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河南
当前位置:新闻 > 社会 > 正文

陕西西安荒唐入学诈骗案背后 需完善保障适龄儿童求学机制

陕西西安荒唐入学诈骗案背后 需完善保障适龄儿童求学机制
2020-05-18 11:50:11 来源:光明网

据报道,陕西西安一名女子马某托人解决孩子入学的问题,结果遭遇骗财骗色,累计被诈骗超过20万元。担心丈夫知道,她每天谎称带孩子去上学,实际上每天就是去逛公园或去其他地方。现在,孩子已经马上12岁,还没能开始上一年级。目前,诈骗人李某已因诈骗自首。

这起诈骗案令人匪夷所思。法律会追究诈骗者的法律责任,这名女子也会受到良心和道德的谴责。但是,被耽误学业的孩子是无辜的。因此,另一个问题值得探讨:在保障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这一问题上,除了父母(监护人)要履行责任外,流出地和流入地政府教育部门要承担什么责任?如果随迁子女的父母不送孩子接受义务教育,流出地和流入地政府教育部门也都对此没有足够的重视,就会导致适龄儿童辍学、失学的问题。

报道中提到,事发后,媒体联系到西安市教育局,咨询这名女子的孩子入学一事。工作人员表示,儿童义务段入学从政策上来讲是户籍在哪,孩子就在哪上学。这一回应其实并不准确。早在2008年,国务院发出的《关于做好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工作的通知》中,就要求切实解决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问题。国务院提出,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以流入地为主、公办学校为主解决;对符合当地政府规定接收条件的随迁子女,要统筹安排在就近的公办学校就读,免除学杂费,不收借读费。也就是说,按照政策,不应该是孩子户籍在哪里就在哪里上学,而是孩子在哪里,就应该由当地政府解决接受义务教育的问题,而且应该以入读公办学校为主。

客观而言,近年来,很多地方都为解决随迁子女入学问题做出了积极努力,降低了随迁子女同城求学的门槛。但是,还是有一些地方提出“四证”或“五证”等要求。如此次事件发生的西安,对于随迁子女当地就读要求“四证”,包括户籍证明、居住证明、务工证明和流出证。但是,办理这些证明并不那么容易,如办理务工证需要随迁子女父母双方合法的劳动务工合同或营业执照等务工证明及相关材料,流出证则要求“户籍所在地政府街道办或乡镇以上人民政府开具的在当地无监护条件的学生流出证明”。这事实上造成部分随迁子女入学难。

而这种情况的出现,和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有关。虽然当前我国适龄儿童流动正在加大,但之前的经费保障一直以户籍为主,由户籍地负责。2015年发布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完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通知》明确,统一城乡义务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统一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实现“两免一补”和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资金随学生流动可携带。但是,由于义务教育经费保障仍以县级财政为主,而生均公用经费只是生均经费的一小部分(更大部分是支付教师薪酬的费用),因此,即便学费随学籍走,但是,流入地政府解决随迁子女入学问题的积极性也不高。这就需要推动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强化省级统筹,消除一省范围内义务教育经费的跨县携带、流动的障碍,也为义务教育经费的跨省携带、流动创造条件。

除了随迁子女入学问题,此次事件也反映出另一个问题。切实降低农村学生辍学率,是2018、2019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重点工作。从陕西发生的这起入学诈骗案看,我国目前也缺乏跟踪适龄儿童流出、入学、转学、求学情况的机制。一名学生从一地流出后,是否在另一地入学,必须由教育部门跟踪,否则就可能出现适龄儿童辍学、失学问题。在这方面,也要发挥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的作用。毕竟,开发这一系统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跟踪学生学籍信息变化,从而实现控辍保学。(熊丙奇)

(责任编辑:耿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