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河南
当前位置:新闻 > 地市新闻 > 正文

朱振:用情书写驻村扶贫“故事集”

朱振:用情书写驻村扶贫“故事集”
2020-12-31 17:13:57 来源:人民网

朱振:用情书写驻村扶贫“故事集”

“这两天,他每天都要到香菇基地巡查,叮嘱菇农们气温低,要少掀大棚,保持棚内温度稳定。”贫困户孙长山激动地说。孙长山口中的他,是南召县统计局驻村工作队队员朱振。

2014年7月朱振受组织委派来到柳树沟村,成了驻村工作队的一员。柳树沟村位于南召县白土岗镇,是省级重点贫困村之一,全村323户1364人,贫困人口70户198人。六年来,他见证了乡亲们由穷至富,村容户貌由乱变美,村集体收入由零元飙升至10万,贫困户就业率100%、产业率100%。

漫步在南召县白土岗镇柳树沟村,游走在一户户干净的平房中,穿梭在一条条整洁的村道里,贫困群众一张张笑脸映入眼帘,曾经那些鏖战贫困、俯身奋斗的画面如电影浮现在眼前。2014年到2020年,六年时光,2000多个日日夜夜,对朱振来说,他把自己融入到驻村生活,辛勤与汗水播撒在漫长的扶贫路上,收获着值得回味和珍藏的真情故事集。

六年里,朱振走遍全村所有贫困户,掌握了贫困户的家庭基本情况,着重抓“两业”(产业、就业)攻坚,开展志智双扶活动,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朱振撰写了八本厚厚的《工作日志》,记载了他曲折的心路历程和动人的扶贫故事。

杜德发:梅开二度香 脱单又脱贫

六年前,柳树沟村贫困户杜德发穷困潦倒,前妻抛弃了他,父亲和母亲患有长期慢性病,女儿杜金玉和儿子杜高峰需要抚养上学。人穷志不穷,杜德发独自一人咀嚼着苦日子,辛苦赚钱支撑着这个家。2017年朱振动员杜德发动员种植香菇,带着外出学习考察、送种植技术书籍、传授实用技术,当年杜德发种植5000袋净赚了2万元,2017年底他家光荣的脱贫。

脱贫后的杜德发扩大香菇种植规模,2018年他种植香菇10000袋,同时饲养了10头猪和20多只羊,成了当地的 “脱贫致富带头人”。2019年12月,杜德发依靠勤劳致富,结束了六年单身生涯,喜结良缘,梅开二度,过上了幸福的新婚生活。

杜德发经常说:“致富不忘乡邻,携手共奔小康。”2018年12月,在朱振的帮助下,杜德发牵头成立了香菇种植农民合作社,注册资本50万元,吸纳贫困户入社种植香菇增收致富。

孙长山:陪妻战胜病魔 战“疫”带头复产

49岁的贫困户孙长山,妻子闫荣珍早年患有乳腺癌,儿子上初中,一家人因病致贫,2015年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在朱振的协调帮助下,孙长山享受申请到小额贷款3万元,用于养牛、养猪,安置村级护林员公益岗,办理了慢性病卡。同时,让孙长山家享受到户增收、低保、“七改一增”、光伏扶贫补贴等政策,在各项政策叠加下,孙长山一家于2017年顺利脱贫。2019年孙长山到天津务工,收入3万元钱,享受1500元的“星火计划”奖励补贴,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在孙长山的悉心照料与陪伴下,医保救助工程的保障下,妻子的病情越来越有好转。

2019年底,在朱振的动员下孙长山回到村里种植香菇。新冠疫情爆发后,朱振给孙长山普及疫情防控知识,联系杜德发等产业指导员到孙长山的接种棚里接种香菇,指导在接种棚里进行消毒,为接种人员发放口罩,孙长山在朱振的指导和帮助下种植香菇2.5万袋,当年收入逾10万元。

在柳树沟村香菇种植扶贫产业基地,140个香菇大棚拔地而起,28户菇农在基地种植香菇40万袋,其中贫困户15户,户均增收4万元以上,基地带动120个劳动力就业,户均收益5000元以上。

焦长运:父子双双学艺 幸福日子比蜜甜

贫困户焦长运患有高血压,妻子樊秀芳患有糖尿病,21岁的儿子焦清勇患有关节炎。无情的病魔,把这家人推入贫困的深渊。2015年12月,焦长运家被评为贫困户。

2017年,在朱振的帮助下,焦长运学习了木工手艺,现在他掌握了一门绝学,做手工木椅子,一把大椅子50元,小椅子25元,椅子十分畅销。儿子焦清勇想学习开铲车,朱振了解到这一想法,协调帮助焦长运联系驾校,学成归来之后,不仅享受到了2000元的雨露计划短期技能培训补助,而且帮助联系安置一份稳定的工作,焦清勇在工地上开起铲车,一个月4000多元工资。

在朱振的关照关心下,焦长运一家享受到了农村低保补贴、光伏扶贫补贴、“七改一增”,到户增收扶持资金,办理了慢性病卡,申请了小额贷款,利用4万元贷款饲养3头牛、6头猪,行业政策“应享尽享,一项不少”。现在,焦长运家小日子过得比蜜甜。

张广强:不惧贫困勤劳实干 寒门学子读研遂愿

知识改变命运!培养一名优秀大学生,可以消除代际贫困。贫困户张广强家中有2个孩子,女儿张天培在读研究生,儿子上初中。2015年,张广强家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2016年,女儿考上新乡学院外国语学院就读,妻子在家务农,张广强在附近打零工,收入微薄,两口子省吃俭用,节衣缩食,无法供给孩子上学。

正在夫妻俩一筹莫展之时,朱振了解到国家教育扶贫补助和助学贷款政策,可以解决贫困学子上不起的难题,帮助张广强女儿办理了助学贷款,让寒窗苦读的孩子圆了大学梦。

今年,张广强女儿如愿以偿考上上海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生。在疫情过后,朱振介绍张广强到浙江一工地务工,他勤劳实干,收入颇丰,一家实现脱贫致富。每次在村里看到朱振,张广强的妻子眼含热泪,总是表达感激之情。 (南召县委宣传部 廖涛 王兴一供稿)

(责任编辑:news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