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财经 房产 旅游 教育 党建

健康 文化 县域 专题 新阶层 国防军事

国图大展 与安阳殷墟有关

来源:河南日报客户端 2023-02-13 15:12:29

2月12日,记者从国家图书馆(国家典籍博物馆)获悉,“二十世纪初中国古文献四大发现展”日前在国家典籍博物馆正式开展。展览由国家文物局指导,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敦煌研究院、甘肃简牍博物馆、国家图书馆(国家典籍博物馆)联合主办,共分为“殷墟甲骨”“居延汉简”“敦煌遗书”“明清档案”四个专题。

国图大展图1.jpg

殷商甲骨文、居延汉简、敦煌遗书、明清内阁大库档案是20世纪初中国学术的“四大发现”。“四大发现”的相关文物,有的收藏于国家图书馆,有的收藏于各地博物馆、研究院,还有的收藏于相关档案保管机构。本次展览首次将分藏于各处的四大文献荟萃一堂,集中了甲骨、简牍、敦煌遗书、明清档案等多种类型的珍贵文物文献共249种,382件,也是目前为止“四大发现”文物最大规模的展览。

甲骨文是迄今为止中国最早的成熟文字,殷墟甲骨的发现使只存在于典籍中的商代被证实为信史。甲骨文发现120余年来,甲骨学研究者遍布中国、美国、日本、韩国、加拿大等数十个国家,成为认知中国早期历史和古代文明的重要工具。2017年,甲骨文入选“世界记忆名录”。国家图书馆(国家典籍博物馆)甲骨收藏35651件,约占存世总量的四分之一,是世界上甲骨藏量最多的单位,其中有字甲骨34783 片。

国图大展展图2.jpg

“殷墟甲骨”专题位于国家典籍博物馆第五展厅,分为“重现的文明”“神秘的文字”“神奇的王国”“探索的旅程”四个单元,通过甲骨实物展示、考古发掘资料图片、相关研究成果集锦等,探寻中华文明的发展脉络,突出甲骨文在中华文明乃至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重大意义,揭示甲骨文作为汉字的源头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对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民族凝聚力的重要价值。

“重现的文明”以清末甲骨文被发现为起点,通过对甲骨文出土地的确定,以及殷墟多次考古发掘的成果,拉开了甲骨文研究的序幕。

“神秘的文字”详细讲述了甲骨的契刻载体、整治过程、书写契刻方式及工具,图文并茂地列举了象形、指事、会意等甲骨文的构造法则。

国图大展图3.jpg

“神奇的王国”讲述了商代占卜时的人物,并用图表的形式展示了甲骨占卜的程序、甲骨卜辞的完整结构,揭开甲骨占卜的神秘面纱,透过甲骨文鲜活的记录,为大家展现殷商王朝时期祭天祀神、天文历法、农耕农牧、田猎活动、寻医问疾等社会生活风貌。

“探索的旅程”总结了一百多年来历代学者孜孜不倦探索研究甲骨文的历程,盘点了学者们对甲骨的持续发掘、考证,列举了“甲骨四堂”等知名学者的研究成果,以及国家图书馆的甲骨收藏历史。

国图大展图4.jpg

“殷墟甲骨”专题共展出展品50种54件,其中包括国家图书馆藏甲骨32种35片,国家图书馆馆藏其他展品18种19件。亮点展品包括记载商王田猎,猎获麋鹿和兔的龟腹甲残片甲骨2174,上面的“兔”字象形基本把兔子的前后腿、小短尾等外形表现出来,十分生动传神;国家图书馆所藏甲骨中尺寸最大、字数最多的甲骨5405,长43.5厘米,宽24厘米,共218字,内容为向殷先公和山神祭祀;甲骨5509记录了商代日食,是世界上最早的日食记载之一;甲骨6006经著名甲骨文专家董作宾与其他甲骨碎片缀合,确定了商王世系,不仅印证了《史记·殷本纪》中相关记载基本正确,还对《史记·殷本纪》所记载商王顺序进行了修正,解决了商王世系的重大疑问。

国图大展图5.jpg

展览结合互动科技,通过多样化的创新设计进行场景复原,设置了“立体画卷”“姓属林”“模拟占卜场景区”等,利用空间立体复原以及声光电相结合的手段,呈现震撼、绚丽的视觉效果,带给观众全新的体验,让不同年龄层的观众都能理解甲骨文蕴藏的文化知识,传承来自远古的文化记忆。

国图大展图六.jpg

据介绍,为进一步扩大宣传效果,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家图书馆将通过直播活动、线上展览等方式增进与观众的互动。开发该展览“线上超现实看展体验项目——古籍寻游记”,选取重要展品近30件,利用VR技术并配合相关硬件,生动讲述展品故事,将文物陈展与VR技术深度结合,借助虚拟现实技术让古籍“活起来”。(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张体义)

  责任编辑:news10

相关新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