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

新闻 财经 房产 旅游 教育 时尚

健康 家居 文化 县域 专题 新阶层

应对严峻挑战,城市发展必须正视公共安全问题

来源:人民网 2020-03-23 11:09:22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人们对城市公共安全更加关注。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应急管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及时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的重要职责,担负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使命。

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笔者认为,城市的健康发展,必须持有公共安全的“返程票”、必须正视城市的公共安全、必须思考我们如何应对面临的严峻挑战。

思考一:要把城市公共安全提升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高度来谋划部署

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一场艰辛困苦的疫情防控阻击战,是对我们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习近平总书记时刻关注疫情形势,把疫情防控作为头等大事来抓,亲自指挥、亲自部署,提出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总要求,特别强调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统一指挥。中央成立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对湖北等疫情严重地区派指导组。坚定不移地把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贯彻落实情况要及时向党中央报告,各级党政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要坚守岗位,靠前指挥,在疫情防控斗争中经受考验,深入疫情防控第一线,及时发声指导,及时掌握疫情,及时采取行动。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确保疫情防控有力有序推进,坚决遏制疫情扩散蔓延,维护经济社会正常秩序,保持社会稳定。我国疫情防控工作得到国际社会普遍支持,展现负责任大国形象,彰显我们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提升。

同时,要针对这次疫情应对中暴露出来的短板和不足,健全国家应急管理体系,提高处理应对急难险重任务能力。要对公共卫生环境进行彻底排查整治,补齐公共卫生短板。要加强市场监管,坚决取缔和严厉打击非法野生动物市场和贸易,从源头上控制重大公共卫生风险。要加强法制建设,强化公共卫生法治保障。要系统梳理国家储备体系短板,提高储备效能,优化关键物资生产能力布局,要加强风险评估和监测预警,提升多灾种和灾害链综合监测、风险早期识别和预报预警能力。要实施精准治理,预警发布要精准,抢险救援要精准,恢复重建要精准,监管执法要精准。要坚持依法管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提高应急管理的法治化、规范化水平。

思考二:要健全风险防范化解机制,坚持从源头上防范重大安全风险,把问题解决在萌芽之时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各地各部门落实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四早”原则,对加强疫情防控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总结我国各行各业应对突发事件的经验教训,早研判显得尤为重要。早研判就是关注风险的敏感性、严重性、关联性。各种风险往往不是孤立的,很可能是相互交织并形成一个风险综合体。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等各类风险和突发事件的关联性越来越强,往往是互相影响,互相关联、互相转化的,往往导致一系列次生、衍生事件或成为多个事件的耦合,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演变的过程就是例证。

早研判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发挥主观能动性,要有勇气、责任和担当,要实事求是,要透过现象把握本质,要抓住苗头、抓住要点、分析原因,科学决策。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 “对突出矛盾要有责任意识,主动去解决而不是回避推卸,努力做到发现在早、处置在小。对突发事件要临危不惧、沉着冷静、敢于负责,关键时刻要亲临现场、靠前指挥、果断处置。”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提高研判力、决策力、掌控力、协调力、舆论引导力和学习能力。当前,要贯彻党中央关于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分类指导、分区施策的要求,首先就要求各地以县为单位,依据人口、发病情况进行综合研判,这样才能科学划分疫情风险等级,明确分级分类的防控策略。

思考三:应急管理工作一定要运用高科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提高应急管理的科技赋能

面对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浙江省在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上,为防控疫情提供了强有力的智慧支撑,全方位支撑服务抗击疫情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浙江,互联网企业利用大数据等新一代技术,助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特别是在实时疫情地图方面率先开发,在疫情防控系统、“健康码”模式等方面获得了全国的推广。为了成为一座更安全的城市,大部分全球城市都会制定专项气候适应规划或者韧性战略,以增强自身面对风险时的韧性。差别在于,每座城市韧性基础、主要风险和历史性灾害经历不同,战略定位就会不同。比如,上海就要打造与“全球城市”发展相匹配的韧性基础设施。在韧性基础设施建设上,首先要对老化和过时的公用事业基础设施进行更新升级,强健城市“骨骼”。要在智慧城市建设的助力下,通过城市数据平台整合人口、气候、自然资源、城市基础设施等多个领域的数据,加强对城市基础设施的风险评估和基础运营的实时监控,以最大限度地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国家资产安全,保证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同时,还要为科创策源地的发展,创造具有韧性的人居环境。创造优良的人居环境,需要通过社会治理,创新解决好城市居民关心的就业、教育、医疗、养老等突出问题。城市韧性与城市宜居并不矛盾,而是相辅相成的。宜居城市所带来的经济增长、就业增量、民生福祉不仅能够提升社会收益,也是城市抵抗风险的“韧性红利”。

思考四:要对发生过的重大灾害事故进行认真剖析,不要让代价白白付出

这方面给我启发最大的是澳门的做法。2017年8月,澳门遭受几十年未遇之强台风“天鸽”袭击,造成了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澳门时任特首崔世安就主动向中央提出,请求国务院派出应急管理专家到澳门指导救灾,并组织编制了澳门十年的防灾减灾规划。我们知道澳门实施高度自治,能有痛定思痛的远见,发生灾害后举一反三,找出问题的根源与亡羊补牢的办法,这种事情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澳门的民众对此给予高度评价。事故以后,领导干部一定要举一反三,找出主客观原因,认真加以剖析,真正汲取教训。应该对近年发生的各类灾害事故进行剖析,认认真真地总结经验教训,防止在跌倒的地方再一次跌倒。

思考五: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应急管理机制和模式

灾害是块试金石,在防灾减灾抗灾救灾面前,最能体现我们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以社会凝聚力优化城市系统风险防范能力。要打造安全之城,需要把公众和社区作为城市韧性建设的重要利益相关者,并从几个方面提升社会凝聚力。比如,发展多元性、包容性更强的城市文化,发展紧密的社会网络,增强公众自救意识,达成韧性建设的“凝心”。又如,鼓励社会资本参与韧性建设,在多元主体、多元领域、多元地理空间的风险防范建设中形成协同治理的大格局。从城市更新规划和发展,到交通、社会基础设施和服务提供,再到气候变化适应,努力创建一个更具互联性和协作性的城市。

要统筹协调城市安全与发展,有效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提升风险防控和隐患治理能力,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和安全能级。需要做到:在思想上要超前、在准备上要提前、在时机上要抢前、在教训上要瞻前、在工作上要向前。一是要建立政府引领、市场化运作的应急管理长效机制,建立起一支专业队伍;二是要研究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从制度上予以长远保障;三是要借鉴国际通用做法,同时结合我国国情、城市功能,深入开展大型、超大型城市应急管理安全运行保障预案研究。只有做到更精准、更主动、更协同、更快速、更科学、更便捷、更有效、更安全的“8个更”;全灾种、全方位、全预料、全过程、全社会的“5个全”,才能真正形成务实管用、高效便捷的城市应急管理工作机制,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城市特点的应急管理经验和模式。

  责任编辑:王芳

相关新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