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郑州印发《郑州市高品质推进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明确以城市发展方式转变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发挥规划引领作用,优化城市布局,坚持实施项目带动发展战略,统筹推进核心板块建设、重大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与生态绿化、城市改造更新等项目,3年内共计划实施2443个项目,力争完成投资8143亿元。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打造更高水平的高质量发展区域增长极、助力中原更加出彩,奠定坚实的城市环境基础。
打造32个核心板块
郑州市按照“产业主导,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原则,规划32个城市建设核心板块,将核心板块着力打造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支撑点、城市建设的新亮点和城市结构的关键点。32个核心板块共实施373个项目,投资2150亿元。2020年6月底,核心板块完成城市设计,3年内项目基本落地,5年内建成初具规模,带动新老城区统筹协调发展,推进中心城区转型升级,实现“东强、南动、西美、北静、中优、外联”的发展目标,展现古都新魅力新活力。
东部“强”起来,明确以郑东新区为依托,统筹经开区、中牟县部分区域,统筹国家自贸区、跨境电商综试区、国家大数据综试区、金融集聚核心功能区等战略平台建设,打造全省对外开放窗口、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和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基地。
南部“动”起来,明确依托航空港实验区,围绕“枢纽+口岸+物流+制造”,完善以航空枢纽为带动的多式联运体系,打造国际航空枢纽经济引领区、内陆地区对外开放高地。
西部“美”起来,明确统筹高新区、中原区等西部区域发展,将其建设成为城市生态屏障、全省创新创业最活跃区域,让美丽人居、美丽生态、美丽经济成为西部的鲜明特征。
北部“静”下来,明确围绕国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加强黄河生态保护治理,推进黄河文化遗产的系统保护,打造沿黄生态保护示范区、国家高质量发展区域增长极、黄河历史文化主地标(黄河国家博物馆、黄河文化演艺中心)。
中部“优”起来,明确通过城市有机更新,激发老城区活力,彰显中原文化魅力,真正把郑州厚重的中原文化展现出来。
加快重大基础设施建设
据了解,郑州将在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围绕航空、铁路、高速公路、无水港、轨道交通等方面建设,构建通达全球、辐射全球、衔接高效、域内畅通、功能完善的交通中枢,到2022年底初步建成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郑州机场客运量达375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达72万吨。
在供水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到2022年底,完成投资65亿元,累计供水能力达到222万立方米/日,满足1000万人日常用水需求。在供电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到2022年,完成投资额200亿元,新增供电能力300万千瓦,解决市区主要供电断面受限、供电能力不足问题。
在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建设方面,2022年底实现全市域5G室外全覆盖,完成中国联通5G区域级网络云中心、中国移动5G核心网大区中心等一批重要信息网络基础项目建设。
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通过三年时间,新增垃圾日处理能力7000吨;2022年底前,建成投用郑州新区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南曹污水处理厂2个项目,新增日污水处理规模45万吨。
在构建优质均衡的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方面,加快推进学前教育普惠发展,2020年全市新增公办幼儿园100所,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比例达到50%,学前三年毛入园率稳定在95%以上,普惠性资源覆盖率稳定在90%左右。同时,高标准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每年市区新建改扩建中小学校30所以上,每个县(市)新建、改扩建中小学校4所以上。2020年杜绝超大班额,2021年彻底消除大班额,2022年巩固成果。班额符合国家标准,小学和初中学龄人口入学率达100%,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9%。此外全面推动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加快推进市区15所高中阶段学校建设,2022年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95%,及积极推进新建一所高水平大学和科研机构等。
改进城市管理与改善人居环境
城市道路实施“一环十横十纵”综合改造。围绕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总体布局,郑州实施城市道路综合改造工程,推出“一环十横十纵”道路综合改造。该工程全长约388公里,分三期实施。一期工程实施8条路,分别为:嵩山路、黄河路、京广路、航海路、经三路、未来路、桐柏路、开元路,计划2020年9月底完工;
