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河南
当前位置:南阳 > 人物 > 正文

一夕春雷留新史——追记南阳日报社晚报编辑中心原主编史春雷

一夕春雷留新史——追记南阳日报社晚报编辑中心原主编史春雷
2022-01-05 16:07:48 来源:南阳日报-南阳网

生命,不在长短,而在于精彩。

——题记

一诺千金的他,这一天失约了。

2021年12月10日的这一天,他许下很多事:与家人说好早上7点前到家;上午9点到单位参加党员专题报告会;下午3点与同事商议采访一组人物报道……可是,这一切约定,随着那趟列车的抵达,戛然而止。

这天早上6时01分,K1107次列车准时抵达南阳,却迟迟看不到他走下列车的儒雅身影;从浙江嘉兴参加中国晚报工作者协会第36届年会后,他赶乘这趟列车返回,一夜奔驰,却再没有醒来!

无论是120医生列车上的抢救,还是在市中心医院重症监护室的施救,医护人员穷尽办法,与死神赛跑,仍未能抢回他的生命……

12月10日9时10分,年仅50岁的他,因公殉职!

“春雷走了!”

——那个以梦为马、驰而不息的新闻人走了;那个落笔华章、笔力扛鼎的记录者走了;那个古道热肠、公平正义的守望者走了。

一夕春雷留新史——追记南阳日报社晚报编辑中心原主编史春雷

Δ史春雷生前照

生命之火,正值绚烂,却突然熄灭,谁堪承受?就在前一天,他还与同行交流工作;就在前一夜,他还在微信号上讴歌生活;说好次日归来,哪知再见面,已是阴阳两隔,肝肠寸断的妻子,长哭不起……人间至悲,莫过于此。

“朝乾夕惕犹苦卓,且当驾君以长风。”一时间,许多网站和微信公众号、朋友圈发文悼念,相识或不相识的人们,纷纷留言表达着对他的哀思。12月12日,在他的追思会上,同事们纷纷赶来含泪向他道别,社会各界人士更是自发赶来为他送行。

披星戴月,深耕细作老黄牛——

他以“奋蹄”之姿

追寻新闻的高度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这句诗,是史春雷一路铿锵走来的生动写照,也是他29年矢志不渝追寻新闻梦想、坚守新闻初心的形象刻画。

对于新闻人来说,2020年的春节是战斗的春节,为第一时间实现疫情防控宣传的全方位、全天候、全覆盖,南阳日报社党委果断安排采编人员停止春节休假,增出南阳日报、南阳晚报。作为晚报编辑中心主编的他率先垂范,在车辆禁行的情况下,翻出儿子高中时的旧自行车,拿出当年冲在抗击“非典”一线的劲头,兑现他“忘我奉献”的承诺,坚守夜班一线,每天忙到凌晨两三点,持续一月有余……

他的美篇中,这样记述:“因为疫情,从大年初二到今天,我和我的同事们从没休息过一天。采访记者直击一线,忙碌于外;编校人员连续奋战,不懈于内,同事们都是起早贪黑加班加点,往往是直到深夜乃至凌晨两三点,但大家都没有怨言,只有党媒人肩上沉甸甸的责任!”

这样的日子,是疫情下的“非常态”,但对他来说,却是“最常态”。20多年的磨练,他惯了这种“昼夜颠倒”的生活。那段日子里,正是有无数像他一样的逆行者,每天向社会源源不断地传递着最新最权威的疫情防控信息和南阳抗疫的感人故事,坚定了人们战“疫”必胜的信心。

新闻是充满激情和梦想的事业。1992年,大学毕业的他,怀揣新闻梦想,投身创刊一年的南阳晚报,像所有创业者一样,大家都拿出年轻人特有的激情和拼劲,为梦想而战,为新闻而战。

21岁的他从组版编辑干起,每晚先在报社画版,凌晨5点再赶到印刷厂值班,日复一日,乐此不疲。两年后,转战记者岗,一步步成长为部室副主任、主任,直至任南阳晚报社编委、副总编辑。2019年,南阳日报社深化改革,他又出任南阳日报社晚报编辑中心主编。

