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上好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在观察实践中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努力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以实际行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根据《关于开展2021年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通知》(中青明电〔2021〕18号)要求,河南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团省委、省学联决定,2021年继续组织开展全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以下简称“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现将相关事宜通知如下。
活动主题
永远跟党走 奋进新时代
总体原则
将实地实践观察与思想认识提升相结合,突出活动导向性。坚持从思想政治引领出发设计开展活动,在形式内容上力求深入深刻、避免浮于表面,在效果导向上力求触动思想、避免走马观花,引导和帮助青年学生在实践中形成更加理性客观、更加全面正确的思想认识。
将统一组织实施与立足实际开展相结合,增强活动实效性。围绕活动主题,把握学生特点,形成既有全省范围统一组织、分层实施,也有各地各校结合实际、自主开展的工作局面,同时注重就近就便安排、合理确定团队规模,更加广泛、有效地组织动员青年学生参与到活动中。
将线下积极开展与线上加强传播相结合,提升活动影响力。在广泛发动组织的基础上,注重将青年学生在观察上和认识上的积累、在实践中和调研中的成果转化为富有意义、内容生动、易于传播的宣传产品,通过各类媒体平台加强推广,提高活动的知晓度和辐射力。
将“三下乡”与“返家乡”相结合,体现活动融合度。立足构建完善常态化长效化的实践育人工作格局,将活动开展与“返家乡”社会实践的组织实施紧密结合,形成目标一致、相辅相成的工作态势,共同发挥好组织引导大学生了解国情民情、提高认识和融入社会的素质能力等方面作用。
将“三下乡”与“第一团支书”工作相结合,扩大活动覆盖面。鼓励大学生优先选择第一团支部书记派驻村开展活动,主动与当地“第一团支书”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县团委)对接,发挥自身优势协助第一团支部书记做好驻村工作,致力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服务乡村振兴。
将工作开展与疫情防控相结合,确保活动安全性。以保证师生健康安全为首要前提,杜绝麻痹思想、侥幸心理,严格遵守当地疫情防控要求。中、高风险地区不得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低风险地区须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开展。活动开展前和过程中,充分研究形势,做好安全预案,根据形势动态调整;如遇突发情况,应立即暂停相关活动,妥善做好有关安排。
重点团队
2021年“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主要从党史学习、理论宣讲、国情观察、乡村振兴、民族团结、沿黄实践、社会治理等7方面开展。各省辖市(含济源示范区)团委、各高校团委和省直团工委按照名额分配表推荐省级重点团队。各高校团委根据在校生人数分配省级重点团队推荐名额,在校生2万人以下的高校院校,可最多推荐5支省级重点团队;在校生2万到3万人的高校院校,可最多推荐7支省级重点团队;在校生3万人以上的高校院校,可最多推荐10支省级重点团队。每所高校推荐重点团队应包含所有类别。届时,将择优推荐101支团队作为全国重点团队报送至团中央。
1. 党史学习实践团。主要依托各地红色资源,特别是青春寻访体验线路,组织青年学生开展重走红色足迹、追溯红色记忆、访谈红色人物、挖掘红色故事、体悟红色文化等多种形式活动,引导青年学生走进社会的移动大课堂。运用好“青年大学习”和“团队课引导示范工程”等河南共青团网络“云思政”教育资源,引导青年学生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更好地传承红色基因、担当时代责任。学生党员要积极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展示新时代青年共产党人的良好风貌。
2. 理论宣讲实践团。紧密围绕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组织引导青年学生将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同时将学习党的历史与讲述党的故事结合起来,深入一线基层、深入人民群众,面对面开展小规模、互动式、有特色、接地气的宣讲活动,综合运用“青年讲师讲党史”系列宣讲视频,提升整体宣讲效果。
3. 国情观察实践团。注重以疫情防控重大战略成果、脱贫攻坚历史性成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成就等为现实教材,组织青年学生开展参观考察、国情调研、学习体验等活动,引导青年学生领悟党的领导、领袖领航、制度优势、人民力量的关键作用,形成正确认识,坚定理想信念。
4. 乡村振兴实践团。着眼于帮助和引导更多青年学生了解认知当前的乡村状况、在未来踊跃参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结合“青蔓乡间”助力乡村文化振兴专项行动项目,聚焦农村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婚育教育、志愿服务及文化参与等四个领域,重点关注“绿风尚”植绿护河、人居环境整治等内容,面向广大乡村组织开展科技支农、科普宣讲、调研献策等形式的实践活动。鼓励水资源、水环境、水利工程专业大学生,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沿线开展水质监测、水源保护、节水护水等实践活动。
5. 民族团结实践团。贯彻落实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和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组织在豫新疆籍、西藏籍大学生开展“民族团结我践行”社会实践活动,组织河南大学生到新疆、西藏等地开展国情考察、地球第三极保护行动等社会实践活动。
6.沿黄社会实践团。紧紧围绕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结合百万青年沿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协作行动“七个项目”(“河小青”助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项目、“河小识”助力黄河流域中心城市垃圾分类项目、“河小二”黄河流域农产品直播展销项目、“河小企”黄河流域青年企业家建功项目、“河小文”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青少年研学交流项目、“河小社”黄河生态环保社会组织孵化项目、“河小团”黄河滩区基层团组织建设行动),突出环保宣传、文化寻访、产业调研、乡村振兴等重点,深入沿黄社区、乡村、企业事业单位等开展活动。
7.社会治理实践团。鼓励大学生积极与实践地点的团组织联系,根据(村)社区群众需要,聚焦基层团组织建设、安全生产、环境保护、防汛救灾、禁毒宣传、消防安全、移风易俗、“四点半课堂”“智慧助老”“四防”普及教育(防溺亡、防性侵、防沉迷、防邪教以及防电信诈骗)、“青春自护·暑期安全”青少年自护教育活动、“情暖童心”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六个一”工程等设计开展乡村和社区治理相关活动。
除以上省级重点团队外,大力倡导和积极支持各地各学校从市级、校级、院系等层面组织重点团队,围绕活动主题、结合各自实际、突出工作特色、合理确定规模人数,共同开展好“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2021年秋季开学后,将适时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总结工作,对表现优异和成果突出的组织、团队、个人等进行通报表扬。
有关要求
1.周密部署,突出育人实效。各地各单位要高度重视“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加强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深化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抓手,充分发挥育人功能、体现育人作用。要积极整合资源,多为学生提供实实在在的支持和服务,力争让每一名大中专学生在校期间都能参加至少一次社会实践活动。各地要指导各学校将社会实践纳入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给予学分认定、必要的经费支持等。
2.严格管理,守住风险底线。各地各单位要切实担负起主体责任,始终把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为参加活动师生购买保险,依法依纪依规组织各项实践活动。要加强过程管理,选派优秀教师指导实践,坚守意识形态和安全稳定底线。要密切关注实践地疫情形势、天气变化和自然地质条件,做好突发情况的应对预案与处置。
3.拓展渠道,扩大影响覆盖。各地各单位要积极协调新闻媒体,加强有形有效宣传,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强化思想引领效果。要做好典型选树宣传,挖掘活动中的好做法、好人物作为鲜活案例,引导影响更广泛的青年学生。要把握好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要求,可结合实际开展“云调研”“云实践”“云直播”等活动。
各省辖市(含济源示范区)团委、各高校团委和省直团工委须于7月9日前将《2021年河南省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省级重点团队推荐表》《2021年河南省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省级重点团队推荐汇总表》电子版和PDF版(加盖公章)报送至团省委青年发展部邮箱。并组织指导各级实践团队在“三下乡”活动官方网站进行团队信息报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