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这个职业很具有挑战性,每起案子都像一场考试,而判决书就是法官向整个社会交出的答卷。”宛城区人民法院红泥湾法庭庭长秦柯在法院工作16年来,始终坚守司法为民初心、践行公正司法使命,连续多年被评为“先进个人”“优秀党员”等荣誉称号,2014年荣立个人三等功。2018年审结刑事案件105件,2019年审结刑事、民事案件381件,2020年审结民事案件417件,服判息诉率在90%以上。
荣获全市优秀裁判文书
工作期间,秦柯撰写的《恶意诉讼的司法应对》获得2015年河南省法学会学习贯彻《新民诉法司法解释》征文优秀论文二等奖,《游客因自身疾病发作死亡,旅行社能否免责》入选中国法院2015年度案例,《员额制后法官工作饱和度测算研究》获得2017年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九届学术讨论会优秀奖。
在完成审判工作的同时,她特别注重审判经验总结,并参与编写法律出版社出版的《常见民商事纠纷裁判规范指引》一书。
秦柯撰写的裁判文书不仅法理论述清晰、透彻,还满载着司法的温度和厚度。她撰写的判决书荣获2020年全市法院十大优秀裁判文书。
对未成人进行心理疏导
在审理一起未成年人杨某抢劫案时,面对年仅16岁的被告人杨某,秦柯不是简单办案,一判了之。她仔细查找杨某犯罪的深层次原因,了解到杨某自小性格内向,不愿和父母交流,存在一定心理问题。
在开庭前,秦柯耐心细致地对杨某进行了心理疏导,宣判时,秦柯对杨某转达了其父母对他的愧疚和希望,并告诉他:“把心打开,让阳光照进来,希望你早日度过青春的迷茫期,以更加成熟的心态,勇敢面对生活,人生终会走向美好!”判决后,杨某表示服从判决,不上诉,今后好好做人,早日回归社会。
解开当事人心结
在办理民事案件时,秦柯注重调解,她常常告诉自己,民事案件的当事人大多是亲戚、朋友、熟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更需要修复破裂的亲情、友情。法律可以明断是非,但是却无法把感情量化,法律的冰冷需要法官的柔情来传递,来平复双方的争端。
在处理一起遗产继承纠纷案件时,亲兄弟为拆迁房屋是否属于父亲遗产,拆迁安置补偿款是否应该由兄弟二人继承争执不下。因涉案房屋年代久远,档案资料遗失,而现有的房产证是哥哥的,事实无法查清。该案当事人历经确权民事诉讼、撤证行政诉讼等多次诉讼,在诉讼过程中,哥哥患病死亡,这次诉讼是以哥哥的继承人作为被告继续进行。
看到手足兄弟反目成仇,针锋相对,秦柯决心一定要解开当事人之间的心结。为此,她多次调查取证,探寻事实真相,在原被告之间反复沟通,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最终被告向原告支付了部分拆迁补偿款,该案调解结案,多年恩怨纠葛得以化解。
宁失朋友也要坚持正义
在一起案件中,一位从小一起长大的同学作为被告人找秦柯说情,她坚决拒绝,同学因此疏远了她。但在秦柯看来,宁可失去一位朋友,也不能做有损于法官形象的事情。她始终认为,法官的人格是正义的最终保障,她时常告诫自己:“只有自己清白,工作才有底气,办案才有勇气。”
16年来,秦柯把青春年华献给了法院的审判事业。她怀着守护公平正义之心,用一摞摞案卷、一份份判决铸就起一座神圣天平。她头顶法徽,心怀百姓,以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饱满的斗志,满腔的热情,谱写了一曲曲人民法官为人民的华彩乐章。(杜明 陈立丽 郑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