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河南
当前位置:新闻 > 社会 > 正文

“金刚侠”张敏:舍女护战友 她却是十几个遗孤的“妈妈”

“金刚侠”张敏:舍女护战友 她却是十几个遗孤的“妈妈”
2021-04-07 16:06:38 来源:新华网

巍巍大别山,雄伟金刚台。在这里,流传着一段悲壮动人的革命故事:大别山女游击队员张敏,在敌人搜山时为掩护战友,痛失出生仅六天的女儿。这位痛失爱女的母亲,却收留了十几个孤儿,把他们抚养长大。

八十多年弹指一挥间,这座英雄之山历经沧桑,在红色基因的传承中,迎来了绿色发展的绚烂春天。

为掩护战友痛失爱女 她却收养十几个遗孤

又到清明时节,曾祥有再次登上金刚台,这是大别山河南境内的最高峰。他手捧鲜花,来到奶奶张敏战斗过的地方。这里还安葬着他的一位存世仅六天的姑姑,也埋藏着奶奶的一段辛酸往事。

1934年11月,红二十五军长征离开后,鄂豫皖苏区几乎全部丢失。为了革命斗争需要,部分红军战士、伤员、妇孺等陆续转入大别山腹地金刚台,后组编为赫赫有名的“金刚台妇女排”,依托沟壑坚持斗争,张敏就是其中的一员。中共商南县委继续率领游击队和妇女排以金刚台为屏障、以洞穴为据点,坚持了长达三年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赢得了“三年红旗不倒”的美誉。

1936年冬,金刚台下起了大雪,敌人又趁机搜山“围剿”,而五天前张敏刚生下一个女儿,母女俩和战友藏身在金刚台上的一个山洞里。由于经常缺粮断炊、营养不良,导致张敏身体较差、缺少奶水,孩子常常饿得哇哇直哭。

随着敌人的步步紧逼,孩子的哭声随时都会暴露十几个战友的藏身之处,那样,后果将不堪设想!此时此刻,张敏来不及多想,将空瘪的乳头塞进孩子的口中,然后紧紧地捂着、捂着……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短短的十几分钟,就像几个世纪那么漫长……

终于,敌人走远了,战友安全了,张敏却发现孩子早已没了呼吸。张敏的心碎了……她含着热泪喃喃自语:“孩子,娘对不起你!娘实在是没有办法啊!”

被保护下来的战友们,先是呆呆地看着,接着是默默地流泪,过了很久很久,大家才一起用手扒了一个土坑,准备把孩子小小的遗体掩埋起来……可是,张敏怎么也舍不得放下怀里的孩子,就在那里紧紧地抱着、默默地看着……

“多少年后,奶奶讲起这段往事,眼里还是噙着泪花。”曾祥有说。

两天后,张敏的丈夫曾少甫下山筹粮归来,得知女儿夭折后,虽然内心也很痛苦,却并没有埋怨妻子。

“爷爷当时是便衣队长,他坐在地上叹了几口气,转身就去安慰奶奶。”曾祥有非常能理解他们的举动,“爷爷奶奶不是心狠,他们知道要革命就会有牺牲,而且在整个革命斗争期间,他们夭折的不止这一个孩子。”

在曾祥有的印象里,爷爷奶奶很喜欢小孩,不仅爱自己的孩子,还在1929年到1932年之间,收养过十几个贫苦人家的孤儿和英烈后代。

“这十几个小孩要是没人管很可能是死路一条,爷爷奶奶把他们带在身边、带上了金刚台,抚养长大后纷纷投身革命队伍。”令曾祥有印象深刻的是,1972年,奶奶收养的一个孩子辗转找到了曾祥有家,但奶奶已去世四年,“回忆起在金刚台的日子,她跟爷爷两人相拥痛哭。”

每天都有生死考验 她们靠信念擎稳红旗

为了围剿山上的游击队员,敌人将金刚台全面封锁,叫嚣着要“抽干塘中的水,捉尽离水的鱼”,妄图将革命战士困死在金刚台上,妇女排的生存陷入极度困境。

商城县委党史地方志研究室四级调研员涂白松介绍,敌人反复搜山,甚至推行“户籍连坐”,把山区群众迁到集镇或围寨中;她们常年只有一身破衣服,缺粮、缺医,在阴冷潮湿、虫兽出没的深山老林里过着“天当房、地当床,野菜野果当食粮”的日子。

“据奶奶回忆,妇女排里有不少年轻人,即便有山洞也不敢久留,她们常年穿梭在荒山密林间躲避搜捕,还要采药医治伤病员,一些女战士衣服勉强蔽体,”曾祥有说,“三年下来,她们几乎成了‘野人’。”

在极度艰难的环境里,她们饿了摘野果,渴了喝泉水,忍饥挨饿勉强生存,但没有盐却是个大问题。为了获取食盐,曾少甫和张敏想了很多办法。

“我爷爷下山寻找食盐,把食盐化成盐水,反复把棉衣浸入盐水再晒干,然后穿在身上,躲避搜查带进山里,再把棉衣脱下来交给奶奶,泡在水里把盐化开。”曾祥有说。

在敌人残酷的封锁和“清剿”中,妇女排历经艰难困苦,顽强战斗,这面“红旗”始终不倒,创造了鄂豫皖游击战争的奇迹。

1937年后,妇女排按照上级指示,前往湖北省红安县(原黄安县)七里坪参加新四军四支队,奔赴抗日战场。张敏遵照组织决定,留在老家固始县从事地方工作。

然而,在大别山长期的艰苦生活,让她患上了严重的风湿和哮喘,后来随着病情的加重不得不停止工作。1956年曾少甫离休,组织为了照顾他们的晚年生活,拟安排他们去干休所休养,但曾少甫拒绝了:“我休息了,不能为国家做事了,住在城市吃国家闲粮,我吃不下去啊。”后来,张敏跟随曾少甫到固始县段集镇农村老家生活。1968年7月,张敏因病逝世。

烈士英魂若有灵 此时此景可告慰

青山耸立,松涛阵阵,杜鹃吐艳,山花竞芳。

在金刚台上,悬崖峭壁之上有70多个山洞,当年红军战士、伤病员和游击队员曾在此居住,这是他们的天然避难所和战斗堡垒,被后人亲切地称为“红军洞”。如今,掩映在青山绿水间的“红军洞”,颂扬着英雄的故事,成为传承红色精神的生动课堂。

据金刚台猫耳峰景区负责人张发兵介绍,金刚台的美景和红色故事吸引了越来越多游客,自2009年以来年均接待游客近30万人次,“红军洞”是他们必去的地方。

“近年来,商城县依托红色资源优势,坚持‘红色托底、绿色发展’,大力发展油茶、旅游等特色产业,走出了一条绿色发展道路,2019年5月宣布全县实现整体脱贫摘帽,2019年全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近一万四千元。现在,我们终于可以告慰英魂了!”信阳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商城县委书记李高岭说。

“从我太爷爷算起,全家八口人参加革命斗争,五人牺牲,因为当时不革命就没活路。”曾祥有动情地说,“我的先辈们一直盼着过上好日子,这一天终于来了,他们应该含笑九泉了!”(记者王圣志 牛少杰)

(责任编辑:耿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