夜班编辑的岗位不仅艰辛,而且更具挑战性,十分重要。除了每天审阅南阳晚报的所有稿件,他还参与南阳日报社夜班总值班,为两张报纸签清样,经常值班到凌晨两三点。

“星光不问赶路人,岁月不负有心人。”出于对新闻事业的痴爱和忠诚,长年的夜班,他不以为苦,反倒找出夜班的乐趣来。“凌晨三点钟,我看见海棠花未眠”就是他在凌晨下班后拍出的作品。谁都知道夜班是苦差,他却把熬夜看作待开的花朵,把夜晚当成创作的星空。深夜下班途中,他用热情驱散疲惫,用手机抓拍南阳的另一种美。凌晨上班的环卫工、下班的打工者,还有那一草一木,一经他的镜头便熠熠生辉、震撼人心。他拍出了夜空的璀璨,拍出了月下的静美,也拍出了凡人逐梦的力量,更拍出了一名新闻人的昂扬斗志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在妻子杨丽眼里,丈夫酷爱这份报纸,新闻情怀深植于心。他结识很多人,也都是源于对这份报纸的热爱,不是约稿就是寻找新闻。他总是想尽办法让报纸再好看一些,他就像一个不停旋转的陀螺,时时刻刻围着报纸转。即使不值夜班,在家他也闲不住,晚上9点以后,他的两部手机更是忙个不停,一部手机审阅版面,另一部手机不停地与同事沟通,从改标题到调版面,细到字斟句酌,往往忙到后半夜。

在儿子文博心目中,爸爸是温和的。他说:“他是家里的美食魔术师,是凌晨到家时害怕惊扰到我们的那个‘隐形人’,他是我和妈妈背后的一座山。”

陈向阳是每天走得最晚的晚报夜班编辑。谈起春雷,他几度哽咽:“谈稿会上他伏案修改稿件的身影,时常在眼前浮现。”

一夕春雷留新史——追记南阳日报社晚报编辑中心原主编史春雷

Δ史春雷(右一)在“重走红二十五军长征路”采访途中(资料图片)

他说:“2019年8月报社改革以来,他负责晚报编辑中心全面工作,工作成了他的中心。每晚,他与同志们一起坚守岗位,即使不值班,也坚持在微信工作群里,从版面布局、标题拟定、图片选择、稿件删改都亲力亲为。”

为他人作嫁衣,报纸编辑就是这样一群默默奉献的人。他们深藏功与名,用自己日夜颠倒的劳动,把最有价值的新闻,用最有质感的文字,呈现给读者。

在报社附近的光明诊所,还放着他的一个茶杯。诊所医生王炳奇说,春雷是这里的常客,他工作太拼,经常熬夜值班,血压又高,睡眠也不太好,时常来这里看病抓药,有时还边输液边打电话商谈工作。

也许是深味夜班的辛苦,他总把重担往自己身上扛。就连最后一次出差,为了不让同事连续值夜班,他特意调班,在出差前自己连续值两周夜班。同事不让他值,他还反过来笑着说:“我是哥,我不能让你们太辛苦。”

即使他去嘉兴出差,他的心始终没有离开过晚报。白天,他通过电话处理日常事务;晚上,他照样通过手机审阅各版。他说:“看一下,我能睡个踏实觉!”

