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阅读
根据9月26日发布的《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成果(2019年度)》,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2019年度的生态产品和服务价值为2045.13亿元。这个数据如何得出?又有何意义?
海南有着我国分布最集中、保存最完好、连片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这也成为近年来海南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之一。
2019年1月,《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审议通过;2019年4月,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管理局成立。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规划总面积4000余平方千米,约占海南岛陆域面积1/7。
去年,《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颁布,海南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把建设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作为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12个先导性项目之一。9月26日,《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成果(2019年度)》正式发布,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提供的生态产品和服务价值得以量化——2019年度GEP为2045.13亿元。
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GEP,即生态系统生产总值,也称生态产品总值,是指生态系统为人类福祉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的各种最终生态产品与服务价值的总和,主要包括生态系统提供的物质产品、调节服务和文化服务的价值。
2019年,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整体被划入生态保护红线。本次核算的结果,不仅是彰显热带雨林价值的有效例证,更体现出海南省划清生态红线、强有力推进生态保护的决心。“GEP给生态产品贴上了价值标签,明确经济价值的具体数额,也是为了让人们更真切地意识到,良好的生态是海南的巨大财富。”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李意德表示。
据介绍,以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GEP核算为试点,海南将建立具有海南特色的生态产品核算机制,开展常态化核算,探索将生态产品价值核算基础数据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海南省还将深挖生态价值,探索将生态环境资源转化为特色产业优势。
设置三大类19项二级指标,精量细算
生态产品如何核算出具体金额?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和海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共同组建的研究团队工作人员介绍:GEP的核算,主要包括绘制生态底图、确定测算指标、收集数据并建立模型、核算实物量、生态产品定价与价值量核算等工作。
核算的第一步是绘制、划分好测算单元。工作人员打开电脑,记者看到,整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被划分为不同的地理单元,每个单元都标注了密密麻麻的属性,如生态系统类型、树种、树高、郁闭度等等。“你看到的这些参数,都是测算GEP的依据。”海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研究员陈宗铸向记者解释。
接着,便是编制测算指标。打开技术方案可见,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GEP核算一共有三大类19项二级指标。为了获取这些关键参数,研究团队开展了大规模野外调查,仅设置的固定样地就有200多个;同时还开展了走访和问卷调查。
在测算基础上,要明确生态产品价值,还需要给不同的生态产品定价。尚未进入市场的生态产品,如何获取具体的货币价值?“一是替代市场技术,二是模拟市场技术。”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尖峰岭生态定位站站长陈德祥介绍,“替代市场技术简单来说,就是对那些没有价格的产品,用一个功能类似、知道价格的产品替代它进行计算。另一个便是模拟市场技术,以支付意愿来定价。这需要弄清楚消费者愿意为享受这个产品和服务出多少钱,可以通过调查问卷、投标等方式来进行。”
居民提升意识,干部加码考核
核算给生态产品贴上价值标签,提升了居民的生态意识。“没想到家乡的好山水如此值钱!”在地处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范围内的白沙黎族自治县青松乡,乡党委书记符静开感慨。
居民提升意识,干部加码考核。“有了这把‘标尺’,便可以探索将生态产品总值指标纳入党委和政府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评价。”李意德表示,“基于GEP还可建立生态环境保护利益导向机制。同时,引导各地建立多元化的资金投入机制,鼓励社会组织建立生态公益基金,合力推进生态产品实现其应有价值。”
今年4月,中办、国办发布的《关于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意见》提出,推动生态产品价值核算结果在生态保护补偿、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经营开发融资、生态资源权益交易等方面的应用。“要实现这些,测算出GEP是重要的前置条件,目的在于量化自然资源的经济价值,发挥政策和市场的双重作用,合理保护和配置自然资源。”海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院长杨众养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