十分焦虑。
一筹莫展时,她接到了流调志愿者肖琳的电话。了解情况后,肖琳马上汇报协调,最终通过学校和社区工作人员上门与她的女儿取得了联系,陈女士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1月31日除夕当天,宝安区发现1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拉响抗疫警报。宝安区教育系统迅速响应,20位行政骨干、党员教师组成首批抗疫先锋队,协助开展密接和次密接人员流调工作。
大年初二,宝安区教育系统再次向105所学校召集教师志愿者。消息发出后,报名信息频频闪动,接龙人数屡屡刷新。次日一早,3000余名教师集结。至大年初六,报名参加志愿服务的教师达到9000多人。他们变出行为“逆行”、弃假期扛“战旗”,成立12个临时党支部,全天候投入到“防溢外呼”等工作专班,为疫情防控当好“流调侦察兵”,形成全民战“疫”的强大合力,目前已完成超过106万人次的呼叫。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负责收发函件的殷小村老师,在12小时值守中一刻不敢离开电脑。为确保工作无缝交接、不出现空档,没有夜班的她也选择不回家,困了就蜷缩在沙发上短暂休息,随时顶上需要替换的同事。
“早一分钟确认信息,早一分钟发出函件,都是在为抗疫一线的同志争取时间。”殷小村说。
“我要站好最后一班岗,这是最光荣的‘工作总结’!”工作了40年即将退休的宝安中学初中部老师杨国良,第一时间加入电话提醒志愿者队伍,他用话语舒缓了数十名受访群众的紧张情绪。
大年初三,坚守在“防溢外呼”岗位的海滨中学高升老师和新安中学(集团)外国语学校尹航老师迎来了自己的生日。“没有家人陪伴,没有鲜花蛋糕,却最为难忘,因为这是送给自己最有意义的生日礼物,也是送给学生最生动的‘教科书’。”高升说。
“马什么梅?”“福州还是湖州?”……这不是电影里的幽默桥段,而是教师志愿者们遇到的实际困难。在深圳,建设者来自五湖四海,老师们发挥集体语言优势,努力切换各种方言耐心沟通、反复确认,确保记录下来的每一条信息都准确无误。
因疫情防控要求,深圳全市中小学(幼儿园)推迟至2月21日开学。教师志愿者们拨打出的106万通电话,如一双双温暖的手,抚慰着人们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