他微信头像上的照片,就是最好的注解。那张照片里,是他捡回的一块石头,他让妻子在石头上画幅画,妻子画好后,他很开心:“你画的是我呀,风雪夜归人!”之后,他视若珍宝,拍了最好的一张石头画作为微信头像,一直没换。如今,这块石头,仍珍藏在他的书柜上,只是那个叫“风雪夜归人”的主人,再也无法归来……

笔力扛鼎,俯首甘为孺子牛——

他以赤子之心

提升新闻的温度

“脚下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有多少真情。”他的笔下,讲述的是咱百姓的故事;字里行间,流淌着浓郁的家国情怀。

29年新闻生涯,他跋山涉水,深入田间地头,走进千家万户,访寒问苦,他的心中始终牵挂着百姓,厚植着人民情怀;无论当记者还是做编辑,他总是将心中的大爱播撒四方,以一颗赤子之心提升新闻的温度;在“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当下,他坚守新闻初心,“咬定青山不放松”,始终为理想信念而奋斗,为责任使命而担当,为精神节操而坚守。

一夕春雷留新史——追记南阳日报社晚报编辑中心原主编史春雷

Δ史春雷在新闻培训讲座上(资料图片)

如果时光可以倒流,我们不妨把时针往回拨。

2009年8月,革命老区桐柏县平氏镇雷庄学校的8名教师为给学生们多买一些课外书,甘当“泥巴匠”,自修校舍,时任南阳晚报社会新闻部主任的史春雷闻讯后,深为感动,当即安排记者深入采访,以《点亮小橘灯,为革命老区孩子捐本书吧》为题报道了山区孩子渴盼优秀课外读物的心声,并发起“捐出一本书,点燃一盏灯”倡议,社会关爱如潮,近万册书籍送到孩子们手中。

从这年10月起,南阳晚报启动“点亮小橘灯”大型公益活动,前后持续5年,先后为偏远乡村的孩子募集近十万册图书和一批电脑、教学器材、体育设施,并相继在社旗县朱集镇谢楼小学、田庄中心小学和南召县崔庄小学、桐柏县平氏镇雷庄小学、西峡县瓦房店小学、内乡县赤眉镇庙北村李家营小学、宛城区黄台岗镇李岗小学、社旗县文化艺术学校、镇平县高丘镇黑虎庙小学等学校设立了晚报图书室。

时光荏苒,在时代的发展中,如今,这些学校的教学条件都已得到改善,有的甚至发生了质的飞跃,特别是黑虎庙小学,在“时代楷模”张玉滚校长的带领下,已成为河南教育的一张名片。

史春雷出生于方城县博望镇,父亲是当地学校校长,母亲是教师,受父母影响,他始终对农村教育一往情深。2012年6月,当听说南召县马市坪乡方冲小学因为没有电,孩子们只好到树林里上课时,他流泪了,并当即带着记者赴山区采访。《渴望用上电照亮求知路》的新闻见报后,社会各界争相捐款捐物。他又组织爱心人士,为学校架电、打井、安装无塔供水,为山里娃点燃了新希望。

在南阳晚报的持续关注下,偏远山区孩子渴望求知的愿望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帮助。而对生命个体的关注,则同样会深刻改变个人的命运。

新野县溧河铺镇一初中13岁女孩王娟的命运就是在南阳晚报的关注下发生了改变。王娟6岁那年,一场车祸让她失去双腿,母亲痛不欲生寻了短见,父亲不堪打击离家出走。她与70多岁的爷爷奶奶相依为命。但苦难没有压倒她,这个失去双腿的花季女孩常帮奶奶烧火、做饭、洗衣服,还爬到锅台上刷锅。2008年,她凭着惊人毅力,以优异成绩进入溧河铺镇一初中,并立志考大学。

2009年,史春雷得知王娟的事迹后,深为感动,当即带着记者下乡采写了《轮椅上的“清华梦”》,独家报道了王娟的感人事迹,引起社会强烈反响,大家争相捐款。之后,在晚报记者全程陪同下,河南省假肢中心免费为她安装了假肢。

之后,王娟考上新野一高,又考入大学,她自立自强的事迹也引起央视关注。在王娟人生的每一个转折点,春雷始终都给予关注。如今,大学毕业的王娟,仍在用自己的方式激励着更多人逐梦拼搏。

