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有关部门修订发布了《公众和重点职业人群戴口罩指引(2021年8月版)》(简称新版指引),对注意防护的场所、所戴口罩的类别等提出新要求。市民在哪些场所需要戴口罩?戴口罩有什么新要求?昨日,对于市民密切关注的问题,根据新版指引,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所长朱鑫进行了解答。
问题一:除了密闭场所,市民在哪些场所也需要戴口罩?
朱鑫:对于戴口罩的场所,新版指引中规定,除了需要在密闭场所戴口罩,处于人员密集的露天广场、剧场和公园等室外场所时,也需要戴口罩。
总体来说,在6种情况下,市民都需要戴口罩。
1.处于商场、超市、电影院、会场、展馆、机场、酒店公用区域等室内人员密集场所时。
2.乘坐厢式电梯和公交车、地铁、火车、长途车、飞机、轮船等公共交通工具时。
3.处于人员密集的露天广场、剧场、公园等室外场所时。
4.在医院就诊、陪护时,接受体温检测、健康码查验等健康检查时。
5.出现鼻咽不适、咳嗽、打喷嚏和发热等症状时。
6.在餐厅、食堂处于非进食状态时。
问题二:普通防护口罩适合在所有场所戴吗?
朱鑫:在新版指引中,建议公众家里日常备一些高级别防护口罩,当家人出现鼻咽不适、咳嗽、打喷嚏和发热等症状,到医院就诊的时候,戴高级别防护口罩,从而保护自己,保护他人,全面防范传播风险。
也就是说,市民家中可存留少量KN95、N95及以上防护级别的颗粒物防护口罩或医用防护口罩备用。
疫情防控期间,建议市民日常戴一次性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尽量避免购买一次性防护口罩,其阻隔病毒、细菌的效果略逊一筹。
不少市民会反复使用口罩。新版指引中提醒,口罩出现脏污、变形、损坏、异味时要及时更换,每个口罩累计戴的时间不要超过8小时。
问题三:新版指引将哪些人划分为重点职业人群?戴口罩有什么新要求呢?
朱鑫:在新版指引中,划分了三类重点职业人群,主要涉及境外输入和污染传播高风险岗位人员、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和公共场所服务人员,其戴口罩的级别要求也不一样。
一、境外输入和污染传播高风险岗位人员,如海关工作人员和航班保洁员、搬运员等,工作期间须全程戴颗粒物防护口罩。
二、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包括一般接触人员,如门诊和普通病房医护人员,保安、导医、收费员等工作人员,须全程戴医用外科口罩或以上防护级别口罩;接触潜在污染物人员,如保洁员、护工、水暖工、化验室工作人员等,须全程戴颗粒物防护口罩;接触病人或感染者岗位工作人员,如发热门诊和隔离病房医护人员、鼻咽拭子采样人员等,须全程戴医用防护口罩。
三、公共场所服务人员,包括乘务人员、安检人员、售货员、售票员、警察、厨师、酒店和餐馆服务员、快递员、货物配送员、门卫、保洁员等,以前要求戴一次性医用口罩,这次修订进行了提级强化,要求工作期间戴医用外科口罩或更高级别防护口罩。(记者 仝景菁 通讯员 梁秀梅 张东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