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代钊名医传承工作室
张代钊名医传承工作室成立于2007年,是北京市中医管理局批准的北京市薪火传承工程项目,2011年正式挂牌。工作室位于北京市朝阳区潘家园9号院28号楼北京好中医潘家园医馆。旨在推进中医文化传承及中医肿瘤治疗方法的研究与传承。
由张代钊教授为学术带头人,亲传弟子北京中日友好医院肿瘤科主任郝迎旭主任及弟子王赫共同组建中医专家团队。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癌症的方法,延长癌症患者生存期;提高生存质量;减轻痛苦;消瘤抗癌。最大限度挽救癌症患者的生命,提高癌症患者生活质量。
经过多年临床经验,在中医治疗多种恶性肿瘤的治疗方面都取得了突出效果。获得了众多患者好评与赞誉.
全国著名老中医张代钊教授
张代钊教授,生于1929年,四川自贡市人。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肿瘤科创建人之一;中日友好医院中西医结合肿瘤科首任主任;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中医药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央保健会诊专家。从医六十余年秉承着医者仁心,治病救人的医生之职,救治患者不计其数。为传承中医药技术,多年来桃李满天下,对自己多年研究的中医药理论、技术均倾囊相授,著名中医专家孙桂芝、朴炳奎、李佩文、林洪生、郝迎旭等均师从于张代钊教授门下。虽耄耋之年仍不忘医生职责定期在北京好中医出诊,广施医术。
顺势转折 中西汇通
人生如长河,每个人都是自己航船的舵手,只有稳住方向,才能到达理想的彼岸。面对前路的曲折与坑洼,不断勇敢向前走,自我成长,终有一天会如江河入海一般发现更宽阔的天地。
张代钊教授与1995年大学毕业后便进入卫生部直属中医研究院第一期西医学习中医研修班,这三年的学习生活对于张代钊教授来说是非常难忘的一段时间。有时在门诊中张代钊教授常同患者提起他最初学中医的经历:“当时毛主席号召西医学中医,我响应党的号召参加了全国第一期西医学习中医研究班。当时我们都觉得学习中医,把中医发扬继承下来,是对党和国家最好的回报。”
在研修班期间,许多当时的名老中医都被邀请来授课,如“五老上书”之一的于道济;独树一帜的杨树千;18岁悬壶济世的蒲辅周等,张代钊教授在聆听众多名老中医的授业后,一边认真揣摩,刻苦钻研,渐渐领会了中医的真谛。后期更得到到时的北京名医段馥亭青睐,亲自指导张代钊教授,看着张代钊给病人治病后加以点评,在段馥亭的点拨下,张代钊进步很快。
在这三年的学习生涯中,张代钊教授不仅博众家之长的中医技艺,也在众多老中医身上看到了传承华夏千年的医德,与传道受业的中医导师风范。在张代钊教授自此之后的75年之久的行医生涯中,皆不忘党的号召,不忘导师们的教授以身作则,行医治病,为师授业,不忘传承。
(1958年刚从第一届西学中研究班毕业的张代钊)
攻克艰难 白纸绘图
1970年,中国的一个小小县城,因为癌症引起了全球医学界的关注。当时,河南林县及周边地区的食管癌患病率位居世界之首。癌症呈现家族内高聚集现象,祖孙三代都有人患上食管癌。当时的林县被称为癌症县。1970年,第一届全国肿瘤会议在天津召开,会上中国医学科学院和中医研究院决定“组织精兵强将去往河南林县,搞治疗癌症试点”。随即,张代钊作为北京医疗队副队长,进入当地。张代钊在林县一待就是两年。他住在老乡家里,跟老百姓一起吃糠饼和盐腌的白菜。
“当地老百姓吃得太烫太硬,太粗太快,所以林县是食管癌高发区。那时,我经常背着药箱,骑着自行车到患者家里送药,山路崎岖经常摔跟头。”——张代钊《共和国医者》采访
在研究期间,张代钊翻阅了历朝历代的医学古籍,他发现《黄帝内经》中提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中医认为肿瘤为正气先虚、邪毒炽盛、气滞血瘀、痰饮集聚所致。肿瘤,在中医概念里属“正虚”。两千多年前的《周礼》也有记载。尽管中医典籍中提供了一种思路,一种方法,但要验证并有效的古为今用。治疗现代人的癌症,还需要更多的摸索。
