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河南
当前位置:南阳 > 财经 > 正文

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的路径选择

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的路径选择
2020-05-26 09:09:27 来源:中华网河南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现代化强国的重大战略任务,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和总纲领。因而,亟待从战略层面对金融支持 乡村振兴做出科学规划,坚持用金融创新的理念来破解乡村振兴中的信贷融资需求等难题,并以加大信贷投入等方式,增强金融支持强农惠农富农力度,从而促进乡村振兴和全面繁荣。

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的路径选择

人行内乡支行联合内乡农商银行在瓦亭镇药山村开展“整村授信”活动

一、乡村振兴对金融服务产生的新需求

(一)农村水、电、路、网等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需要大额、中长期、低成本的信贷资金支持。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离不开农村水、电、路、网等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完善。

(二)以支持产业兴旺、助力农业变强、农民变富,需要加大对农村支柱产业的信贷投入。农商银行等金融机构支持农村各类产业特别是支柱产业涉及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转型升级、农产品加工业和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完善、现代农业和科技创新推广体系构建、现代种业体系培育、农业机械化水平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构建和完善、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以及农村电商的培育等方面。

(三)以支持绿色产业带动农村变美,需要绿色金融支持、绿色信贷投入。伴随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乡村振兴中的农业也转入到了绿色可持续发展阶段,这就需要加大绿色信贷投入。农商银行等涉农金融机构需把绿色导向贯穿于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全过程,大力推广绿色信贷业务,重点支持农业绿色循环低碳生产、农业绿色开发机制、节约高效农业用水等领域,运用绿色金融引导农村种养殖业由过去依靠资源消耗的粗放经营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退化向绿色发展转变,推广节本增效农业生产技术,加快畜禽养殖无害化处理,正确处理好农业生产、农民增收、生态保护三者的关系。依托农村绿水青山、田园风光、乡土文化等资源,扶持各类休闲农业、都市农业、乡村旅游、健康产业、农村电商以及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和农事体验于一体的农业新产业、新业态发展,推进农业、林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带动农村变美。

(四)以改善农村金融供求关系,引导农业变强、农民变富为目标,需要加大普惠金融投入。长期以来,我国农村金融市场发展不是很均衡,农村金融需求和供求配比与城市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战略,就是要找差距、补短板,尤其要顺应农民对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把更多的金融资源配置到乡村振兴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通过向农村地区延伸服务、拓展功能,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广覆盖的普惠金融体系,稳步推进金融知识下乡,围绕“信用与乡村发展”“信用与乡村生活”等主题,广泛开展“整村授信”等金融宣传普及活动,提升乡村居民运用金融服务创业致富的能力,实现农村富裕。

二、当前乡村振兴中金融服务的短板和困难

(一)乡村振兴中金融服务的配套扶持政策不完善。农业、农民的天然弱质性和涉农金融服务风险及成本高的特性,决定了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承担着较高风险。一是农村金融风险分担机制不完善。农业保险供给总量偏少,农业规模化经营风险保障机制不健全,农业保险的广度和深度不够,农业风险转移和保障能力欠佳。二是农村交易市场和中介组织缺乏。目前,农村土地、财产流转所需的评估、登记、交易等配套中介服务尚不健全,农地、农房、林权等抵押贷款难以开办,农地、农房等资产流转交易方面的实例不多。三是农业保险也存在“三低三高”,即低保额、低收费、低保障和高风险、高成本、高赔付,作用难以有效发挥。

(二)农村金融生态环境仍需改善。一是承贷主体实力偏弱。辖内部分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起步较晚、规模偏小、经营实力偏弱,且生产设施、设备多为农业生产专用型,不能抵押或可抵押贷款额度有限,变现能力较差。二是农业保险环境不优、保障能力不足。目前,农业保险整体呈现覆盖率低、承保险种少、保障能力差、限制条件多的特点,普通农民和种养殖大户参保意识都不够强,形成农户保险保障与经营权抵押贷款无法匹配情况。

