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山文化非遗再添两张国家级“名片”
11月1日,文化和旅游部通过官网公布了第七次全国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上等级馆名单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罗山县图书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罗山皮影戏保护单位——罗山县文化馆榜上有名,标志着罗山文化非遗工作再添两张国家级“名片”。
罗山县图书馆成功创建“国家一级馆”
罗山县图书馆成立于1978年,总馆位于新区罗山县文化中心一楼,建筑面积3898.97平方米,2015年11月18日正式对外免费开放,节假日正常开放。罗山县图书馆设施齐全,功能完备,西区为少儿图书馆,东区为成人图书馆,内设借书处、电子阅览室、综合阅览室、自习室、多媒体室、采编室、资料室、办公室、自习区等。馆内现有纸质图书16万余册(种)、期刊200余种(含合订本)、电子图书3万册、电子期刊120种(册)。办证人数已经超过7000人,年接待人次超过10万人次,并免费提供饮用水、应急雨具、充电器、针线包、医药箱、无线网全覆盖等便民服务设施。罗山县图书馆已成为我县公共文化服务的主阵地和构建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场馆。
罗山县文化馆被认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
罗山县皮影戏历史悠久,据明、清《罗山县志》记载,罗山皮影戏始于北宋景祐(1034-1038)年间,已有一千余年历史。明、清时期是罗山皮影戏的兴盛时期,艺术风格与河北滦州皮影有着渊源和传承关系,到清代中期已经形成了具有独特艺术特征的民间戏剧艺术。千余年来,罗山皮影戏经过辈辈皮影大师的潜心研习、薪火相传,现已发展为生、旦、净、丑行当齐全,唱词道白雅俗共赏,音乐唱腔优美动听,皮影制作美轮美奂,乐队构成简约明快,表演非常成熟的地方戏剧之一,并一直在江淮地区民间艺术中独领风骚,为丰富和活跃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做出了积极贡献。罗山皮影戏是江淮地区民间戏曲、音乐、文学、剪纸、绘画、手工艺、漆艺等民间艺术的结晶,从制作到演唱,都具有罗山特色,其艺术价值、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极高,是研究江淮民间艺术的宝贵资料。
2004年,罗山皮影戏被公布为河南省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首批试点项目。2007年,又被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第一批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00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正式成为“国保”。201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罗山皮影被指定参加“奥运文化展示”活动。2009年3月份,罗山皮影代表信阳市参加由河南省人民政府组织的“农民工风采展”在北京的展演活动,受到中央领导王兆国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关注。特别是近几年来,罗山皮影更是广受全国各地学术专家、新闻媒体的青睐,中央电视台、香港卫视、河南电视台等知名媒体相继来罗山现场拍摄、跟踪报道,据统计每年接待知名媒体的现场跟踪报道和学术专家考察几十余次。这些活动,既宣传了罗山,又深化了社会影响,罗山皮影也逐渐被社会认知和肯定。2007年,罗山彩虹文化发展公司生产的皮影《生角王爷》,被省文化厅公示为第二届“河南省知名文化产品”。2017年2月份,根据全国两会河南宣传需要,与大河网合作,结合罗山皮影戏特点,自编自演罗山皮影戏新时代剧目《山妞赴疆探亲记》,在全国两会上代表河南文化连续播出,反响极好,受到省委宣传部部长赵淑萍和市委书记乔新江的高评和批示。
2017年10月2日,罗山皮影戏受到法国文化部的邀请,代表中国文化参加由文化部组织的对外文化交流活动,远赴法国巴黎承办了“天涯共此时·罗山皮影戏专场演出活动”,在遥远的浪漫之都刮起了一阵中国风。
2020年11月19日,罗山皮影受邀参加了第二十四届全国发明展览会—— 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创新大赛,罗山皮影在广东佛山潭州国际会展中心连续展演三天,受到举办方各级领导的一致好评,并获得组委会颁布的“非遗智慧与创新奖”。
罗山皮影现有国家级传承人1人,省级传承人1人,市县级传承人120余人,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大师1人,河南省民间工艺美术大师3人。(郝昱玮 彭莹莹 丁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