张代钊和医疗队的其他成员一起,在林县建立了家庭病房,共甄选出50多种抗癌中草药和单验方为患者治疗,并送医、送药上门,全面观察病人。同时,张代钊还带领医疗队在村里建立了小药厂,针对患者病情创制各种新药,散剂、糖浆、针剂均囊括其中。研制出“抗癌乙片”(夏枯草、重楼、白鲜皮、败酱草、山豆根等)在治疗的25例患者中,有效率可达50%。在林县的两年时间,更加坚定了张代钊的“扶正”思想。3年林县的经历,张代钊教授极大丰富了中医治疗癌症的理论和实践经验,为日后中医治疗癌症打下了坚实基础。
理论阐释 综合治疗
为了更有效地治疗肿瘤,特别是恶性肿瘤,张代钊教授开始进一步寻找肿瘤发病的内因和外因。并根据多年治疗肿瘤的临床经验综合中医和西医的特长,提出了独到的理论来解释肿瘤产生的内因和外因。
内因包括:七情不舒,饮食不节,过度劳倦,年老体衰。外因便是外感六淫不正之气。分析了肿瘤产生的内因与外因,张代钊教授又提出中医肿瘤形成及发展的病机理论。简单概况为:气血不和、痰湿不化、毒邪为患和脏腑虚损。《参见张代钊学术评传》。
基于大量的研究与临床实践,张代钊教授与师兄余桂清、段凤舞教授合作眼珠出《扶正冲剂》、《扶正解毒冲剂》、《扶正增效冲剂》。自此踏上了中医肿瘤专家的发展之路。
但张代钊教授并没有满足于现状,张代钊教授认为:”癌症是非常复杂的,切不可有急躁心理,希望像治感冒一样,吃一种药或接受一种治疗就能痊愈。急躁会让癌症更加难以治愈。随后张代钊教授将治癌理论细化,总结出针对肺癌、胃癌、肝癌、乳腺癌、肠癌等各种癌症的分类辩证疗法。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中医药发展的不断推进与提倡,让更多人重新认识了中医,而让更多人相信中医的方法,唯有疗效。在肿瘤治疗领域,我国特有的中医学术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显著,用实际疗效被肿瘤患者所认可与接受。而这些离不开像张代钊教授这样的老中医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守与付出。
73年来,张代钊一直从事一线医疗、教学及科研业务。如今虽耄耋之年,仍难舍白衣,坚守在临床一线,为患者服务,是一位深受广大患者敬重的中医大家。
中西合璧 杏林四海
1983年中日友好医院建院,张代钊成为中日友好医院中西医结合肿瘤内科创始人、首任科主任。
“张老是我们第一任科主任,那时有中西医结合肿瘤科的医院,全国都没几家。张老和高年资的肿瘤科医生,带着三个刚毕业的年轻大夫,就组建了这个科。”——张代钊学术传承人贾立群采访
“张老要求科里的青年医生们都要学好英语。因为中医也是一门开放的科学,学中医的人要与全世界医学同仁们交流,要把祖国医学发扬光大。那时每天早晨7点半,张老都带着我们集体学英语。”——张代钊学术传承人郝迎旭采访
“张老经常早上七点多就开始看诊了,有时要看到一点才结束。他腰不好,坐时间长了就腰疼。但是病人有求他就应,经常给外地来的患者加号。”——张代钊学术传承人崔慧娟采访
中日友好医院肿瘤科主任郝迎旭教授
郝迎旭是张代钊教授的弟子,也是张代钊教授工作室中的重要组成专家。现在北京中日友好医院肿瘤科担任科主任。郝迎旭主任充分继承张代钊教授衣钵,发扬恩师的医学造诣,继承恩师的中西医治疗肿瘤方面的经验成果。
郝迎旭主任,1984年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系,毕业以后就进入中日友好医院中西医结合肿瘤内科工作,有幸跟从恩师张代钊教授学习,自此,开启了郝迎旭近40年的治疗肿瘤之路。张教授是全国首批国家级名老中医药专家之一,跟从恩师继承学术,学习经验,让郝迎旭受益匪浅。
在1997年—2000年期间,参加了国家级中医师承学习项目,跟随老师张代钊教授继续学习深造,使郝迎旭的医疗水平进一步提升,还荣获两部一局(人事部、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出师证书。
40年中医治疗肿瘤,积累了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和医疗技术水平,郝迎旭主任能熟练运用中医药及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手段治疗各种癌瘤。郝主任提倡采用中西医结合是取长补短、各取所长的的治疗思路。
(郝迎旭主任正在为患者把脉并详细询问病情)
医心向党,门诊为民
在党的103周年之际,张代钊名医工作室定于7月份,每周开设中医肿瘤门诊为急需中医治疗的患者大开方便之门。团队门诊时间为每周二上午、周五上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