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河南
当前位置:新闻 > 社会 > 正文

【奋进新时代 出彩河南人】金牌矿工吴如:煤海中的闪耀旗帜 工友心中的“定海神针”

【奋进新时代 出彩河南人】金牌矿工吴如:煤海中的闪耀旗帜 工友心中的“定海神针”
2019-05-31 00:58:15 来源:中华网河南

他没有高大的身躯,更没有轩昂的气概,他普通得扔到人堆里根本找不到,但是他却做了许多普通人难以做到的事。他就是吴如,一位朴实的采煤工人,现为一矿退休职工。先后荣获矿、集团公司劳动模范、优秀共产党员、平顶山市“五一”劳动奖章、河南省煤炭系统先进工作者、河南省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当选“2006感动中原十大年度人物”。

【奋进新时代 出彩河南人】金牌矿工吴如:煤海中的闪耀旗帜 工友心中的“定海神针”

从1981年到一矿参加工作以来,吴如用当代矿工的人格力量,谱写了一曲以对党、对国家、对企业、对社会无私奉献的壮丽人生。

把节约理念渗到血液 把回收物资当成责任

吴如从小就把节约的理念渗到了血液里。他有一件褐色的夹克,是他妻子6年前在地摊上花50元钱买的处理货。吴如上班、开会、外出办事,一直穿着它。在吴如的办公室里,还放着一件穿了17年的衬衣,衣服的本色已很难辨认,光领子就补了3次。

吴如对自己“抠”,对井下的废旧物资却“亲”得很,看到有用的东西被扔了就心疼,他总要尽自己所能把它们“抠”出来。干煤矿的人都知道,煤矿井下要保证没有一点损失或浪费很难做到。啥有用的东西扔了,吴如看着心疼。他说:“看着矿上、国家的资源丢失,比割我的肉还难受。”他把回收物资当成了自己的责任。

从入矿第三年开始,吴如就给自己定下了“每天升井不空手”的计划。为了实现自己的诺言,他常常下班后四处寻找废旧物资,即使是一颗螺丝钉也要捡起来。

不吸烟、不喝酒、不打牌的吴如对回收上了瘾、着了迷,一天不回收就着急,发现可回收的东西就捡起来归拢好,遇到被煤埋住的,他也要扒出来。有一次,吴如看见一架柱梁被老塘冒顶埋住,只露出柱尖,他用手一点一点地扒,一块岩石一块岩石地掏,费了老大劲才把柱梁从老塘里抠出来,累得出了一身大汗。为了回收这架柱梁,吴如升井比平时晚了一个多小时。20多年来,吴如回收的废旧物资价值达110多万元,按矿上规定他可以领到数万元奖金,可他一分钱也没要。

吴如在井下还经常清理浮煤。他说“黑煤在我眼里就是白面粉,把煤攉到溜子上,就等于粮食进了仓”。从1984年至今,吴如清浮煤少说也有2.2万吨。按一节车皮装60吨计,这些煤可以装满300多个车皮。

【奋进新时代 出彩河南人】金牌矿工吴如:煤海中的闪耀旗帜 工友心中的“定海神针”

十余年 四十二本日记两本书

吴如只上过三年小学。参加工作特别是当了副队长后,他深深感到没有知识的尴尬。“文盲能当矿工,但肯定当不了好矿工。”吴如说。10多年来,他坚持每天看书读报两小时,遇到不认识的字就写在纸上,在班上问队里的干部职工,在家里,妻子和孩子就成了他的老师。

吴如不但养成了读报的习惯,而且还养成了记笔记的习惯。这几年,他抄过书、抄过报纸、抄过文件,抄过十五大报告,抄过矿上3万多字的矿山应急预案等,他用过的笔记本,仅现在能找到的就有20多本,近200万字。对一些重要的段落,吴如背得滚瓜烂熟,张口就来,让人叹服。

“我有记日记的习惯,凡是有关煤矿安全的知识、采煤新技术、国家新政策,我都抄下来,如今积累下来的日记有42本,记下的学习心得体会有150多万字。”自1999年国庆节开始,吴如利用业余时间开始编书,经过两年时间,吴如写下了1.3万多字的《煤矿安全生产四字歌》。内容从矿工上班入井开始,到采面打眼、用溜子下料、放炮落煤等等各个环节进行了规范总结,读起来琅琅上口,合辙押韵。

2003年,他将自己亲历和见到的6个事故案例,编写成两万多字的《煤矿安全事故案例分析》。如今,这两本书已经印刷成册,在平煤集团推广学习。

“我还写了一本书,是对‘四字歌’的补充,有六七万字,已经送到印刷厂。现在正编一本《煤炭炮采精采细收手册》,有十几万字吧。”吴如欣喜的说。

【奋进新时代 出彩河南人】金牌矿工吴如:煤海中的闪耀旗帜 工友心中的“定海神针”

