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地方 > 滚动 > 正文

积极落实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推动养老语言服务事业新发展

积极落实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推动养老语言服务事业新发展
2021-11-29 16:08:07 来源:河南热线

王立非 栗洁歆 孙疆卫

“十四五”期间,国家明确指出,要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切实做好老龄工作,将健康老龄化理念融入到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加大制度创新,政策供给,财政投入、健全完善老龄工作体系,加快养老服务体系,让老年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安享幸福晚年。

老龄语言服务指依托语言服务能力和信息技术能力,以满足老年人在供养和生活料理、医疗保健和康复服务、老年教育服务、养老社会服务、老年文体服务等需求为目标,提供语言沟通、语言抚慰、语言护理、语言治疗、语言康复、语言管理、老年康养语言服务、适老语言技术研发、老龄语言产品营销、老龄语言伤害防范、老龄语言法规和标准制订等专业化服务。语言服务集语言沟通服务、语言技术服务、语言知识服务、语言使用服务、语言康复服务等多功能为一体,全面统筹语言的表达功能、认识功能、人际功能、信息功能、指令功能、执行功能、情感功能、美感功能和经济功能,在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中发挥积极作用,关系到能否实现新时代中国特色老龄服务能力现代化。

一、以“一老一小”服务为重点,提高养老语言服务能力建设

我国在应对人口老龄化举措中提出了针对”一老一小”的五项服务。数据显示,我国65岁以上人口占比从2000年的7%上升到2019年的12.6%,其中特殊困难家庭适老化改造离不开语言服务的支撑。语言的沟通服务是语言最基本的服务功能,能够帮助特殊困难高龄、失能、残疾老年人家庭内部之间传递关键信息,建立情感与信任,促进彼此之间的和谐。同时提高失能护理、日间照料以及助餐、助浴、助洁、助行的服务效率,加快实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建设。养老机构服务提升涉及卫生服务机构医护人员的语言培训服务,以及卫生医疗资源建设中的语言技术服务、语言咨询服务等。

“一老一小”服务项目的实施对我国老龄语言服务的认识、规划、内容和形式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我们加强老龄语言服务的专业化能力建设。一是提高对老龄语言服务的认识,语言服务渗透在老龄服务的各个方面。二是加强老龄语言服务的专业能力。领导者应深入了解和研判老龄化战略实施过程中的语言服务需求,增强老龄语言项目管理能力和组织能力,做好老龄语言服务的统筹规划工作。专业技术人员应提高老年服务中的分析能力和语言使用能力,熟练掌握语言沟通技巧和语言技术,提供优质语言服务。

二、以“银发经济”为契机,促进养老语言服务产业发展

现有政策表明,要全面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把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推动新时代老龄事业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老龄化与经济社会发展形成了专门为老年人消费服务的“银发经济”。应切实加强我国老龄语言经济服务能力建设。一是加强老龄语言服务市场开发;二是加强老龄语言服务产品研发;三是加强老龄语言服务产业链合作。

数据显示,十四五期间,我国的“银发经济”投资规模将进一步扩大,老年群体相关消费不断增长,万亿级市场将随之而来。除日用品经济、保健品经济之外,服务经济是“银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份。“银发经济”将为语言服务产业带来发展契机。语言服务产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现代服务产业链的服务与经济属性,包括研发、生产和销售等环节,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银发经济”,为语言服务产业提供了老龄语言服务消费者、老龄语言服务投资、老龄语言服务产品研发、老龄语言服务技术应用、老龄语言服务材料加工、老龄语言服务产品生产销售、老龄语言服务产品贸易、老龄语言服务产品售后、老龄语言服务人员培训等语言商品经济的不同环节,涉及医药、物流、出版、传媒、建筑、旅游、贸易等不同产业集群。随着全球语言服务行业7%的年增长率及我国“银发经济”25%的年增长率发展趋势,未来我国老龄语言服务的市场前景广阔。

