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河南
当前位置:新闻 > 热点关注 > 正文

【全国两会】为空巢老人办“身份证”,要精准回应城乡差异

【全国两会】为空巢老人办“身份证”,要精准回应城乡差异
2021-03-09 11:10:06 来源:光明网

“随着城镇化步伐加快,农村进城务工人员规模逐步扩大,加之人们寿命延长、出生率降低,空巢老人身心健康问题日益凸显。”3月7日,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南充六合集团有限公司丝织公司挡车工张国芬建议,加强空巢老人身心健康工作,为每位空巢老人办一张“身份卡”,便于在紧急情况下实施救助。

有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空巢老人数量为1.1亿人,到2020年,这一数字已经达到1.2亿。当然,这是一个不够精准的数字,但足以看出空巢老人的规模之大。在这样的数据面前,如何有针对性地强化对空巢老人的公共关照,的确成为一道必须面对的现实命题。

张国芬代表的建议,其实指向的是一套系统性服务。具体包括,为每位空巢老人配备一张可随身携带的“身份卡”,包括他们的姓名、年龄、血型、病史、亲属的联系电话等,以便在出现紧急情况时,及时实施救助;经常联系空巢老人的单位、子女、亲友、邻居,鼓励他们通过电话、走访等多种方式,给予空巢老人精神关心和生活照顾;对老人进行定期心理疏导机制,落实机构定期为老人开展心理健康服务,组织老人参加集体活动,引导形成积极乐观的生活心态。

这份建议的具体操作,当然还有商榷空间,但的确给出了三个方面的提醒。一是,空巢老人的养老和生活质量,不应该成为公共服务的盲区。近些年,对于留守儿童的公共关照有了很大的改善,但空巢老人所获得的公共照拂显然还需要增强;二是,任何的公共服务,都必须建立在对需求的精准评估之上,而为空巢老人配备随身携带的“身份证”,首先需要做的一项基础工作就是加强对空巢老人数量和生存状况的摸底。目前,一些地方已经率先展开这项工作,但还需要成为全国的统一动作;三是,对空巢老人的关照,应该是全方位的,这里面就包括心理健康服务等。

不同群体的老年人需要有不同的公共服务。在中国,由于各个地方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巨大差异,针对老年群体的公共服务,也需要有多元化、因地制宜的思维。这其中,空巢老人群体尤其如此。比如城市和乡村的空巢老人的需求侧重点就往往不一样。如前者可能更偏精神方面的需求,后者可能在医疗等方面的需求更强烈;前者中不少人有了更强的社会保障支撑,后者还需要在基本社会保障方面获得更多的支持。还要看到,城市和农村空巢老人的形成原因也有差异,如何减少“空巢”现象,也需要对症下药。

另外,具体的服务方式也要考虑到城乡差异。像前不久,上海长宁区就为辖区内1200余名独居老人安装智能水表,如果超过12小时用水不足0.01立方米会自动报警,居委会干部会第一时间上门探视老人,但这样的做法未必就适用农村地区的老人。诸如此类,都要求具体的公共服务机制设计,应该人性化、精准化,充分考虑到不同类型空巢老人的“痛点”。

老龄化社会加速到来,社会的整体养老水平都需要与时俱进。呼吁增强对空巢老人等特殊群体的公共照料,其实同样也建立在这一基础之上。但是,随着基本养老服务体系的建立,拿出更多的精力和资源,有针对性地关注那些弱势群体、薄弱环节,宜早不宜迟。在很大程度上说,空巢老人就是老年群体中的“弱势群体”。照顾好他们,有利于抬高养老水平的底线,也更能体现养老服务的精准化。(朱昌俊)

(责任编辑:耿倩)

为您推荐

多部门齐心协力确保第四届消博会顺利进行

2024-04-12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

金价屡创新高,“黄金热”还能持续多久?

2024-03-13黄金最新价格 黄金最新价格今日金价 2024年黄金最新价格

“春风送岗”在行动 各地多措并举促就业暖民心

2024-03-05春风送岗 春季大型招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