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眼下,在淅川县仓房镇,艾香浓烈,丝丝沁甜。艾草成了仓房镇特色产业的一张名片,也是当地“星旗同创”的“幸福草”“黄金草”。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和核心。为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仓房镇在推行“短、中、长”产业模式的同时,着力发展艾草等特色产业,扩大生产规模,拉长产业链条,提升产品质量,将生态优势转化成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和发展优势,实现群众增收和村集体经济壮大的目标。
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助力群众致富。该镇清泉村党员贾凤芝发挥基层党员模范带头作用,种植艾草20多亩,自购割晒机、小型脱叶机,带动全村30多户发展艾草产业。村党支部发挥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实行“村集体+农户”模式,租种外出打工群众撂荒土地70余亩;实行“公司+农户”模式,外包荒地1200余亩。“全部都种上了艾草,群众基地务工连同土地租金年均可获5万元。”村党支部书记付海说。
打造艾草产业基地,壮大集体经济。侯家坡村党支部争取财政涉农统筹整合资金100万元,以昌旺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为经营主体,投资37万元高标准整地300亩,购置18万元的艾根、艾苗,30万元的艾草收割机、打捆机,新建生产管护房100平方米,铺设生产路基近5公里。“基地可带动15户脱贫户及监测户,实现群众稳定就业,户均年收益1000元。”侯家坡村党支部书记唐红建说,“产权归村集体所有,收益5万元用于二次分配,项目年收益不低于8万元,作为村集体收入。同时,还为本村群众个体种植提供基础设施配套服务,为全镇其他村低价提供艾根、艾苗,实现全镇集约发展。”
建成艾草加工车间,增加群众福祉。刘裴村艾草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张沟组群众杨金巧说:“我们生产加工出来的艾条、艾柱、足浴包、艾绒、枕头等产品,远销山东、广东和东北地区。月最低工资一千八九,包月2500元左右。附近10多户群众长期在车间上班。”
“基地建在自家门口,全村多数群众都种有艾。收割后拉到艾草车间一卖,票子就到手了,生活越来越有奔头。”村党支部书记张奎灵说。(淅川县委宣传部 李雪山 周文海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