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郑州市二七区的一家慈善超市
河南商报记者左冬辰/摄
2018年,郑州市首家公建民营的慈善超市在二七区开业,顾客购买物品金额中2%捐给慈善部门的附捐做法,成为当时全民慈善的一种尝试。
但是,一年的附捐额还不够一个月的房租,这家慈善超市在开业一年多后便关了门。河南商报记者了解到,郑州市目前有40多家慈善超市,业内人士表示,大多经营效果不理想。
正值“99公益日”,郑州慈善超市如何做?全面慈善还有多长的路要走?
河南商报记者崔文实习生陈晟
探访
开业仅一年多的慈善超市宣告关门
2018年4月,由郑州慈善总会、二七区慈善总会等联合发起的二七区首家有附捐功能的慈善超市在郑密路开业,该慈善超市由北京世纪盈通企业管理有限公司认领项目并联合运营,这也是郑州市公建民营模式的慈善超市首次落地郑州。
二七区慈善总会副秘书长徐海金说,他们当时和运营方北京世纪盈通企业管理有限公司(现改为河南世纪盈通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签了协议,其中规定慈善超市销售额的2%作为附捐缴存至二七区慈善总会账户,2019年底前房租免费。
当时,这家慈善超市约有180平方米,与街头常见的丹尼斯全日鲜和正道思达超市面积相差不大,但商品种类比普通的超市少一些。此外,来这里买东西,低保户、残疾人持证可享受原价9折的爱心价,此外,普通市民在这里每消费一笔,超市将拿出2%的钱款作为爱心款捐赠用于帮助困难群体。
不过近日,河南商报记者发现,这家慈善超市所在门店已经改为其他门店。
“去年冬天就关门了。”附近一商户说。
附近一位居民受访时表示,慈善超市虽离小区不远,但买小东西她会直接去楼下的小商店,买蔬菜、大件物品会去大超市,“现在很多超市也经常搞促销吸引顾客,慈善超市我没见大规模搞过。”
河南商报记者在附近小区随机采访了20位居民,有12位都不了解这家慈善超市。
根据二七区慈善总会提供的数据,2018年4月~12月,该店总共只有3223.22元的附捐额,到了2019年,全年只有1680.35元。“那个位置的房租,一个月也要五六千元,一年的附捐额还不够一个月的房租,所以在免房租期到期后,这家店就不干了。”徐海金说。
说法
初期走了弯路,仍看好慈善超市前景
河南商报记者从郑州市民政局了解到,这种公建民营且有附捐额的慈善模式,目前只有河南世纪盈通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接手。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经营不善?
9月8日下午,河南世纪盈通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仝继红受访时表示,公司接手这个项目,主要是为了做慈善,目前公司在二七区、金水区、经开区还有多家这种慈善超市。
仝继红表示,慈善超市商品的进货渠道跟其他超市没有差别,在销售时,有些产品甚至还会有几毛钱的优惠。
“当时我们北京公司背后有投资人,但后来投资人撤走了。”按仝继红的话说,除了这个原因,运营初期,郑州的慈善超市的负责人是北京总部派来的,“这个负责人在运营中出现了问题,现在是河南总部单独运营。”
“初期确实走了一些弯路。”仝继红说,目前他们正在整合,下一步还要在上街区、二七区、金水区等开设更多慈善超市,他们对慈善超市的前景依旧看好。
模式
郑州的慈善超市目前有三种模式
郑州市民政局儿童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处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几年,郑州市开始出现了慈善超市,主要有三种模式,“一种是政府建设和运营,主要功能就是接受捐赠,帮助辖区困难群众;第二种是像二七区郑密路慈善超市,政府建设,企业运营;第三种是政府和原有超市合作,除了有捐助功能外,政府发放的爱心购物卡可在合作超市消费。”
徐海金说,二七区保全街原有的一家慈善超市就是第一种模式,“超市除了有接受捐赠功能外,其实扮演的就是对困难群众物品搬运工的角色,加上房屋也有成本,后来也不干了。”
目前,高新区采取的就是第三种模式。高新区慈善总会秘书长张鹏介绍,高新区和辖区6家正道思达超市合作,政府给辖区困难群众发放爱心购物卡,持卡可到这些超市门店购物,一年会发放约20万元。
“这些超市商品多,同样也能调动企业积极性。”郑州市民政局儿童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处相关负责人表示。
他山之石
上海、杭州等地慈善超市采取“线上+线下”方式
据了解,目前上海的部分慈善超市正逐步采用“线上+线下”同步运作的模式,为了助力残疾人就业,有的慈善超市还雇用了残障人士作为店员。同时,有些慈善超市的选址是街道房产,均为无偿提供。
同样,开设在杭州的“邮善邮乐”慈善超市,也采用了“线上慈善超市+线下邮政服务点”模式,通过邮政包裹快递到家和线下慈善超市服务点自提两种形式,为符合要求的困难群众提供价廉质优的日常生活用品。
郑州市民政局儿童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处相关负责人表示,像上海等先进城市开办慈善超市,首先需要政府投入,另外需要发达的社会组织参与,此外,上海市民的慈善公益理念也比郑州深入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