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挖掘创作具有太康本土特色的孝善戏曲作品,探索推广居村联养、集中供养、邻里助养、亲情赡养、社会托养的“五养”模式,解决农村留守老人养老问题,组织太康“十行百星”评选活动,一个个道德模范荣登“中国好人榜”……在助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太康县积极倡导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了公民道德建设在农村的广泛传播,为太康县乡村振兴和乡风文明建设注入了丰富内容。
“小戏曲,唱响正能量”
“真中,这戏听得真过瘾!”11月18日,太康县清集镇扶乐城村一位60多岁的老人对刚刚看过的精彩节目赞不绝口。
据了解,为丰富广大留守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传承中华孝善文化,太康县组织县、乡、村民间文艺家(文化艺术)协会深入挖掘创作具有太康本土特色的道德戏曲作品,编排《好媳妇》《孝顺媳妇擀面条》《居村联养点就是俺的家》等一批道情、曲艺精品,巡回展演。
上午9时30分,活动在周口市江鹅曲剧团团长江鹅主唱的一段《居村联养点就是俺的家》中拉开帷幕。清晰的吐字,浑厚的唱腔回荡在清集镇扶乐城村的上空,群众自发聚集到舞台周围。文艺爱好者范永梅演唱的《孝顺媳妇擀面条》选段引起了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随后,青年文艺志愿者李晓旭带来的《映山红》将活动推向了高潮,其清秀的形象、清脆的嗓音、清朗的表演将观众带回到了那个艰苦卓绝、战火纷飞的年代。现场观众纷纷拿起手机拍照,用镜头记录下这精彩的瞬间。除此之外,青年歌手王博演唱的《我爱你中国》,段康演唱的《有没有人告诉我》,《姑娘》及腰鼓表演纷纷亮相。
“在道德传承主体上突出抓典型,推出‘十行百星’评选、‘百寿宴’等系列民俗文化活动,”太康县文联主席安义斌介绍,通过类似的活动,可以引领群众奋发向上、崇德向善。此外,在传承形式上注重抓创作,以歌舞、戏曲、品、快板等形式,将本地道德故事编排成文艺节目,开展道德模范事迹巡演、道德大讲堂、好家风好家训讲座等各类活动,今年以来,围绕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这条主线,共举办“先进文化进万家”群众文化活动863场,小戏曲,唱响了正能量。“以群众听得懂、看得明、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承孝善新风。”
“五养模式”蹚出农村敬老爱老新路径
初冬的太康,空气里泛着凉意。位于太康县朱口镇崔古洞行政村徐庄居村联养点院内,冯锦霞正微笑着和老人们话家常、聊天。
“目前居住着56个孤寡老人,托养10多名村民,”冯锦霞说,“之所以建居村联养点,主要是想回报乡亲们对俺的好,让50多名孤寡老人安度晚年。”
几年前,邻村近90岁孤寡老人朱为顺一直住在低矮简陋的房子里,屋内除了一张桌子、两把椅子,几乎没有其他家具。
如今,再见朱为顺,他已住进冯锦霞的居村联养点。
“在这住着比那都强。我活90岁了,以前从没睡过凉席。这儿还有大电视,空调,新被子,新褥子;有专门的厨师,到点了掂起碗都能准时吃饭,有汤有菜有馍,天天变着花样做饭。”朱为顺老人满意的说。
“我和老伴两个人一个房间,生活方便,谁有个头疼发热的还能及时给护理报个信。”77岁的邻村孤寡老人查功臣一边插话说。
“建立居村联养点的目的主要是针对难舍故土又无亲人赡养的独居特困人员,居村联养点配齐生活娱乐设施,从居住村贫困户中选聘1-2名身体健康、有一定协调能力且具备基本家庭事务技巧的人作为供养责任人,照顾老人日常生活,实现老人不出村就可养老的心愿。”朱口镇一位副镇长说。
明亮的双人间,空调、电视等生活设施样样齐全,还安装有远程视频对话系统——不是宾馆;大楼里,超声科、检验科、心电图室、康复中心有序排列——也不是医院。这里是太康县高贤乡医疗护理型养老院,入住了89位农村特困老人。
“衣食有人照料,生病有人护理,真是以前做梦都没想过的好日子!”11月10日,老人们围坐在一起,拉胡琴、唱戏曲、打快板,笑声阵阵。
“为解决他们的养老难题,实现脱贫保障全覆盖,去年以来,我县大胆创新,按照‘一户一策、一人一法’原则,探索出集中供养、亲情赡养、社会托养、居村联养、邻里助养‘五养模式’,让特困老人安享幸福晚年。”太康县民政局一位负责人表示,“目前,太康县已建成永兴医院颐养家园、济民医院颐养家园、朱口东方颐养家园等6家民办公助型医养结合养老院,床位2000张,已有665人入住。”
“我们开发的‘五养模式’管理平台正在试运行,特困老人的身体状况、用药禁忌、养老模式等信息在网上一目了然。”太康县民政局负责人介绍,下一步还将加强对养老机构的规范管理,对护理人员实行集中培训、持证上岗,确保“五养模式”长期、可持续发展。
道德模范风靡城乡
他叫赵志发,太康县常营镇五子李村村民。1999年10月20日,妻子张青骑车送赵志发外出打工返回途中,被一辆疾驰的摩托车撞倒,导致颅内大量瘀血成了植物人。在赵志发爱的感召下,如今张青逐渐恢复了意识,身体也有了知觉,可以与人进行简单交流。今年9月,赵志发荣获第七届全国孝老爱亲类道德模范提名奖。
她叫刘文华,太康县龙曲镇丁庄村一名普通的家庭主妇。与丈夫结婚不久,她的婆婆外出买菜时不幸遭遇车祸,颅脑严重受损,躺在床上昏迷不醒。为更好地照顾婆婆,刘文华舍弃工作,与婆婆同室19年,成了十里八村孝老爱亲的楷模。今年9月,刘文华被评为孝老爱亲类中国好人……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内化于心,目的在于知行合一,外化于行。近年来,太康县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融入到各个层面、各项工作,形成了人人参与、个个践行的生动局面,各乡镇依托文化本底,建成了先进典型广场、好人园、道德墙、孝心街等各具特色的文化阵地,用二十四孝图、孝善故事、公益广告等阐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滋养和熏陶广大群众崇德向善的价值理念。
“在道德传承主体上突出抓典型,推出‘新二十四孝’评选、‘百寿宴’等系列民俗文化活动。通过类似的活动,可以引领群众奋发向上、崇德向善。”太康县相关人员介绍,“此外,为了强化乡规民约带动作用,我们由德高望重的新乡贤倡议制定道德公约、文明公约、卫生公约等乡规民约,以此规范居民行为、引领居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认同。”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太康县立足实际,在贯穿融入上下功夫,乡土化、生活化的举措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基层、通万家。在道德典型的引领带动下,全县文明、和谐、诚信、友善,成为了太康的一张特色名片,良好的社会环境吸引了商业投资、推动了农村产业发展,增加了居民收入。(卢红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