(三)农村金融供给总量不足、结构不优,金融支持效率不高。一大型涉农金融机构产品开发权主要集中在总行,创新自主性不能充分发挥;一些小型涉农金融机构对农业经营主体的贷款普遍存在着期限短,品种少,额度低,与农业生产经营周期不相匹配等。

三、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战略的路径和对策

(一)加强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战略的顶层设计。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战略要加强顶层设计,在顶层设计中,坚持以下四项原则:一是“输血”与“造血”相结合。坚持信贷投入与扶志、扶智和技能提升相结合,提升广大农民群体参与乡村振兴的动能。二是救急与谋远相结合。既要服务当前,满足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精准扶贫等重点领域融资需求,又要立足长远,实现2050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全面振兴目标。三是治标与治本相结合。紧紧围绕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和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提出管根本、管长远的措施,找到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着力点、突破口。四是财政与金融相结合。综合运用好税收减免、财政补贴等政策,激发银行业机构支持乡村振兴的积极性。四项原则确立后,要制定并发布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指导意见。建议人民银行牵头制定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指导意见,加强战略统筹和顶层设计,明确总体目标、支持领域、服务创新、考核激励、机制保障等内容,引导银行业机构加大金融资源配置力度,推动地方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在目标任务方面,围绕战略安排,明确各个时间节点的阶段性目标,确保金融投入力度不断增强、总量持续增加。在支持领域方面,明确开发性、政策性、商业性及地方中小法人机构的职能定位,形成各具特色、相互补充的乡村振兴金融服务体系。例如,开发性、政策性银行要当好战略服务“顶梁柱”,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粮棉油收购,多投放打基础利长远的基建贷款;大型银行要当好综合服务“领头羊”,支持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和县域支柱产业发展;地方法人机构要当好本土服务“主力军”,支持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在考核评估方面,明确乡村振兴基础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可得性、便利性及贷款客户数量、贷款增幅等量化指标,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

(二)完善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配套扶持措施。一是建立健全农村信用担保体系,建立风险分担和担保机制。发展政策性和商业性担保机构,并对融资担保费率做出强制性规定,现阶段,宜不超过2-3%。二是建立健全农业政策性保险保障体系,有效发挥政策性农业保险的风险保障作用。三是加快农村地区信用体系建设,解决好银行机构与农业主体信息不对称现象,提高融资的可获得性和便利性,缓解融资难、融资贵。四是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流转机制,建立农村土地等财产的评估和流通机制,将农民承包的土地、林地、以及自有的房屋、农用工具等设定抵押。五是人民银行、银监部门对于支持乡村振兴战略特别是精准扶贫中产生的不良贷款,应允许银行机构在贷款核销时直接从贷款损失准备金中扣减。对于考核评估达到一定等级或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信贷投放金额和户数达到一定规模的银行机构,予以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再贷款等优惠政策,对银行支持乡村振兴战略予以正向激励。

(三)以创新涉农金融服务模式和产品为驱动力,引导农业变强。探索完善农村土地经营权和农房抵押贷款,开展农业设施、设备抵押贷款和生产订单融资,推出家庭农场及专业大户贷款、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农业产业链贷款、农村电商数据贷款等新型融资模式。打造差异化金融产品体系,实施精细化、差异化定价,提供不同需求的金融服务。围绕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充分发挥政策性金融作用,并与商业性金融相结合,研究针对水利设施、粮食仓储、晾晒烘干设施和农田道路的信贷模式,集中解决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短缺难题。同时,对基础设施项目融资规划做整体部署,加大乡村重点项目金融支持力度。强化金融支持涉农产业创新驱动发展。重点支持农业科技化转型升级、人工智能农业及“三农”电子商务,实现“三农”发展与科技进步有机结合。把资金向涉农产业创新驱动方面倾斜,重点支持涉农领域高新技术企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支持职业农民创业创新,科技产业扶贫脱贫,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四)以乡村征信体系建设推动乡风文明和诚信致富。一是制定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考核办法,调整完善信用建设评价指标,通过优先授信、优惠利率,发放无抵押免担保的贴息贷款和小额信用贷款;建立适合中小企业特点的信用征集系统、评级发布制度以及失信惩戒机制,提高企业信用透明度。建立农户信用信息档案管理系统,完善信用平台建设和公共信用信息共享机制。推动“三农”征信数据库建设,重点做好农村低收入群体、小微企业等基础信息收集、加工和评价工作。二是重点推进征信体系平台建设。建立跨机构、跨地区、跨行业、跨部门的信息共享、交换和交易机制,打破不同机构、公司和部门之间的信息闭塞,丰富“三农”业务主体信息的来源、维度和频率,组建专业团队、投入专项资金,联合电商交易平台、农贸交易市场,进行征信数据采集试点、推动“三农”征信数据库建设,重点做好农村低收入群体、小微企业等基础信息收集、加工和评价工作,推动乡村乡风文明建设,奠定金融助推诚信致富基础。

