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河南
当前位置:新闻 > 热点关注 > 正文

寒门难出贵子?“小镇做题家”背后 是拉大的教育差异与失衡的心态

寒门难出贵子?“小镇做题家”背后 是拉大的教育差异与失衡的心态
2020-06-19 10:07:01 来源:光明网

最近,“小镇做题家”这个词有点火。这个词指的是一群来自农村地区的贫寒学子,他们依靠题海战术与学业高压升入一流高校,但在大学期间乃至毕业后就变得泯然众人,甚至面临毕业即失业。这个词来自豆瓣上一个名为“985废物引进计划”的小组,主要功能就是给985、211的“失败学子”来“分享失败故事,讨论如何脱贫”,以达到“自救”的目的。虽然小组建立也就个把月的时间,但已聚集了6万多个成员,实时更新的吐槽贴还在滚动刷新。

“小镇做题家”在升入一流高校之后所感受到的自身的平庸,从侧面说明了一种城乡之间的教育差异——农村地区大多数学子的高中生涯都是在做题与高压学习中度过的,城市学子则相对接触了更多其他教育资源、培养了更多兴趣。这也说明了,为何现在越来越“寒门难出贵子”。

这种教育鸿沟,在目前的社会中是很普遍的。而造成这种资源差异的原因,正是城乡二元体制。从这个角度上说,通过教育改革、社会改革,建立一个更加公平的人才选拔通道,打破限制阶层流动的桎梏当然很重要,但也要清醒认识到,改变并不会立竿见影地发生。

古今中外,这种“不平等”的状况都一直存在,城乡差距也很难在短时间内抹平。在《出身:不平等的选拔与精英的自我复制》一书,作者通过与掌管美国高收入工作的招聘者访谈,得出了结论:“在招聘的每个环节,招聘者遵循了一系列分类标准和各种衡量候选人潜力的方法,而这些标准和指标都与应聘者父母的收入和受教育程度高度相关。这些看似与经济无关的指标,最终共同导致招聘过程根据父母的社会经济地位筛选学生。”

每个人的发展都会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定,教育是摆脱父辈生活轨道最重要的途径,但是也有一些命运的限定是很难改变的,这是每个人都必须接受的事实。另外一个事实则是,大部分人的生活,都逃不出“庸常”二字。

这个话题,很容易让人想到了最近流传颇广的另外一篇文章——《看不见的二本学校学生》。作者是南方一所普通二本院校的教师,入职十四年,教过四千多名学生。他认为,二本院校的学生,从某种程度而言,折射了中国最为多数的普通年轻人的状况;他们的命运,勾画出了中国年轻群体最为常见的成长路径。

作者以班主任的便利,观察了06级某班学生的命运,目睹了这个班级来自不同地域、不同家庭背景的孩子从学生时代到完全步入真实的社会的状况。她得出的结论是:“整体上,对80后一代孩子而言,在房价平稳低廉、经济上行的阶段,他们通过各种努力和尝试,大都能拥有一份让人踏实的工作,并在工作的庇佑下,得以成家立业,实现读书改变命运的古老承诺。”

与“小镇做题家”中多数毕业于一流高校的学子相比,这些二本学校的年轻人整体所拥有的条件还不如他们,但这并不影响他们也能拥有一份踏实的工作,并安稳地成家立业。“小镇做题家”从较低的起点出发进入名校,本身就已经是同龄人中的“精英”,他们起码拥有了身边大多数同龄人难以企及的通过教育改变未来命运的机会。但是,他们也因此背负了更多的家庭希望,对自己的未来有更高的期望。这也是他们内心失衡、自感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走出“小镇”,头顶光环,进入大城市,却遭遇生活、文化等方方面面的落差,这是难免的。但不必为此自怨自艾,甚至颓废、悲观。降低一些不且实际的期望,摆正心态,脚踏实地继续努力,朝着切实的目标前行,生活自然不会辜负这份努力。就像“985废物引进计划”中的一些成员,虽然他们有哀叹,但也会反思,并且梳理过往寻找出路。进入大学之后的选择和努力,同样重要。(李一陵)

(责任编辑:耿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