耧、犁、耙、水车、纺车、织布机……一件件烙印着农耕文化的传统老物件静静的站在那儿,好似在讲述曾经的生产生活。孝道园、乡愁记忆馆、倒流河风物农耕体验园、牡丹园、“泥土香”美术馆、艺术写生基地等,这座充满文化艺术气息的园子正是“板店乡群众艺术文化馆”,一座建在群众家门口的艺术馆。
画家李新国为反哺乡亲 自筹资金在村里建造文化艺术馆
乡村振兴,文化先行。6月7日下午,“百年伟业路,出彩河南行”2021主流融媒体看河南采访团来到了板店乡群众艺术文化馆,这个精心设计的自然生态空间,有着厚重的传统人文内涵、又有着不同年代的乡愁记忆和历史传承。这样集高雅艺术与乡村泥土气息于一体的艺术馆,背后有着怎样的动人故事呢?
走进馆内,院子里种着各式茂盛的树木,精心培育的各式牡丹,有小桥流水的雅致,也有奇石耸立的雄伟。“中国古代二十四孝”砖雕长廊更是把中华传统孝文化展现的淋漓尽致。“‘百里负米’讲述的是春秋时期孔子的得意门生子路,因为早年家贫,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吃,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后来父母去世,子路也做了大官,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享受着荣华富贵。但他却常常感慨:“即使我想吃野菜,为父母负米,哪里能够再得呢?”在工作人员的讲解下,采访团也深受感动。羊城晚报金羊网总监谢文鑫参观完24孝道园后评价道:“孝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板店文化孝道园‘麻雀虽小’,但‘五脏俱全’,生动、全面地展现了孝文化,是亲子教育的好场所。该园弘扬孝道,弘扬感恩,也是倡导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好场所。”
“置身于孝道园中,更能深切地体会到‘百善孝为先’这句话其中的含义。作为一个媒体人,不管是在生活中还是工作中,都应该尊敬师长,孝敬长辈;同辈中也应相互关怀,互帮互助。只有做到这些,我们在传播孝道精神时,才能真正做到心中有,笔下有。”中国甘肃网记者杨佑榕说。
说起板店乡群众艺术文化馆,不得不提到一个人,即板店村农民画家——李新国。画家李新国为反哺乡亲,自筹资金,先后投资2000多万元,历时4年建成该群众艺术文化馆。提及建馆的初衷,李新国这样说道:“当时身边也出现了一些儿孙不孝顺的现象,感觉非常痛心。建这个文化馆就是想起到一个教育的作用,改变一些农村不好的旧风俗,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能给后人一些启迪。”李新国告诉记者,每年来自全省各地的参观者都很多,有些人因为从这里得到启发甚至改变了人生。“这样的例子有很多,有一个以前是流浪汉,经常偷盗,后来受到影响教育好了,现在成企业家了,也经常做慈善。”李新国说。
耗时10年三易其稿 终创作牡丹百米长卷
今年69岁李新国,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国画系,先后师从刘文西、杨之光等名家。他曾经用10年时间三易其稿,于1999年创作完成了大型工笔重彩牡丹百米长卷《国花颂》,作品一经问世,立即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并带着这幅画做客中央电视台,主持人是赵忠祥。
据了解,李新国于1989年开始创作牡丹长卷。他耗时3年艰难完成第一幅百米长卷草图后,立即坐上火车跑到西安请老师指点,老师虽然鼓励他精神可嘉,但一句“你画的是什么呀?怎么看着像动物园啊?”李新国在画牡丹的过程中添加了寓意很好的动物,结果被说成画的是动物园,便羞愧的带着画作回家了。出师不利并没有影响到他,李新国一鼓作气再次投入到第二轮的创作中,两年半的时间他再次完成了第二幅百米长卷,又满怀期待的揣着去见了西安的老师,然而,第二次依然是失望而归,之后他迷迷糊糊,甚至忘记了自己是怎么到的驻马店。
六年的心血就这样白费了?李新国失望至极,一度停止创作。就在他失望之际,偶然看到了一幅中国地图,他突然就来劲了,怎么不动动脑子啊,每个省份的地图都不同啊!于是,他又拾起笔开始了第三次百米创作。时时画,日日画,笔不离手,像着了魔一样的作画。突然有一天,画着画着手就不会动了,然后“啊”的一声李新国就倒地了。李新国形容那时候的作画是以生命为代价的,付诸了自己全部的精力和心血。最终,牡丹百米长卷《国花颂》横空出世,除了牡丹之外,还画了一万只蜜蜂,99只鹌鹑,还有象征和谐的和平鸽。
“我现在画牡丹,想到哪里就在哪里,想怎么表现就怎么表现。每次作画,就感觉在跟牡丹说话,我把她当成一个人来画,边画边交流。”正是那十年的积淀,为李新国的创作夯实了基础。
为了欢迎“百年伟业路,出彩河南行”2021主流融媒体看河南采访团,李新国现场泼墨作雄鸡一副,动笔处行云流水,让围观的采访团大开眼界。
69岁的李新国,现在依然住在板店村,这里于他而言就是永远也离不开的家,“一手伸向生活,一手伸向传统”,这就是他的艺术风格。为艺术奉献一辈子,为家乡奉献终身,李新国带着他的艺术和群众艺术文化馆为乡亲们带去了艺术文化的种子,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一批又一批的人。他出资筹建的艺术馆成为了板店乡弘扬孝道文化的一张亮丽名片,同时也为板店乡乡村文化的振兴贡献了一份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