关注平凡人物,发掘闪光亮点,讲好南阳故事,这是党的新闻工作者的使命所在。在他的带动下,南阳晚报推出许多感人至深的人物报道,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2011年,勇救四名落水儿童的“最美奶奶”柴小女经晚报报道后,时任市委书记李文慧当即批示,号召全市人民学柴小女的“三平”精神,柴小女入选当年“中国好人榜”。

南阳退伍兵王钦身患白血病,23岁的女友小兰不离不弃,辞掉工作远赴北京悉心照顾,晚报以《“亲爱的,我愿陪你到地老天荒!”》报道了这对痴情恋人至真至纯的爱情故事,之后,央视、湖南卫视、辽宁卫视等媒体和各大网站转发,几天时间,这对患难恋人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爱心善款17万余元。

2009年9月,收藏家杨连山老师收旧书时发现有8份解放战争时的烈士证,一直未送到烈士家属手中。杨连山找到史春雷寻求帮助。带着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史春雷策划了“为8名烈士寻找回家的路”系列报道,历时半月,晚报记者陪同杨连山老师赶赴信阳确山和我市内乡、邓州等地为5位烈士找到家人,央视、河南电视台、大河报等跟进报道。为传承红色精神,2016年,他又带队“重走红二十五军长征路”,从信阳出发,经南阳,过陕西,历时月余,一路踏访一路歌,高质量完成采访报道任务。

情牵民生,这是他的责任使然。2011年,西峡县双龙镇山涧沟村果农30万斤柿子没销路,热心的他随即组织采访报道,组织爱心人士去采摘,解了果农之愁;2012年,接到41名参加海南游的南阳游客投诉后,他安排记者调查采访,剑指旅行社违规;市区某小区有人私接电线,引发整个小区大停电,他当即派出记者调查,推出连续报道,最终小区线路得到彻底改造;还有群众反映的许多民生小事,他都予以关注。

热心公益,这是他的担当所在。在他对南阳公益事业的持续关注和不遗余力的宣传推广下,越来越多的人自愿加入到南阳的爱心事业中,争做义工,争当志愿者,南阳也成长出一批热心公益、奉献爱心的组织和个人。由于在公益事业中的突出贡献,他连续三届担任南阳市社区志愿者协会常务理事。

在记者的岗位上,他保持着一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热忱之心,时刻把百姓的安危冷暖装在心里,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尽力帮他们排忧解难,为民发声,用行动践行着一个新闻工作者、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他也用生命兑现了新闻人永远“在路上”的誓言。二十余年里,他先后有90多篇作品获得全国、省级和市级新闻奖,荣获南阳市十佳记者、全市新闻宣传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勇于探索,创新发展拓荒牛——

他以敏锐智慧

开拓新闻的深度

岁月如歌,永与时代同行。

在人生最美好的29载年华里,他与新闻事业的大发展同步前行。他穿越“铅与火”,走过“光与电”,也迎来了“数与网”全媒体融合的历史性跨越。

历史从来只垂青弄潮儿和实干家,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对于新时代的新闻工作者来说,“新”更是常态,“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当是不变的追求。在不断的新闻实践中,他守正创新,始终以“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一步一个脚印,砥砺前行。

为了让报纸创新提质,2014年,报社主要领导委派他带领几名同志到外地一家报社跟班学,他一丝不苟,学得真经。回来后,立即与同事一起,在一版导读、报纸版式、新闻取舍、标题制作等方面大胆尝试,受到读者欢迎。在一版导读上,他曾推行“头版的五米三秒”,从主标题、大图片上下功夫,以便在“五米”之外“三秒”之内吸引住读者。

为打造报纸核心品牌,从2009年起,他筹办“晚报相亲会”,希望用晚报的公信力破解困扰无数家长的子女婚恋难题,先后成功举办17届,共为数万名青年男女搭桥引线,其中数百对男女因晚报相识相知相恋而喜结连理,“晚报相亲会”以其公益性、可靠性、结缘率获得市民高度认可。