把认真当责任 对技术矢志追求

“25年7500次安全升井,连破皮伤都没有受过。”吴如可以自豪的说。上班第二年,吴如就登上了全矿“炮采第一名”的宝座。但是他并不满足,又将目光转移到了技术上。他仔细观察,认真领会,不懂就问,很快就掌握了采煤生产工艺和安全生产技术。强烈的安全意识和丰富的安全生产知识,使吴如和他的工友们在恶劣的生产环境面前由被动变主动,破解了一道又一道生产难题。凭着这股子钻劲儿,吴如不但成了安全方面的专家,而且攻克了许多技术难题。

2002年夏天,一矿要在全矿推行“戊组仰采放顶煤法”,并决定在采煤一队试行,开采戊8煤层,放戊9、戊10煤层。由于采面没有顶板,采煤支护出现困难。吴如连续两周吃住在矿,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并结合自己学到的知识,反复思考和实践,提出“开小门、留大垛”的放炮施工工艺,成功地解决了放炮崩翻溜子、崩倒柱子的难题。

因为认真,吴如还是工友心中的“定海神针”。

20多年的井下采煤生涯,吴如到井下只要转一圈,什么安全隐患也逃不过他的眼睛。同事们说:“老吴在井下,职工们特别有安全感。井下啥事儿他一摆弄,保准出不了问题。”

2002年3月,采煤一队在戊10070采面施工。当时属于回采,回柱时周期来压,把顶板的网都压碎了,上零点班的吴如和当班班长组织人员加固棚子。就在全班29条汉子干得正欢时,吴如突然听到顶板有响声,立即招呼大伙儿快撤,大伙儿前面跑,后面塌落的顶板往下砸。等吴如最后一个跑出巷道时,塌落的顶板几乎是顺着他的后背落下来的。

在采煤一队,职工们悄悄地传着吴如的一句“坏话”: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吴如来讲话。每天早会,身为采煤一队副队长的吴如都开得特别认真,总是在会上先念一段他的“四字歌”,然后再反复强调安全生产。有时,他还在会上指名道姓地大声批评人,让那些违章者觉得很没“面子。

虽然大家对吴如有“意见”,但是该队创造的奇迹却一直为人津津乐道:全队170多名矿工,12年没有出现一次工伤事故。因此,吴如也被工友们称为井下的“定海神针”和“矿魂”。

心系工友 解囊相助

吴如吃饭是出了名的节俭、干净,节俭是指他给自己每天定额不能超过7元钱,干净是指他从不浪费,哪怕是馍渣。他每顿饭花费不超过3元钱,经常是一碗面条两块钱,一个烧饼五角钱就打发了。

但是对别人他却十分大方。采煤一队职工王竣亭家里出了事,他解囊相助,送去200元钱。职工彭进付出了车祸,他送上了100元钱。前几年企业困难时,队里有几户家在外地的职工过年都不敢回去,同样收入也不高的吴如从家里拿来钱,连续3年给他们办年货。2002年,矿上发给吴如500元劳模奖,他全拿出来,救助了4名困难职工;那年中秋节,他又掏出450元钱购买礼物,看望队里的伤病职工。2000年,采煤一队搬进新楼队部时,会议室没有电扇,职工开会热得大汗淋漓,吴如又从家里拿来钱,分两次买了10台电扇,安在会议室、阅览室和职工之家里。队里职工上班远,井下供应开水难度大,他拿钱买了85个保温水壶,全队每个采煤工人手一个。去年春节前,吴如为帮助困难职工和家属,又拿出1000元钱捐献给一矿“阳光基金”。

今年3月26日上午,刚刚下夜班的吴如来到一矿附近的一家邮电所。他从怀里掏出500元钱,用粗糙的手指蘸着唾沫数了两遍,把钱递进柜台。在汇款单上,吴如工工整整地填上收款人的名字:乔占全。这,已经是吴如第9次给乔家寄钱了。1998年年初,吴如偶然从报纸上得知,唐河县郭滩镇乔岗村村民乔占全因生活窘迫,3个孩子面临失学。他决定每年资助乔家500元。自那年起,吴如为了省出这500元钱,把烟和酒都戒了,这一戒就是8年。去年夏天,乔占全的大女儿考取了河南黄河科技学院。

【奋进新时代 出彩河南人】金牌矿工吴如:煤海中的闪耀旗帜 工友心中的“定海神针”

吴如是一个单纯得近乎透明的人。他为自己的工作、生活定下了准则,并且执著地按自己的准则走好自己的人生路,无怨无悔地以此为荣,以此为乐。

吴如的人格,已成为一座丰碑,深深地植根在人民的心中。

(责任编辑:郭志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