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井山,一位志愿军老兵,年近90岁。曾经两次赴朝鲜参加抗美援朝。七一前夕,河南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支部的老师和同学们前去看望他。
回顾这一生,令栗井山最难忘的是抗美援朝那段“艰苦岁月”。
1948年,栗井山经李华轩(时任中共汝南县县委委员)介绍参军入伍,当时只有14岁。1951年初,不满17岁的他随着部队一起入朝作战,成为一名志愿军战士,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
栗井山所在的部队是炮兵34团,团长是杨闻天。
1951年2月15日,农历正月初十,杨闻天率领部队深夜踏着雪地悄悄越过鸭绿江,进入朝鲜境内。当听首长说对手是强大的美国军队时,炮兵34团全体官兵无一人畏惧,个个摩拳擦掌,准备和他们大干一场。
回忆过往,栗井山陷入深思……
他每天都在枪林弹雨中度过,在战斗中,敌军的炮火特别猛烈,在发动进攻时,会动用大量的火炮对我军阵地猛烈轰击七八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打得我军毫无还手之力。
那时,国家经济条件比较落后,敌军的武器装备远远比我们要先进得多。栗井山讲述,我们的后勤供应主要靠东北三省的汽车往前线供应,但敌军一直把我军后勤线当作攻击对象,炸毁了我军大量的物资。当时仗打得特别苦,敌军经常用大量的飞机低空飞行,对着军营、阵地狂轰滥炸,重点轰炸我军的后勤补给线,造成我军重大伤亡。
“敌军炮火打来,炸出一个个弹坑,我们就迅速跳跃到弹坑里,张开嘴巴,双手支撑地面,肚皮还不能贴在地面上。”栗井山讲述,当时,我们张开嘴巴,是防止耳朵被震聋;肚子不能贴地面,是防止炮弹把内脏给震坏。
由于炮兵不好伪装,容易暴露目标,当敌军侦察机发现后,连续轰炸20个小时,炮兵34团的36门大炮和所有的汽车全部被炸毁,栗井山所在的连队100多人,只回来30个人左右。
“在九死一生的战斗环境里,我军以超人的意志求生存。”栗井山追忆,当时,革命战士靠着崇高的信仰,凭借着坚强的毅力咬紧牙关坚持下来。那时,从高级军官到普通士兵,个个都不怕牺牲,都有一种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为了弥补我军防空和装备等方面的劣势,栗井山和战友们一起白天作战,晚上转移阵地。由于敌我双方力量之悬殊,战斗惨烈,栗井山的兄弟部队在长津湖与美国拼死作战,因后勤供应不上,上百名志愿军官兵被冻成冰雕。
比战斗还要艰难的是吃饭和休息。栗井山讲述,为了防止敌机轰炸,我军有时采取夜间开车运送的办法,但只要一打开车灯,美国空军就很快追过来轰炸。有不少司机为了完成任务,就夜间不开灯来给部队送物资,可是朝鲜大多是崎岖的山路,有些司机连人带车翻进了山沟,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栗井山回忆,刚开始在前线能上吃炒面已经算最好的了,后来吃盐拌炒豆子,再后来就吃生豆子,没有水喝的,就在地上捧一把雪来吃。为了生存,栗井山和战友们经常挑战人类生存的极限。还有的部队长期守在冰天雪地的阵地上,没有吃的,没有冬装可穿,被活活冻死,也没有后退一步。
1957年,栗井山又随着部队第二次进入朝鲜,坚守了一年多,1958年回国。
栗井山发出感慨:我的战友是祖国最优秀的儿女,他们舍身忘死保卫和平,受到全世界的敬仰,也赢得对手的尊重。如果不是亲身经历,我也不会相信世界上还有这样伟大的军队,还有这样意志如铁的军人!
栗井山为自己是一名光荣的志愿军战士而无比自豪和骄傲。
如今,栗井山的两个儿子都是大学毕业,圆了他和老伴上大学的梦想。栗井山希望新一代青年要好好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时光,好好学习、诚实劳动,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做出应有的贡献,寄语后代们在平凡的工作中把红色基因代代传承下去,作为家庭文化继承下去,永不消失。
(栗志明,作者:河南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