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地方 > 滚动 > 正文

什么是“初二现象”?——超职家庭教育指导师

什么是“初二现象”?——超职家庭教育指导师
2022-01-12 17:47:35 来源:河南热线

“以前明明很听话,要他干嘛就干嘛,怎么一上初二,孩子完全变了个样,根本猜不透他。”

一个妈妈诉苦:

儿子原本很听话,但初二以后,突然就变了,跟他说什么,他都爱答不理的,要么就直接顶撞回来,脾气反复无常。

虽然儿子成绩还不错,考试都有进步,但妈妈跟儿子沟通和提出表扬时,儿子的反应让她不知所措:

妈:你真棒,这次成绩不错,为你骄傲!晚上想吃啥,妈妈给你做?

孩子:随便。

妈:这一段成绩有进步,说明你只要有信心,一定能成功。

孩子:棒不棒我自己最清楚,烦不烦啊,我先睡了。

妈:去吧,一会儿我叫你。你这回在班上能进前10名了吧?

孩子:别——问——了——

不是小升初的懵懂初一,也不是紧张学习压力大的初三,而是看似应该没什么事的初二。

什么是“初二现象”?——超职家庭教育指导师

什么是初二现象?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针对全国六省一市的2万余个初中生家庭的调查显示,多数初二家长无论在亲子关系上还是教育方式上,都未能采取适宜的方式来应对子女的变化。

每个老师和家长都会碰到“初二现象”。坦白说,这就是“青春期”孩子的特点。

特别是初二这一阶段的孩子,他们的变化更是翻天覆地。

孩子初二这一年,绝对是他人生的“关键期”。

父母再忙再累,都不能在孩子这个时期掉以轻心。

什么是“初二现象”?——超职家庭教育指导师

初二会有哪些现象?

谈恋爱

“不许跟某某聊天,打招呼也不行,每天晚上必须说一遍喜欢我。”

宋女士帮儿子整理书桌,发现一张语言暧昧的纸条,一看便知是女生写的,说明儿子与这个女孩的关系已经非同寻常。

宋女士本想好好教训一顿儿子,晚上便亲自接儿子放学,谁知在学校门口,她却看到好几对男生女生手拉手亲密地往前走。

“小小年纪懂什么,不好好学习非要谈恋爱!”

宋女士的困扰在孩子初二的阶段都很常见。

上网

初中阶段学生上网最多,尤其是男生,有的几乎整天都泡地网吧里,不停打游戏,有的干脆不回家,住在网吧。

大部分父母不会采取那么极端的措施,比如把孩子送去戒网瘾的学校,但父母也不知道怎么管教孩子,很是发愁。

就算是把孩子带回家,过不了几天孩子就又会跑去网吧,很影响学习。

逆反心理严重

初二学生的另一特点是不服管教,就像开头的案例一样,孩子对家长老师的评价非常敏感,哪怕你表扬他,他也会顶撞你;父母有时候安排一些事情给孩子,孩子也会跟家长对着干。

简单说,就是你让我往东,我就要往西。

为什么这些初二的孩子,情绪暴躁、个性叛逆又难搞?

这种现象,被美国心理学家霍林沃斯称为“心理性断乳期”。

孩子上初中后,不管是生理还是心理,都面临着巨大的变化。

“中二病”严重

中二病(又称初二症),是伊集院光在广播节目《伊集院光 深夜的马鹿力》中提出的,最早用来比喻初中二年级的青春期孩子过于自以为是等奇怪言行的俗语。

初二的年龄,看了一些书,也知道一些地球历史,动不动就是“地球要灭亡”“我要拯救世界”“我就是全世界最靓的仔”,每天总有那么十几个小时活在幻想里。

一名从事多年初中教学工作的资深教师回忆: “每一次安排我去教初二,总感觉压力山大,这个阶段的挑战远比初一或初三的大。 他们刚进入青春期,一方面要经历身体性成熟的变化,另一方面还要消化难度更高的学习任务。 加上自我意识在不断提升,他们渴望独立,不希望别人管,所以叛逆现象也有增无减。”

