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河南
当前位置:新闻 > 热点关注 > 正文

校服印枸杞商标引争议,如何得体“回报”捐赠人

校服印枸杞商标引争议,如何得体“回报”捐赠人
2019-04-22 14:41:12 来源:光明网

近日,发生于宁夏彭阳县王洼镇中心学校的“校服印枸杞品牌名”一事引起多方关注,据悉这批校服来自于一家企业的捐赠。此事曝出引发巨大争议后,涉事的宁夏关心下一代基金会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很自责,本来想做一件好事,结果没做好,目前校服已经全部回收调换。

在奖状、试卷、教辅书等通通被广告“攻陷”之后,如今校服终究也不能免俗地被拉下水了。虽然这批校服源于无偿爱心捐赠,性质不比“付费广告”那般恶劣,可其造成的负面观感,还是在很大程度上让人感到厌烦。背负着枸杞商标的校服,这份尴尬既是属于学生们的,也是属于捐赠人的。前者在没有选择的前提下,变成了“移动广告板”;而后者虽能自己做主,却以一种最不明智的方式来追求所谓“公益回报”。

捐钱捐物做好事,捐赠人的权利和利益的实现,当然是至关重要的一方面。现代社会的慈善观,从来不提倡“做好事不留名”,也不鼓励“深藏功与名”。理论上,只有慈善行为同时给捐赠人和受赠人都带来了“福利”,才是一种最理想的状态。就此而言,企业给学校捐赠校服,并不是不可以追求回报,也并不是不可以进行品牌营销,关键还是分寸和技巧。将商标印在校服上,如此做法还是太简单粗暴、太低级、太招黑了。

长久以来,涉学校的爱心捐赠,其实一直未能很好解决捐赠人“利益实现”这一课题。常见做法是,针对大额捐资助学,往往以冠名的形式作为“回报”,比如说冠名学校、冠名图书馆、冠名奖学金等等。但对于小额捐赠、实物捐赠等,校方“回报”捐赠人的成熟办法却不多,这客观上抑制了爱心人士、爱心企业的慈善热情。事实上,此前宁夏的确尝试了所谓“希望校服”项目,规定可以在校服上印上捐赠方指定名称——这几乎可说是百般无奈下的擦边球式试探了。

诚如我们所见,“希望校服”项目的效果并不好,好不容易找到了第一个捐赠企业,印上枸杞品牌的校服还招致了轩然大波。此事实则很难单纯归咎于相关公司太功利,而更多还应该从慈善文化、募捐运作机制上去归因。当我们无法提供有吸引力的“回报方案”,便很难激励更多的爱心企业慷慨解囊,由此导致慈善“源流萎缩”,绝对不是一件好事;可是,一旦为了慈善“开源”而不顾体面、抛弃底线,那么所谓的“慈善”就又会失去意义、扭曲异变了。

“校服印枸杞品牌名”,无疑是一次算不上体面的尝试。从失败的个案出发,重申爱心捐赠的道德伦理底线,探索得体、可操作的捐赠人利益实现方式,这之后慈善事业才能更健康发展。(然玉)

(责任编辑:耿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