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河南
当前位置:新闻 > 交通 > 正文

北京地铁口“抢车位”,自行车电动车也有停车难

北京地铁口“抢车位”,自行车电动车也有停车难
2021-08-05 14:05:34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随着北京骑行环境越来越好,如今骑着自行车接驳地铁,也成为许多通勤族的选择。然而,在地铁站口,难寻自行车棚或车棚内“车位”紧张,停放车辆没有遮挡、日晒雨淋,停车管理服务水平跟不上等问题,成为骑行通勤的“痛点”。

专家建议,地铁换乘站等交通枢纽配套自行车停车场应扩容,为个人自行车、电动车提供停放场所,让骑行人没有后顾之忧。

现象1

车棚漏雨 车位难“抢”

地点:丰台南路地铁站

入汛以来,北京频降大雨,对于骑自行车、电动自行车通勤的市民来说,停放不便的问题更为突出。

7月27日晚高峰,丰台南路地铁站口,趁着雨势稍缓,一些乘客穿上雨衣、卷起裤腿,跑向路边凌乱停放的一堆自行车。家住西洪泰庄的曹先生就是其中一员,从事店铺装修工作的他,每天都骑车到丰台南路站换乘地铁。刚淋过瓢泼大雨,曹先生的电动自行车已经湿透,包括被薄塑料袋罩住的电瓶。

“电动车不能淋雨,但没办法,这附近自行车棚不够用。”曹先生无奈地说,自行车棚位置紧张,早上7点来就没空位了。记者在现场看到,丰台南路站A1口外有一个不大的自行车停车棚,没有人管理,此时塞满了近50辆车,已经超出了最大承载能力。车棚上方雨棚已经锈迹斑斑,不停地漏雨。

家在离地铁站一公里远的韩先生,也从未成功将车停进车棚里。韩先生吐槽道,“我感觉这里面永远都有车,早上8点多来,一准儿没位置;晚上10点多回来,这里面还有不少车,有的车一放就好几周不挪地儿。”

丰台南路站,紧邻丰台医院,高峰期人流量密集,除了共享单车,路边大批私人自行车、电动自行车杂乱无章地停放,部分自行车甚至越过道路栏杆,将车停在机动车道上,增加了医院门前这条道路的安全隐患。

“管理部门真该好好规划一下地铁站外的自行车停放空间。”丰台医院一位护士也告诉记者,她经常下夜班后,要费很大力气才能把车从淤积的车辆中拽出来。

现象2

无序停放 阻碍通行

地点:沙河地铁站

早晚高峰通勤客流很大的沙河地铁站,站外也存在着大批自行车、电动车无序存放的现象。

记者在站外看到,乘客进出站通道两侧就是成片的自行车、电动车,密密麻麻且无遮无挡。在一块写有“地铁运营设施 禁止停靠自行车”的蓝色牌子旁,也有大批自行车、电动车倚靠着铁栏杆停放。地铁站不远处的路口,许多私家自行车甚至停到了机动车道上。

在百沙路南侧,地铁旁的未开通路段,停放了千余辆自行车、电动车以及私家车,严重阻碍了行人正常通行。附近居民告诉记者,由于这条路一直没通车,已经被征用为“停车场”,当然也没有人维护管理。

“停车需求过大,而空间有限,这里经常是车挤车,想要穿行非常困难,有时候勉强通过还会把衣服蹭脏。”市民王女士告诉记者,此处恰巧是小区居民到超市采购的最短路线,如果在超市买了菜,拎着袋子不方便通过,就得绕路回家。

记者亲身体验发现,被自行车大军“征用”后,这条路上最窄的地方只能允许一人侧身而过,雨后路面上积水遍地,停车的、行走的都非常不便。

事实上,沙河地铁站外设置了非机动车停车场,但由于停车位有限,远远满足不了市民骑车接驳地铁的通勤需求。此外,这处停车场,也没有遮雨棚,自行车、电动车同样是被风吹雨打的状态,连日降雨期间车主们只好给车子罩上防雨布,或者给车座简单包上塑料袋。

现象3

收费停车 管理缺位

地点:中关村地铁站、霍营地铁站

记者探访中发现,一些地铁站外设置了非机动车收费停车场,但由于管理服务跟不上,或者位置稍远,仍有市民宁愿将车停放在路边。

下午6时, 中关村地铁站迎来下班高峰期。该站共有7个出入口,C3口位于中关村家乐福一侧,门前便道上密密麻麻停满了电动车,几个外卖小哥在便道上找不到车位,竟索性将车停在了机动车道上。中关村地铁站A1口的天桥边,一块写着“地铁口严禁停放自行车”的蓝色标牌正对着地铁口,旁边稀稀拉拉停放了几辆电动车。

