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1日,《刑法修正案(八)》将醉酒驾驶正式确定为犯罪行为,醉酒驾驶将以危险驾驶罪被处以6个月以下拘役并处罚金的刑事处罚。
醉驾的标准是什么?
饮酒驾驶:血液酒精含量在20mg/100ml-80mg/100ml
醉酒驾驶:血液酒精含量达到或超过80mg/100ml
醉驾的成本有多高?
饮酒后驾车首次:暂扣机动车驾驶证6个月+罚款1000元至2000元;
饮酒后驾车第2次:吊销机动车驾驶证+罚款1000元至2000元+拘留10日以下;
醉酒驾车:吊销机动车驾驶证+追究刑事责任+5年内不得重新取得驾驶证;
饮酒后驾驶营运车:吊销机动车驾驶证+罚款5000元+5年内不得重新取得驾驶证+拘留15日以下;
醉酒后驾驶营运车:吊销机动车驾驶证+追究刑事责任+10年内不得重新取得驾驶证+不得再次驾驶营运车。
饮酒、醉酒后驾车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吊销机动车驾驶证+追究刑事责任+终生不得重新取得驾驶证。
河南醉驾入刑第一人
2011年5月1日晚8时许,舞钢交警大队在铁山大道与钢城路交叉口执勤过程中,对一辆号牌为豫DBXXX号黑色奇瑞轿车例行检查,后发现司机侯某涉嫌酒后驾驶,经检测,侯某血液中酒精浓度高达223.7mg/100ml,舞钢市人民法院以危险驾驶罪,依法判处侯某拘役4个月、罚金2000元。这是我省查处的首例醉驾入刑案件。
交管部门采取了哪些打击防范措施?
十年来,在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下,河南省公安交警部门始终保持高压震慑态势,铁腕整治酒驾醉驾。特别是近年来,公安交管部门在对涉酒交通事故规律全面分析研判的基础上,将查缉酒醉驾工作进行了“四个延伸”的战略性调整,查处重点由城市向城乡结合部延伸、由县城向乡镇农村延伸、由晚8点到12点向后半夜延伸,由主要查处小轿车向查处农村面包车和大型车辆延伸,直击发生酒醉驾的多发时段、地段和重点车型,有效预防和减少了各类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
在交通事故调查中,对车辆驾驶人当场死亡的,及时抽血检验,对是否存在饮酒或者服用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麻醉药品驾驶车辆的行为进行检验,及时固定证据,维护法律权威和双方当事人权益,有效打击酒醉驾行为。
除了以严执法强震慑外,公安交管部门在宣传工作上也是不遗余力。河南省公安厅交警总队利用“双微一抖”自媒体平台,持续曝光涉酒违法行为、曝光事故案例,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等广泛宣传酒醉驾的社会危害,在全社会凝聚了“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的广泛共识。各地交警部门深入酒吧、饭店等涉酒场所,制作发放禁酒驾宣传桌签,张贴酒驾举报电话,协调酒店、饭店、商场利用门前户外LED屏幕滚动播放提示语,大力倡导酒后代驾,从源头上预防酒醉驾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
社会力量也广泛参与到抵制酒醉驾的行列中来,交警部门动员基层单位、社区、乡镇开展“零酒驾”创建活动,动员餐饮娱乐行业协会、涉酒场所从业人员、停车场管理员和收费员,以及农村“两站两员”等,及时发现、劝阻、举报酒醉驾违法行为,全省共创建“零酒驾”单位116个,社区乡村97个,街道乡镇78个,初步形成了警企合作、警民共建,示范引领,以点带面的全社会自觉抵制酒驾的良好局面。
十年来河南省查处酒醉驾取得哪些明显成效?
据统计,自2011年开始,河南省公安交警部门持续加大打击力度,十年来全省累计查处醉驾案件17万余起,特别是近三年全省交警精准开展查缉行动、完善周末夜查工作机制、全面实施“四个延伸”以来,年均查处醉驾案件3万余起。其中,郑州、南阳和驻马店等地醉驾案件查处量最高,分别占全省醉驾案件查处量的15.32%、14.15%和10.43%;从查处时段看,20时、21时和22时,醉驾案件查处量最高,分别占13.27%、20.95%和15.05%;从查处月份看,12月份、11月份和3月份醉驾案件查处量最高,分别占10.20%、9.47%和9.06%;从醉驾驾驶人年龄看,30到40岁之间醉驾案件查处量最高,占比达33.31%。
从治理效果看,酒醉驾事故得到有效遏制。自2015至2020年的五年间,全省一次死亡3人以上的较大交通事故涉酒醉驾事故数和死亡人数呈逐年下降趋势,年均分别下降27.52%和32.24%。
代驾行业数据则从侧面反应河南省在打击酒醉驾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2015年滴滴代驾入驻河南,当年全省接单量约为300万单,到2020年滴滴代驾全年接单量已达1000万单。据测算,2020年全省代驾接单量大约在1300万单,近5年总业务量将超过3000万单。这3000万代驾业务,意味着马路上减少了3000万辆涉酒隐患车辆,预防和减少了数万起严重事故,保护了一大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五一小长假临近,为进一步巩固河南省道路交通管理工作的良好态势,自4月26日起,河南省交警部门将组织开展为期10天的查缉酒醉驾集中整治行动。行动期间,各地将结合当地交通管理工作规律特点,科学设置检查站点,精准部署执勤警力,梯次推进查缉措施,确保所有县(区)每天有行动、乡镇全覆盖,以全省交警凌厉的攻势,借助新闻媒体强大的声势,凝聚社会各界广泛的共识,为人民群众五一安全出行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