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胡春华到我市督导乡村产业发展时指出,要加快打通乡村产业发展的政策堵点和痛点,切实解决好用地难、融资难、保险难等突出问题。我们要按照这一要求,因地制宜,结合鹤壁实际,加快改革创新步伐,疏堵点、解难点、治痛点,为乡村振兴扫清障碍。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产业兴旺,农村才能兴旺,农民才能实现长远富裕。离开产业支撑,乡村振兴就是空中楼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牢牢抓住乡村产业发展这个“牛鼻子”,瞄准堵点痛点,打通乡村产业发展的“任督二脉”。
淇滨区上峪乡桑园村南依太行、北临淇河,民风淳朴,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名副其实的“好山好水好风光”。因为土地贫瘠、产业结构单一,当地人依靠传统种植业生活,收入微薄。2016年9月,国家旅游局、国家发改委等12部委联合发文,将上峪乡桑园、白龙庙等7个村列为全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借助这股政策春风,桑园村依托山水自然资源,率先启动了生态旅游产业,走上了乡村旅游发展道路。如今,原先“穷乡僻壤”的桑园村摇身一变,成了古色古香的桑园小镇,每年吸引大量游客观光游玩,成为远近闻名的“明星村”。
不光是桑园村,近年来通过发展特色产业,我市很多贫困村脱贫摘帽,有力有效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淇县黄洞乡东掌村凭借秀丽的风光和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催生了“写生经济”;鹤山区鹤壁集镇贾吕寨村村民贾红星在驻村第一书记的帮助下养起了鹌鹑,“啄”开了致富门……有了产业,村民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大家的腰包越来越鼓,幸福指数越来越高。站在“十四五”新起点上,我们要进一步激发乡村产业振兴的潜能,针对乡村产业发展中的堵点痛点,科学谋划、抓好落实,及时破解乡村产业发展难题和瓶颈,持续激发乡村振兴的内在动力。
要科学谋划。每个村都有每个村的特点,推动乡村产业发展,要因地制宜,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游则游。要通过学习先进地区好的经验和做法,以先进的发展思路科学谋划布局,结合当地实际,充分发掘乡村产业发展有利因素,探索出一条适合自己的、独具特色的、精而优的发展模式,将当地特色优势最大化,实现产业发展价值最大化,奋力打造乡村产业特色品牌,走出一条独具鹤壁特色的乡村振兴路径。
要抓好落实。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再好的政策,得不到落实就是一纸空文。在推进乡村农业发展过程中,要抓住“钱、地、保险”等关键因素,加强与上级部门沟通对接,争取更多政策和资金支持,严格把控推进农村产业项目建设中的各个环节,扎实推动各项政策落实落地落到位,确保每分钱都花到刀刃上,每分土地都可以“生金”,切实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
春华秋实,岁物丰成。让我们加快步伐,做好项目谋划,抓好工作落实,加快打通乡村产业发展的政策堵点痛点,切实解决好用地难、融资难、保险难等突出问题,为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畅通“循环”,全力推动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