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城,一座钟灵毓秀的城市,一方如诗如梦的水土。
永城,这里有万顷良田千里麦香,这里有白色经济蓄势腾飞。
永城,作为“中国面粉城”“国家商品粮生产基地”“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市”,面粉产量约占全国的1/500、河南省的1/50。
永城,一个以农业为主体的大市,拥有农业人口125万,现有耕地面积206万亩,年复种面积350万亩,其中粮食面积320万亩左右。今年,全市夏粮总产达19.25亿斤,秋粮总产15.82亿斤,总产突破35亿斤,实现“十五连丰”。
为贯彻落实国家“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扛稳粮食安全的重任,近年来,永城牢牢抓住粮食这个核心,紧紧围绕“粮头食尾、农头工尾”精准发力,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做实现代粮食产业经济发展基础,实现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2019年,永城市高标准农田项目区优质小麦平均亩产1260斤,最高单产1470斤,总产突破7.8亿斤,创历史新高。项目区受益群众40多万人,农民人均增收近300元。
昔日“望天田” 今朝“高效田”
初冬时节,站在演集镇高标准农田项目区,只见阡陌纵横,路通渠连,麦田整齐排布,笔直的田埂向远处延伸,青翠的麦苗轻吟着丰收的希望。
走进演集镇农业技术推广区域站服务区域内,满满的科技感映入眼帘:物联网监测点和气象站观测点通过对小麦生长环境的参数进行收集、整理,获取气候、土壤等方面的实时信息,监测和预判病虫害发生情况,及时做好小麦病虫害的预警及防治工作。当空气、土壤湿度较低时,气象部门可以结合历史降雨量以及未来天气预测形势,实施人工增雨。
为探索高效节水灌溉新模式,打造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示范工程,示范引领高科技现代农业发展,今年,我市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规划设计了3000亩智能高效节水示范方。据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张亚超介绍,项目区灌溉模式主要有地埋式智能半自动喷灌系统、地埋式智能全自动喷灌系统和自走卷盘式喷灌三种模式。前两种模式均具有智能、高效、节水的效果,均能实现无障碍机械化作业,可由物联网自动控制。
“过去常规灌溉100亩土地,需要3—5个劳动力,一星期时间,如今的新灌溉系统只需要2天时间,且基本不需要劳动力投入,100亩地可以节约投入3500元。”张亚超告诉记者。
“过去都是凭经验种地,靠天吃饭。如今凭科技种地,精准又高产。你看,通过远程可视系统,我在手机上就能看到草莓生长的环境参数,知道它们什么时候该‘喝水’‘吃饭’。如果墒情传感器显示缺水,将根据草莓的需水量进行智能灌溉。”演集镇婧昱家庭农场负责人陈体健指着远程操作设备说,“通过远程可视系统,能定期查看草莓生长情况,做到田间四情采集、专家远程诊断。当草莓进入收获期,把草莓的相关信息放到永城市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查询平台上,就能进行优质产品推荐。”
这仅仅是我市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的一个小小缩影。
2019年,省农业农村厅下达我市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18.7万亩。我市统筹划分为4个项目区,涉及酂城、王集、裴桥、李寨、黄口、马牧、蒋口、演集、苗桥9个乡镇59个行政村,主要建设内容包括灌溉排水、田间道路、农田林网、农田配电等。
截至目前,项目区共新打机井1639眼,旧井修复754眼;机井配套2393套,新建玻璃钢井堡1639个;埋设输变电线路1073千米,新建变压器房192座;新埋设输水管道841.3千米;疏浚农沟40.9千米,新挖农沟2.3千米,沟渠硬化470米;新建桥涵122座,其中,板桥60座,涵管桥62座;新修田间混凝土道路183千米;栽植田间林网84366万株;土壤改良面积12.927万亩。
项目建成后,可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87000亩,其中高效节水灌溉面积52000亩。项目区建设优质强筋小麦生产基地15万亩,优质高蛋白大豆生产基地10万亩,优质花生种植基地3万亩。年新增粮食生产能力2112.85万公斤,年新增经济作物产值4261.14万元;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8;项目区受益人口13.5万人,受益农民年人均增收280元。目前,已完成总投资任务的55%以上。
守牢质量线 交喜人答卷
精于工,匠于心,品于行。
一个项目就是一份考卷,一个工地就是一个考场。为确保高标准农田建设出亮点、出成效,凝聚共识,集聚力量,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业部门、建设单位、监理单位顶烈日,冒风雨,战严寒,洒汗水,经受了群众和时代的考验,交出了一份出色的答卷。
我市大力整合各类涉农资金,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大幅增加地方配套资金比例,确保资金足额投入。2019年,永城市18.7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总投资2.86亿元,财政配套资金1835万元。此外,还整合“庄庄通”“户户通”工程建设资金1.5亿元,做到与高标准农田建设田间道路统筹推进。
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为使项目规划精准、科学、实用、接地气,市农业农村局组织30多名技术骨干,配合第三方设计公司,深入项目区所在乡镇、村组、农户,会同镇村组干部进行现场规划,减少或不出现变更现象,确保建成后达到“田平路畅、土肥水润、电通林绿、监管有矩、旱涝保收、生态高效”的效果。
精心组织,保质保量。为确保年底完成建设任务,我市坚持把握节奏,统筹安排,合理施工,梯次推进,周密计划每一项工程、每一眼机电井、每一座桥涵。为加快工程建设进度,永城市组建了城建集团、电力公司和水利局打井队等国有公司,以暂定价开标,以审核结果作为结算依据,既提高了效率,又合法合规,还保证了工程质量。此外,为保证工程质量,市农业农村局抽调精干力量,组建管理队伍,工程管理人员吃住在指挥部,现场指挥协调工程建设。
有机结合,统筹推动。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与我市正在实施的乡村振兴战略相结合,与国土绿化工程相结合,统筹城镇道路、乡村道路、田间道路建设,加快完善高标准农田基础设施,助力农业发展、乡村振兴。目前,我市已修建“庄庄通”工程728公里、“户户通”工程1320公里,形成了城乡道路、乡村道路、田间道路、入户道路互通互联,通达里程达到2000公里。
近年来,通过实施新增千亿斤粮食工程项目、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项目、农田水利建设项目、土地综合整治等项目,已建成高标准农田61万亩,实现了年新增粮食生产能力2.64亿公斤以上,亩均增产43斤,项目区年新增经济效益2.9亿元,农民人均增收95元。
“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如美妙的歌曲中所唱,高标准农田建设,用“农”墨重彩绘就了一幅崭新的“三农”篇章,给永城大地带来了勃勃生机。
标签: 永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