别跟他们对着来

既然知道初二的孩子逆反心理严重,那么家长就要注意,改一改“孩子要听话”这个权威式的想法。

别忘了,孩子的成长是不受控的。

孩子不一定真的想逆反。

什么是“初二现象”?——超职家庭教育指导师

心理专家李玫瑾教授表示 :“孩子的问题,归根结底是父母的问题。每一种异常行为的背后,一定可以在其所受的教育中找到原因。”

河南漯河一名初二的孩子,和父母大吵一架后,将自己反锁在房间三天三夜,不吃不喝。

父母急坏了,叫来消防员撬门。

然而消防员费尽周折破门而入时,发现这孩子特别淡定地躺在床上看书。

看见消防员和父母,他一脸云淡风轻,依然拒绝说话。

深究其因,原来他在跟家人怄气。

父母想给他转学,他不同意,这才大吵起来。

孩子发现争辩和吵架没用,干脆就把自己锁起来,用沉默反抗。

这孩子其实非常郁闷。

是孩子出问题了吗?

很多时候,父母总觉得是孩子有问题,想方设法去改造孩子。

你越想着改造孩子,孩子越想逃离你,在孩子看来,这是控制,而不是爱。

“我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米还多,必须听我的”

“你懂什么,我这些都是为了你好”

“不用解释了,爸妈说的才是对的”

初二的孩子,已经到了渴望得到被接纳和尊重的年纪。

被父母打压、伤害透了的孩子,要么不愿意和父母交心,要么就放任自己,叛逆到底。

这样的情况下,孩子吃苦,家长也发愁。

应该怎么办?

面对暴躁的青春期孩子,首先我们要做的就是了解他们的心理。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你可能会发现,孩子突然开始变得爱打扮,更注重自己在异性心里的形象,会在意朋友圈有多少个点赞评论,这些都是正常的。

因为他们已经进入了新的社交阶段,这时期孩子之间也需要更深入的交流。

调查发现:

初中生向父亲或母亲倾诉心事的比例均在15.50%以下,跟朋友、同学交流心事的比例在48.07%以上。其中初二尤为显著。

教育专家孙云晓在主编《少年儿童研究》杂志时,曾强调一句办刊格言:

“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前提是尊重孩子。”

孩子一上初二,虽然问题多多,困难重重,但他们不过是在传递“帮帮我”的求助信号。

什么是“初二现象”?——超职家庭教育指导师

放下固有的认知,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需要

孩子不想去上学,父母想的是“他没有上进心,厌学”;

孩子早恋,父母想的是“这么小就搞男女关系,思想有问题”。

如果总是以大人的角度去推测孩子的行为动机,很容易忽略孩子的特点和真实情况。

只有真正读懂孩子行为背后的动机,父母才能真正放下自己的执念,为孩子做出改变。

给孩子一定的选择权

初二孩子内心都是希望父母能给我选择的机会,不要什么事情都帮我做决定,我有自己的想法。

这些孩子,不想再被当成三岁小孩那样受约束和管控。 他们更在乎“我自己能不能决定”、“我想要的能够被满足”。

适当“闭嘴”

闭上嘴,不是不管不问,而是更高级的“爱”孩子的方式。

就算孩子此时此刻正值“初二”这个危险期,或叛逆,或迷茫,或抗拒。

《正面管教》中,有这样一段话:

“赢得十几岁孩子的最好方法,是以和善、坚定、尊重的态度,先和他们站在一边。让孩子在被理解的支撑中,得到自尊感和归属感。”

就算孩子此时此刻正值“初二”这个危险期,或叛逆,或迷茫,或抗拒。

青春期的孩子情绪波动大,自我调节能力又不够强,容易出现一些心理问题,如抑郁、焦虑等等,这些都会影响孩子的学习状态。

多一些耐心和信任,不放弃他们,不拒绝他们,是每一个父母爱他们最好的方式。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hnzh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