三、以“政企结合”为驱动,建立普惠养老语言服务模式

“十四五”期间,国家将大力发展普惠型养老服务,切实为广大老年人提供价格适中、方便可及、质量可靠的养老服务。目前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2.6亿,占总人口比重18.7%,其中80岁以上人口占比近两年快速提升至14%。我国老龄语言服务能力建设是大力发展普惠型养老服务的基本保障。普惠养老服务是在基本养老服务以外,面向广大老年人的、靠市场供给、由政策引导的一种服务。随着我国老龄化率的不断提高,养老形势越发严峻。而普惠养老新模式的发展,是对我国养老服务体系的强有力补充,在一定程度上能缓解基本养老服务的压力,共同推动我国养老事业的进步。

养老服务的需求具有巨大的未来行业空间,整个老年产业2020年的产业规模达8万亿。在我国快速进入老龄化社会的过程中,老年人高龄、空巢以及家庭小型化等特点集中出现在城市,城市养老服务的需求旺盛、家庭自给能力弱、购买力强,对市场化养老服务具有刚性需求。中国的人口老龄化催生出多层次多样化的养老服务需求,根据养老模式,具体可细分为机构养老服务需求、社区日间照料需求和家庭养老的上门服务需求。目前,亟待扩大养老语言服务供给,通过与语言服务企业联动为广大的老年人提供价格合理、方便可及的养老语言服务。例如,针对部分老年人无法用普通话沟通,就需要社区和家政服务公司根据老人实际情况,派遣掌握方言的家政服务人员。

政府必须根据社会需求,充分发挥家庭、企业、社会等多主体的积极性,特别要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市场主体积极参与老龄人口的语言服务供给。积极构建居家和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和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完善社区和居家养老语言服务网络,推进公共设施适老化改造,多措并举扩大养老机构床位供给,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护理型床位占比提高到55%。十四五期间,国家会将基本医疗保险的参保率提高到95%,在大力发展互惠性养老服务的基础上,特别关注失去自主能力的老龄人群,为老龄人口提供更坚实的社会保障。继续加强老年健康语言服务体系的建设,积极建立一个集健康教育语言服务,预防保健语言服务,疾病诊治语言服务,康复护理语言服务,长期照护语言服务,安宁疗护语言服务“六位一体”的老龄人口语言服务体系,实现城乡一体化的老年语言服务体系。

四、以“养老社工”为抓手,培养和储备护理型养老语言服务人才

“十四五”期间,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央要求,通过积极开发老年人力资源、推行渐进式延迟退休,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推进服务业标准化、品牌化建设,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根据《中国养老机构发展研究报告》统计,预计到2030年和2050年,我国失能老人将分别达到0.62亿和0.98亿人。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养老院的数量也越来越多。据资料显示,我国的养老机构等级划分国标明确要求“每200名老年人至少配有一名专职社会工作者”,即“养老社工”。

目前,国内部分高校设有社会工作专业,主要研究社会学、心理学、社会工作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今后,更多的高校应当在社会工作专业或语言专业下设立“养老语言服务社工方向”,增设养老语言服务知识和技能相关课程,为养老语言服务培养和储备人才。一是通过语言服务和养老服务,帮助养老机构或社区中的老龄人口尽快适应新环境。他们之前大多住在家中,有的甚至是独居,身边接触的主要对象是家人,他们来到养老机构之后,需要帮助他们适应新环境。二是丰富老龄人口的文化生活。老龄人口通常与外界接触较少,应当组织大量适合老年人的语言服务活动,丰富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三是通过养老语言服务关注老年人情绪、心理健康需求,提供心理辅导和情绪支持。针对有认知障碍症的老人,还要积极采取语言障碍康复的疗法和相关活动。加强我国养老护理型语言服务人才队伍建设,以“养老社工”为抓手,吸引更多年轻学子投身老龄语言服务培训,动员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养老语言服务,积极培育发展具有养老语言服务能力的新型社会服务工作者。

(本文为国家语委2020年度重大项目“新时代中国特色语言管理理论建构研究”[ZDA135-16]的相关成果)

(作者:北京语言大学国际语言服务研究院首席专家;北京语言大学语言服务专业方向博士生)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hnzh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