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今天从省文化和旅游厅获悉,中秋小长假期间,全省共接待游客1585.31万人次,同比增长6.43%;实现旅游收入74.62亿元,同比基本持平。
传统节日活动精彩纷呈
为更好满足中秋假日期间文旅消费需求,省内各地各景区纷纷举办特色文旅活动。只有河南推出中秋·月幻城夜场活动,方便游客赏月入园体验时间由往常的21点延长到22点。电影小镇在日常百余场演出之外,增加了“汉服国风大巡游”“节日烟花秀”等国风演出烘托传统佳节氛围。银基国际旅游度假区推出“欢乐中秋趣银基”“岛上月下烟花节”“中秋团圆夜·星空露营音乐会”等中秋系列活动。清明上河园景区以“梦回千年过中秋,步入画卷赏明月”为主题的中秋活动独具特色。开封城墙景区举办“星光帐篷音乐会”“穿越宋朝过中秋”等活动。洛阳隋唐洛阳城应天门景区举办国风隋唐·中秋游系列活动,洛邑古城景区举办心画·神都洛邑·中秋奇妙大赏活动。焦作云台山举办“中秋国风游园会”,竹林七贤、嫦娥奔月、采薇等特色国风演出轮番上演。河南博物院华夏古乐团推出中秋节专题音乐会,编钟古乐《诗经陈风月出》《关山月》等曲目深受欢迎。特约讲解为观众讲述嫦娥奔月铜镜、红绿釉陶灯、玉兔捣药画像石臼等馆藏文物的中秋故事。郑州图书馆围绕中秋节专门推出中秋节好书推荐、手中的非遗、3D绘画、妙趣手工坊等10余场线上线下文化活动,让读者在书香中度中秋,引领传统文化阅读新风尚。
乡村康养露营成为主流
中秋佳节,以阖家团圆为主题的返乡探亲游占据主流,就近就便出游让“赏田园风光、吃农家美食、住乡村民宿”成为常态选择。省文化和旅游厅会同省乡村振兴局在全省确定195个村为首批乡村康养旅游示范村创建单位,共同编制《乡村康养旅游示范村创建指导手册》,发布乡村康养旅游示范村等级划分与评定河南省地方标准,大力推动太行山、伏牛山、大别山“三山”乡村康养旅游基地建设。开展“非遗进民宿”活动,剪纸、糖人、泥塑等一系列非遗元素融入民宿之中,通过在公共空间及客房打造非遗场景、设立非遗大师工坊、推出非遗体验线路、推出非遗集市和非遗挑战赛等活动,设计特色非遗文创产品等方式,助力民宿行业向品牌化、精品化、特色化方向发展,为乡村旅游发展注入文化内涵。以放松身心、休闲度假为目的的健康游、订制游、品质游特色突出,登山、徒步等“主题”旅游随处可见,三五好友“小团体”出行特征明显。据携程平台数据显示,中秋假期露营对比端午同期增长58%,银基云岩湖露营产品受到很多游客的关注。
“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品牌出圈
中秋节当晚,央视“焦点访谈”聚焦洛阳二里头遗址,推介重大考古发现,文明之光照亮复兴之路。开封市拍摄的《传奇中国节—中秋》节目在央视播出。隋唐洛阳城、老君山、宝泉景区等代表景区携手河南卫视打造传统节日奇妙游系列节目,中秋焕新出彩,尽显文旅文创融合魅力。《思钧如见君》用舞蹈表达非遗项目钧瓷之美,拉胚、窑变,入窑一色、出窑万彩,令人耳目一新。合唱《千里共婵娟》出圈,身穿汉服的各国小朋友依次在少林寺、嵩阳书院、观星台、洛阳应天门、开封龙亭、清明上河园等河南代表性景观前,用10种语言共唱一首歌,共赏一轮月。
文旅惠民举措释放消费潜力
假日期间,“河南人游河南”消费活动精彩不断,推出更多促消费政策措施。郑州市文旅部门、文旅企业,结合中秋民俗特色,推出120多项“线上+线下”文旅活动和惠民措施,为游客奉上文旅大餐,持续激活假日消费市场,释放消费潜力。云台山推出3000万消费券补贴活动,假期期间补贴门票直降100元,为广大游客带来特惠福利。嵖岈山景区、老乐山景区推出教师节免门票活动,活动期间凭借教师资格证和身份证可免费入园。据初步统计,今年1—8月份,全省共接待游客5.09亿人次,旅游收入4290.36亿元,分别占去年全年的64.19%和70.58%,为全省消费恢复贡献了文旅力量。
假日市场秩序井然
全省文旅系统节前召开疫情防控、安全生产专题会议安排部署,把疫情防控作为文旅行业开放运营的先决条件,坚持“无疫情防控方案,不开放”“无预约,不旅行”。倡导省内低风险地区就近就便出游,停止跨省组团游,停止赴边防口岸组团游,景区“限量、预约、错峰”,全面推行“场所码”,设置“流动哨”,时刻牢记疫情防控,做好健康防护,用安全文明点亮旅程。各级文化和旅游部门、文化市场执法队采取明查暗访、“四不两直”等方式,常态化深入一线检查督导,深入开展私设“景点”专项整治工作、打击整治文旅领域养老诈骗专项行动。假日期间,无旅游安全事故、无重大旅游投诉。
正观新闻记者 成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