为了让新闻更有深度,更贴近生活,在建军90周年,他策划“我是一个兵——纪念建军90周年”大型主题报道,用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再现了“新时代最可爱的人”的可亲可敬可歌;党的十九大召开期间,在报社主要领导支持下,策划推出“十九大时光——晚报记者一线行”大型主题宣传报道活动,十几名记者走进田间地头、街道社区、工矿企业和机场车站,用生动的笔触、鲜活的镜头记录下党的十九大期间的美好时光,用典型说话、用事实说话,极富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党的十九大后,在“推动十九大精神落地生根”总栏目下,推出“美好生活面对面”栏目,聚焦民生热点,让部门领导、广大群众讲发展、讲获得感、讲对美好生活的期盼;2018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年,他向报社主要领导建议,开设“改革开放四十年——新时代南阳人物志”“平凡人的精彩”“重读南阳晚报”“我的幸福故事”等大型主题报道栏目。

2019年,报社深化改革,他走上全新的工作岗位。近两年,他又成功策划了“晚报朋友圈”“走遍南阳”“南阳影像”“我为晚报代言”等专栏,不但丰富了版面,还和读者进行了有效互动,成为深受读者欢迎的栏目。

科技发展也在不断改变着新闻的传播方式,全媒体不断发展,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面对新挑战,为了推动媒体深度融合发展,他曾带队到十堰晚报新媒体中心学,回来后,推动晚报新媒体中心开展“运动达人自拍大赛”“最美代言人自拍大赛”等活动,三次活动吸粉6万余人。

2021年,南阳日报社党委提出“拥抱全媒体时代,小屏在我”,深度推进媒体融合的奋斗目标,他更是走在媒体融合探索的前列。晚报编辑中心与“直播南阳”云播台结成对子,每月,他都会与“直播南阳”云播台一起探讨沟通,加强策划互动,推出不少新媒体作品。要想全力做好新媒体,就要先掌握全媒体时代的基本技能,他从练好个人的指尖功夫开始,拍图拍视频,发抖音、美篇,在“知行合一”中,不断提升个人对新媒体作品的把握力。

为了讲好南阳故事,他将个人抖音号起名为“抖南阳”,定位为“一个老记者,赤诚颂家乡”。他的作品,关注南阳城市建设的点点滴滴,关注南阳留存的文化记忆,也关注南阳的绿水青山和普通百姓的美好生活,这些传播南阳正能量的短视频,不少点击量突破10万人次。2017年以来,他利用业余时间讴歌大美南阳,担任总顾问并参与策划拍摄歌颂南阳的歌曲《淯阳桥》MV、《仲景北路》MV、《路过南阳》MV,每个歌曲点击量都在百万次以上。就在他去世14天之后,一部由他参与指导、讲述创业故事的MV《默》举行首映。

一张报纸,一世情怀。在这片天地里,他以“十年饮冰,难凉热血”的豪情,以笔为戈,以纸为戎,驰骋沙场;他像不停旋转的陀螺,永不停歇是他最大的快乐;他像一束光,为身处困境的人们点亮希望;他更像飞入苍穹的焰火,倾尽生命,也要绽放最壮丽的美。

每一个与他相识相处的人,都会刻骨铭心。在他们眼里,他是赤诚颂家乡的“抖南阳”,他是朋友圈里“飞雪连天射白鹿”的侠士,他是托起爱心的公益达人,他是本土音乐的发掘者,他是南阳文化的传播者,更是凝心聚力、无悔写春秋的新时代的记录者、守望者、瞭望者。

生命是宝贵的。我们无法把握生命的长度,但我们可以丰富它的内涵,提升它的品质。史春雷用自己的青春和生命,奋楫前行,一路璀璨,诠释了一名党的新闻工作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刻,他还牵挂着报社的工作,就在他的办公桌上,还整齐地摆放着他的办公用品,他的笔记本上还记录着要开展的工作,就在他离去后的这段日子,还有远方朋友寄来中草药,以及新闻业务往来的信函……