(五)以发展绿色金融引导农村变美。绿色导向应贯穿于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全过程。其一,发挥金融对发展农村绿色产业的引导、约束和杠杆功能。涉农金融机构要围绕农业向绿色化、低碳化转型发展,通过金融服务引导农业生产由单纯追求高产,向高产高效、资源节约、生态环保转变,向节水、节肥、节药、节地转变,加大绿色信贷投放,支持循环农业技术、绿色种养殖业、绿色加工业扩大规模,满足绿色、低碳农业不断扩大的金融需求。其二,完善绿色农业信贷投放机制。制定差异化的信贷政策,在绿色金融产品创新上寻突破,因地制宜探索农产品商标质押贷款试点,通过贷款客户分类管理,对纳入信贷项目库的农业循环经济项目,落实评级授信政策,扩大授信额度,建立面向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农业循环经济种养殖龙头企业、生态农业的“绿色贷款通道”,实现绿色金融业务从小到大、由点到面加快发展。其三,加大政策支持农村绿色金融发展力度。不断完善农村绿色金融相关标准规则和政策体系,建立健全与农村绿色金融发展相匹配的专业性中介服务体系和第三方评级评估机构,调动涉农金融机构发展绿色金融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加大对符合条件的农村绿色小微企业和绿色项目的信贷投放。其四,依托农村绿水青山、田园风光、乡土文化等资源,扶持各类休闲农业、都市农业、乡村旅游、健康产业、农村电商以及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和农事体验于一体的农业新产业、新业态发展,推进农业、林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带动农村变美。

(六)以发展普惠金融引导农村变富。其一,扩大农村金融服务规模和覆盖面。制定“三农”普惠金融业务发展规划,加强财税、金融、投资政策的协调配合,建立健全以激励为导向的普惠金融政策体系,积极有序规范发展村镇银行、融资性担保机构、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放宽市场准入,引导民间资本有序参与,加快建立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竞争适度、风险可控的现代农村普惠金融体系。其二,发挥金融扶贫“放大器”作用。依托贫困地区资源禀赋和产业特色、地方政府优化产业发展规划,围绕产业扶贫、旅游扶贫、电商扶贫、易地搬迁、生态建设扶贫、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等扶贫项目,遵循商业可持续发展的金融扶贫模式,有效提高金融扶贫与精准脱贫的匹配和适应程度,不断提升金融扶贫的效率和质量。其三,围绕“信用与乡村发展”、“信用与乡村生活”等主题,通过送信贷、送技术、送信息和金融知识下乡入户活动,营造良好的农村信用氛围,广泛开展“信用换贷款”等形式多样的金融普及活动,培养农民现代金融素养和意识,把更多的金融资源配置到乡村振兴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提升乡村居民运用金融服务创业致富的能力,探索农村普惠金融数字化发展模式,切实打通金融惠民服务最后一公里,以实现农村富裕。(供稿:人行内乡县支行 程胜林 内乡农商银行 胡克)

标签: 金融 乡村振兴

(责任编辑:王怡蓓)

为您推荐

多部门齐心协力确保第四届消博会顺利进行

2024-04-12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

金价屡创新高,“黄金热”还能持续多久?

2024-03-13黄金最新价格 黄金最新价格今日金价 2024年黄金最新价格

“春风送岗”在行动 各地多措并举促就业暖民心

2024-03-05春风送岗 春季大型招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