二期工程实施7条路,分别为:北三环、西三环、东风路、建设路、花园路、陇海路、江山路,计划2020年9月份开工、2021年3月份完工;
三期工程实施10条路,分别为:文化路、农业路、大学路、中州大道、南三环、长江路、三全路、东三环、金水路、中原路,原计划2021年4月份开工、2021年12月份完工,现力争2020年底前开工。
目前,郑州各辖区特别是7条试验段涉及的中原、二七、金水、管城四个辖区,625处违建已整治613处,完成率98%。正在进行道路改造、人行道改造、管线迁改、外立面整治、绿化移植等施工。截至目前,一期工程共有3226处违建已整治1080处,完成率33.5%,正在组织开展施工招标等前期工作。
市区计划改造老旧小区1833个。2019年4月,郑州市政府出台《郑州市老旧小区整治提升工作实施方案》,2019年11月,按照市“双改”会议精神,对原《方案》进行修订完善,出台《郑州市老旧小区综合改造工程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通过改造提升,使我市老旧小区基本达到 “园区道路平整、绿化种植提质、路灯廊灯明亮、楼宇标识清晰、车辆管理有序、线路管网规整、建筑外墙美观、安防设施齐备、管理组织健全、物业服务规范”的目标。
据统计,按照《方案》确定的改造范围,郑州市主城区共有1833个小区纳入综合改造,涉及7584栋楼,2469万平方米,居民30万户。截至目前,完成改造110个,正在施工689个,正在施工招标417个。
城乡结合部综合改造涉及7大项72小项。2019年11月15日郑州市改进城市管理与改善人居环境工作动员会以后,市城乡结合部综合改造工程指挥部,以打造“整洁、有序、舒适、愉悦”城市环境为目标,推动“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日常管理,改善人居环境,优化产业结构”为重点,决定用两年时间对城乡结合部进行全覆盖、全方位、立体化、高标准整治提升,着力解决城乡结合部管理粗放,基础设施水平低,整体面貌差等问题,努力将城乡结合部打造成为一个无垃圾积存、无黄土裸露、无散乱污企业,基础设施全覆盖、城市功能全配套,与主城区城市管理零差距、城市形象同提升的美丽区域。
城乡结合部综合改造整治范围共涉及12个县(市、区)、开发区辖区内36个乡镇办的354个行政村(社区),面积达1516平方公里。整治内容包括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交通环境综合整治、农村人家环境综合整治、市容市貌环境综合整治、社区环境综合整治、优化产业结构以及“散乱污”企业综合整治等7大项72小项工作任务。
截至目前,共查改环境脏乱问题24191项,清运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约82.5万立方米,道路清扫18067万平方米,清理治理占道(突店)经营77429处(起),拆违私搭乱建72.7万平方米,拆除规范户外广告54689处,黄土裸露苫盖318万平方米,整治乱停乱放106439辆。
目前,城乡结合部区域环境面貌有明显改变,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堆积得到改善,各种各样的私搭乱建基本消除,商户经营、户外广告及车辆停放得到很大的规范提升,路面、街面、村庄、楼院卫生干净整洁,“散乱污”企业实现了动态清零。下一步,郑州将针对第一阶段排查出的问题,采取各类工程性和管理性措施,全力推动城乡结合部综合改造工程,并建立长效机制,实行常态化管理。
多举措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
2019年“双改”工作会议召开以来,郑州市城市管理局改进城市管理服务,推动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三年行动计划往深里走、往实里走,打造“整洁、有序、舒适、愉悦”的城市环境,不断提升市民满意度、获得感、幸福感。
郑州“三路一园”美丽节街区示范项目由人和路、政通路、兴华街和一口袋公园以及20余处微景观组成,涉及道路总长4.6公里,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
城市提升,规划先行。按照“设计引领,需求导向,以人为本”的三大理念,郑州二七区邀请上海东华大学环境艺术设计研究院专家顾问团进行“把脉问诊”,摸排梳理了目前城市道路存在的问题,对应制定了“通、平、净、静、齐、亮”六大对策。再通过高品质设计,高质量施工,高标准管理,最终打造为“三路一园”美丽街区。
“三路一园”只是郑州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的一个缩影。据介绍,郑州深入推进“路长制”,开展铁路沿线安全隐患和绿化整治,强力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管理,高标准有序推进“四化”(“序化、洁化、绿化、亮化”)工作等,多举措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
今年郑州城市管理将进一步简政放权,深化郑州大城管体制机制改革,补足城市管理的盲区和短板。一方面,着力构建一体化、全覆盖城管格局。按照“精准建台账、市域全覆盖、管理一体化、推动快节奏”的要求,对“四化”实施统一标准、统一监管、统一考核,建立责任明晰、标准规范、考核严格的大城管体系,切实解决产权单位底数不清、责任不明、互不统属、管理碎片化,管得了的看不见、看得见的管不了等问题,彻底消灭管理空白和死角。另一方面,全面推行常态化管理+专项整治。突出问题管理、目标管理、动态管理和长效治理,着力解决好城市管理的难点、痛点问题。在常态化管理上,以深入推进“路长制”市容市貌大提升为抓手,围绕“四化”提升,推动城市管理质量、档次不断提升;在专项整治上,聚焦共性短板,按照“一专案一专班,细化分工、夯实责任、强化举措”的要求,全力推动,集中攻坚,有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