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条众筹消息在网上引起了热议,来自广西某高校的舞蹈系毕业班学生,为了举办毕业晚会在平台上发起筹款项目。消息被传开后,网友们出现了支持和反对两种不同的声音。
举办一次有意义的毕业晚会,对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具有特殊意义,而这个仪式也预示着一种新的开端。毕业晚会对组织者来说是种考验,大学生无法承担超出能力范围的晚会经费,采取众筹的方式寻求支持,似乎可以理解。但是,问题在于,众筹行为本身是爱心的释放和体现,除了筹款要有正当的理由外,在对象和范围方面也应有所限制,如果将范围无限扩大,就可能形成权责不一致的伦理缺陷,过度使用和透支爱心。若众筹模式运用泛滥化,在加重个体负担的同时,也为投机取巧和不劳而获者提供了敛财的机会。
须知,大众筹资或者集体筹资,主要用于支持大病救助、灾害重建、竞选活动、艺术创作、设计发明、科学研究以及公共专案等。也就是说,发起众筹应具备两个方面的理由:一是基于公共利益的需要,也就是所有的人都有可能受益。二是即便出于个人需求,也必须体现扶危济困、治病救命的基本原则,比如最常见的大病筹,或者是重病筹等。
解决资金缺口的方式和途径有很多,就拿毕业晚会这件事而言,就可以向相关机构拉赞助或学生间进行自筹,平台众筹绝非最优选项。因为,毕业晚会的受众范围相对有限,参加晚会的老师和学生才是相关受益者。按照“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晚会所需经费也应当由其自行负担,不可转嫁或者转移。
比如,2018年7月,四川省某县发生了一起4死2伤的重大交通事故,私家车的车主在网络上众筹丧葬费。24岁的车主杨龙称:“赔不起,不想进去坐牢,请大家帮我。”由于这种方式有规避民事责任之嫌,引发了舆论的强烈质疑,在车主已经筹集到23900多元之后,轻松筹平台关闭了筹款链接。同本次毕业晚会筹款一样,在外界的监督下,尽管筹而未果,但对筹款平台的公信力,无疑又是一次极大的损害。
无论何种众筹模式都应当体现审慎性、合理性、正当性的原则,除了确保过程公开透明,资金的使用安全有效外,还应遵循权责利一致的道德伦理,不实行负担的转嫁和风险的转移,才能让众筹的民间互助成为扬善之源。(唐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