位于中关村科贸中心北侧的B口,有一处收费车棚,根据收费标准,7时至22时自行车一次0.5元,电动自行车1次1元。记者走进车棚看到,这里“上座率”并不高,二层立体车架基本都闲置着,一些车架已经锈蚀。多处雨棚顶上破了大洞。管理员告诉记者:“已经安排修理了,停车的人不是太多,特别是雨棚破了洞之后。”

“花钱停车,就是希望能有个遮挡,下雨天不会淋湿电动车。”在中关村工作的李先生没把电动自行车停进车棚,“收费车棚价格还算合理,但是管理服务跟不上,还不如停路边更方便,走的路更少。”他和同事们一样,直接将车停在人行便道上。

在霍营地铁站外,也有一处非机动车收费车棚,有专人管理,入口处立着“不交费者勿进”的牌子。但这处车棚很多空间仍为露天,没有遮挡,一些市民盯上了市郊铁路黄土店站的进站通道,在更好的雨棚遮挡下,将自行车、电动车停在通道内,占据了通道近一半宽度。

范本

专业团队运维 车位利用率达八成

地点:龙泽地铁站

设置在地铁站外的立体车架,如果管理得当、利用率高,也能满足大量停放需求。

周一早高峰,记者在龙泽地铁站外看到,许多市民骑着自行车赶来,熟练地将车放进双层立体车架的卡槽中。“坐地铁进城上班,每天都骑车从家过来,下班出地铁骑回家,特别方便。”从事IT行业的刘蕊家距龙泽站两公里,比起早上抢共享单车,他认为骑自己的车更踏实。

“前面车位已经满了,您停这儿吧!”一组车架前,一位管理人员正在劝导市民,将车停在距离地铁站门口稍远一点的车架上。记者注意到,由于大家都想停得近一点,门口的车架是最先饱和的。放眼望去,成片的自行车架上,车辆越码越多,早高峰快结束时车架已经满满当当了。记者注意到,一些车架巧妙地设置在自行车专用路高架桥下方,避免了停放车辆经受日晒雨淋。

“龙泽站外19组车架,共能容纳近两千辆自行车,目前平均利用率可达到近八成。”昌平区城管委聘请第三方永松工程公司负责人刘长忠介绍,为了确保停放秩序,有一支36人团队倒班上岗,负责这些车架的运维。高峰期,这些管理人员迅速将一层车架上的车升至二层,方便后来的市民更快速停车。遇到车架螺丝松动等故障,也会有专人及时维修。

刘长忠告诉记者,这些车架是2019年5月随着自行车专用路一同启用的,极大缓解了自行车停放矛盾,过去私人自行车无序占据非机动车道、步道停放的现象已经基本杜绝。

专家观点

枢纽配套自行车停车场应扩容

清华大学交通研究所副所长杨新苗认为,随着北京市慢行系统品质提升,绿色出行、倡导骑行理念深入人心,一些交通枢纽、换乘站周边也确实考虑了自行车停放问题,设置了自行车停车场,但是从实际情况看,不少枢纽配套的自行车停车位“数量级”以及服务水平,还远远不能满足大部分骑行人的需求。

“从数量上来看,有的大型枢纽周边规划配套数千辆自行车露天停车位,就觉得够了,但是现场调研可以看到,周边停放的自行车数量可能要以万辆为单位。”杨新苗说,倡导慢行,无论从道路通行环境,还是从停车服务上都要进行提升,“要先解决基本停放问题,有地儿停了还要提升服务水平。”

杨新苗特别指出,对于电动自行车来说,很多人只知道不能淋雨,事实上在冬季零度以下的低温天气,在露天环境给电动自行车充电,也容易发生电池起火和爆炸。

因此,杨新苗建议,大型地铁枢纽周边应该结合通勤需求,对自行车停车场进行扩容,有条件的设置自行车地下停车场或者车库,空间有限的也可以考虑灵活设置车棚、机械式立体车架等方式,增加停放空间。他举了个例子,荷兰在2019年建成全球最大的自行车库,能在室内停放12000多辆自行车,荷兰轨道公司是主要投资建设者,这个自行车库位于地下,地上空间则是商业空间,完备的自行车停车服务也能带来巨大的商业客流。

“当然,实现有序高效停放的前提,还是加强管理服务水平、运维水平,不能让好的服务设施闲置。”杨新苗说。(记者 孙宏阳 邓伟)

(责任编辑:耿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