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河南
当前位置:南阳 > 法治 > 正文

百名老人被骗千万 “不轻信”捂紧“钱袋子”

百名老人被骗千万 “不轻信”捂紧“钱袋子”
2022-12-15 20:28:08 来源:河南省南阳市中级人民法院

潘某系某养老服务公司客服经理,负责招聘、组织客服人员以“医养结合 养老服务”的名义,通过讲课、发放宣传单等方式对外宣传公司融资政策,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受骗的对象多为有一定经济能力的城区老年人。经审计,2016年至案发潘某及其团队共发展老年“会员”536人,骗取养老服务费4484余万元。潘某提取20%左右佣金,非法获利819万元。

今年4月份,南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人民法院经审理后认为,潘某伙同他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巨大,其行为已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遂判处潘某有期徒刑四年零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10万元,责令潘某退赔集资参与人损失819万元。宣判后,潘某认罪认罚,服从判决。

法官提醒

审判实践中常见的专门针对老年人进行诈骗的案件类型主要包括:虚假投资理财、杀猪盘、冒充公检法、保健品、收藏品、网络贷款、刷单返利、虚假购物、冒充电商物流客服、冒充领导熟人等。以本案的虚假投资理财诈骗为例,犯罪分子第一步一般会发布虚假信息,称某投资项目低风险、高回报、见效快,诱使不了解金融知识的老年人“上钩”。第二步再冒称“导师、操盘手”,使用传销思维给老年人“洗脑”,诱使老年人将钱充值到平台或骗子的个人账户。第三步是初期投资先让老年人尝到“甜头”,然后逐步设套,让老年人失去戒备追加投资,最终血本无归。

这几年,冒充公检法实施诈骗的违法犯罪案件也经常出现,骗子第一步通常会制造恐慌,如打电话谎称老年人不在一起生活的子女涉嫌故意伤害、强奸、贩毒、诈骗等重罪,让老年人“慌中生乱,乱中出错”。第二步再制造信任,通过转接电话冒充公检法甚至领导,还会出示通缉令、拘留证、法院传票等假文书,加重老年人的内心确信。第三步是制造契机,谎称能“找关系”帮助“捞人”, 待彻底攻破老年人心理防线后,就是根据指令转账。

针对这些花样翻新防范电信网络诈骗,法官建议老年人:一要提高警惕心,多关注一些公安机关或人民法院的微信公众号,平时多了解防骗法律知识和典型案例,政法机关的公众号一般都有在线咨询功能,遇事要先咨询,平时要注重保护隐私,不随意泄露身份信息、电话号码等。

二要提升技术防范,使用智能手机的老年人,建议安装防护软件,手机关闭“境外来电”服务,开通“防骚扰拦截”功能,使用手机银行转账要在子女或年轻亲属的协助下进行,微信、支付宝账户不要存入数额较大的现金,随用随转。

三是不要轻信陌生人,对陌生人的电话轻易不要接,如果接了只要提到与金钱、子女有关的事情,第一时间予以挂断。如果发现被骗了,要第一时间拨打110报警,或准备好相关证据到就近派出所报案并配合做好笔录。(王彬)

标签: 百名老人 被骗千万 不轻信 捂紧 钱袋子

(责任编辑:苏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