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兰州4月3日电 题:“人的最后一程总得有人送” 一位资深“入殓师”的心语
新华社记者胡伟杰、马莎
“很多人问我为什么干这个行业,我也没有具体的答案。”
方宏明在殡葬服务行业从事“入殓师”已有18年。这个让旁人避之不及的职业,他却一直坚守着。从24岁到42岁,他见识了许多人一辈子也见不到的震撼场景,也看到过许多温情脉脉的画面。
天刚蒙蒙亮,方宏明就来到单位。他是兰州市殡仪馆接殡岗的负责人,日常负责遗体接待、整形及冷库管理,也就是俗称的“入殓师”。这个岗位全年无休,方宏明和他的几位同事轮流倒班,一班岗至少要接待数十位逝者的遗体。
清洁、剪发、上妆……看着逝者生前的照片,方宏明调好颜料,小心翼翼地为每位逝者整容,让他们能够以最体面的样子告别人生。
图为方宏明正在调制颜料。新华社记者马莎 摄
在他的工作台上,放着几样最平常不过的工具:刮胡刀、理发器、毛刷、酒精、调色盘等。对于一些因意外事故而亡的逝者,也就是被称为“特尸”的遗体,方宏明要先包扎、缝合、填充,再进行上妆、清洁。这种工作量很大,一干就是五六个小时。
有一次,方宏明接待了一位不幸落入工地上的水泥搅拌机身亡的逝者。遗体周遭包裹着大量混凝土块,已面目全非。
看着围在殡仪馆门口悲痛的家属,方宏明默默走进遗体整形沐浴间。他和同事们弯下腰,拿着小凿子一点点敲掉遗体上的混凝土块。他们很仔细,也很小心。如果力道过重、速度过快,不仅不能清理遗体,还可能将遗体破坏。忍受着感官的强烈冲击,他们整整干了3天,最后缝合包扎,上妆整形。当逝者遗体与家属见面的那一刻,人们泣不成声,有的家属甚至当场给方宏明跪下:“谢谢你们能让他体面地走!”
图为方宏明在遗体整形沐浴间工作。新华社记者马莎 摄
长期从事殡仪工作的人,大多不善言辞。“我已不记得整理过多少具遗体了。”方宏明谈起从事这项职业的代价,也总是几句话带过。
“以前也遭受过不少白眼、歧视,甚至家人也不支持。”方宏明说。但他坚信,“入殓师”是一个温暖善良的工作,每位逝者在火化前的最后一刻都应享受基本的尊严和体面。“给生者以安慰,给逝者以尊严”是行业从业者们都熟知的规矩。
图为方宏明与同事正在值班。新华社记者马莎 摄
由于职业特殊,极少有年轻人愿意从事这项工作。方宏明团队里都是35岁以上的中年人,大家都多年从事遗体整容工作。
“无论逝者以前经历过什么,我们都尽全力让他以安详的面容离世。”方宏明说。
“我想,人的最后一程总得有人送吧。”他说,希望人们能正视这份职业,希望年轻人能加入进来。
标签: 殡葬服务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