斯人已逝,生者如斯。长歌当哭,幽思长存。

春雷走了,但精神永存。他是深入学贯彻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新闻舆论工作重要论述的优秀代表,是忠诚履行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职责使命的时代榜样,是发扬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精神的先进典型,是用生命践行“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日前,南阳日报社党委决定开展向史春雷同志学活动,学他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他将永驻人们心中;他为之燃烧的新闻理想,为之奉献的新闻事业,必将更加闪亮,更加蓬勃;他的同事们,将会坚守初心,以创新之举,澎湃之力,更加奋然前行,铸就新的辉煌。(杨青晓)

在平凡岗位上践行“三牛精神”

本报评论员

有着“拼命三郎”之称的南阳日报社晚报编辑中心主编史春雷,因积劳成疾,毫无征兆地倒在了辛丑牛年十一月初七,生命在知天命之际戛然而止,至今让人不敢相信。

斯人已逝,精神永在。春雷把媒体人的情怀和担当融入自己挚爱的新闻事业中,淡泊名利,忠诚、干净、担当,创造了属于自己的人生价值,也升华了生命的意义,是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三牛精神”在媒体人身上的集中体现,也是在平凡岗位上践行“三牛精神”的楷模,更是我市正在开展的“观念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中,需要的像史春雷这种“政治坚定、埋头苦干、勇毅前行,开拓奋进”的先进典型。

一言一行显品行,一事一文见作风。春雷怀揣自带天然的热情干练,骨子里镌刻着一种执着勇毅,媒体人的正义情怀在他胸中搅动,在他笔尖流动,近30年时间,倾听草根,为百姓鼓呼,为弱者发声一如既往。干记者时,他始终保持陀螺一样的工作状态,奔跑在一线,冲锋在前沿,用脚步丈量南阳,为这座城市留下了诸多珍贵的文字资料。从选题策划、采访报道,他游刃有余,展现了极高的专业素质。做领导后,他又像骆驼一样,不辞辛苦,负重前行,面对行业升级带来的高技能要求和媒体转型带来的职业压力,他忧心如焚,总想着创新、变革,如春蚕倾心吐丝,似红烛燃烧自己。在他的日程安排表上,没有节假日,没有周末,没有享受,没有计较,我们看到的总是他忙碌的身影,踏实勤恳的工作态度,废寝忘食的敬业作风,他用满腔热忱在这片他挚爱的热土上耕耘,直到生命最后一刻。

春雷视媒体如生命,这也是他不懈的追求,所以更苛求完美。每一期报纸、每一幅图片、每一篇稿件,都凝聚着他的心血和汗水。他以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了作为新时代共产党员如何对待工作、如何对待事业的鲜明态度,也展示着一名共产党人的品质和高风亮节。

我们要像春雷那样,始终把事业放在心中最高位置,践行想作为的责任心、乐作为的自觉心、善作为的进取心,不论在什么时候,无论在什么岗位,以实干为责、以实干为荣、以实干为能,用实干扛起担当,以实干彰显作为。崇高的理想信念,只有融入平凡的工作中,才能展现共产党员的精神风貌。春雷所做的工作是平凡的,但他在平凡之中有着崇高追求、在平静之中有着满腔热情、在平常之中有着强烈责任,这些都是我们在平凡岗位上成就梦想的重要保证。

如今,南阳正在奋力建设省副中心城市,面临的机遇前所未有,面临的挑战也前所未有,特别需要一大批像春雷这样的爱岗敬业之人,保持攻坚克难、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发扬务实苦干、甘于奉献的良好作风,把心思用在干事业上,把精力放到抓工作中,以孺子牛的俯首之态、拓荒牛的矢志不渝、老黄牛的脚踏实地,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在各自的岗位上心无旁骛、恪尽职守,用脚力丈量大地,用眼力明辨是非,用脑力深入思考,用笔力书写时代,为现代化南阳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稿件来源:南阳日报-南阳网

标签: 春雷留新史 南阳日报社 晚报编辑中心 原主编 史春雷

(责任编辑:王怡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