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河南
当前位置:新闻 > 社会 > 正文

李转见:打造“鸡芯”为地方鸡品种培育插上分子育种的“翅膀”

李转见:打造“鸡芯”为地方鸡品种培育插上分子育种的“翅膀”
2023-03-17 10:56:49 来源:大河网

【编者按】乘风破浪潮头立,扬帆起航正当时。全国两会胜利闭幕后,中原大地迅速掀起深入学贯彻全国两会精神的热潮。大河网推出《“青”舞飞扬》系列报道,聚焦河南广大青年科技工作者,他们学报告、抓落实、坚定信心再出发,把学贯彻全国两会精神转化为推动科技创新的实际行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

大河网讯“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让我倍感振奋。作为一名青年科技工作者,我将奋力投入科研报国的行动中,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把成果留在企业中,转化为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3月16日,河南农业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李转见告诉记者。

李转见是一名85后,现年38岁的他是国家蛋鸡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中原青年拔尖人才,也是“地方鸡保护利用技术体系创建与应用”项目成员,该项目曾获得2018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当下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需求提升了。”李转见介绍,他的科研方向是地方鸡优异性状形成的分子机制解析与分子育种。“从事这项研究最有意义的地方在于,不仅要解决老百姓对鸡肉‘量’的基本需求,更要保证对鸡肉‘质’的美好追求。”

李转见:打造“鸡芯”为地方鸡品种培育插上分子育种的“翅膀”

心得:甘坐科研冷板凳 更要注重团队协作

作为青年科技工作者,如何贯彻两会精神,在科研上勇攀科技高峰,并将其转化到实际运用上?李转见说:“作为从农村走出来的科技工作者,我对农村、农业、农民的感情与生俱来。”

“一是从农村来、到农业中去,这是我的初心及向往。二是坚持科研从生产中来、到生产中去。三是坚持久久为功、持之以恒。只有甘坐科研冷板凳、耐得住寂寞,才能登上学术高峰。”李转见说。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自2013年工作以来,李转见体会最深刻的是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我们团队有16个人,带头人是康相涛教授。在康老师的带领下,目前,在种质资源保护利用与新品种培育、优异性状遗传机制解析与分子育种、健康养殖技术研究和产业化三个方面形成稳定的研究方向。”李转见介绍,河南农业大学地方鸡保护利用创新团队,为教育部、农业农村部创新团队,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国家科技发明奖二等奖等科技奖励。

“我国的家禽产业是一个非常大的产业。”李转见介绍,当前,我国在蛋鸡和肉鸡养殖量上都居世界首位。千百年来,中国人养成了多元化的饮食惯,肉鸡市场分为快速型的肉鸡市场、中速型的肉鸡市场、慢速型肉鸡市场。

“快速型肉鸡一般40~50天长到5斤多,中速型肉鸡一般80~90天长到5斤多,慢速型肉鸡,也是我们常说的土鸡、柴鸡,大概120天能长到5斤多。”李转见介绍。

为什么培育这些长速快慢不同的品种呢?李转见认为,这源于我们老百姓多元化的市场需求,拿慢速型肉鸡来说,大概120天长到5斤左右,这种鸡生长时间长,风味物质沉积得就多,吃起来味道会好一些。

“改革开放初期,我们引进了一些国外的高产蛋鸡品种,满足了当时人民群众对量的需求。随着国家经济发展,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不断提高,不仅要吃得饱,还要吃得好、吃得健康,鸡蛋市场由原来的高产褐壳蛋转向粉色小蛋,再到目前特色鸡蛋、品牌鸡蛋。”李转见说,为此,我们需要根据市场的需求,培育不同的蛋壳颜色、蛋重大小等,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

如果说种子是粮食的芯片,那么,我国地方鸡品种就是鸡产业养殖的芯片。李转见表示,河南农大培育了一系列特色品种,从最早的豫州褐蛋鸡,到现在豫粉1号蛋鸡。同时,还开发了河南省的一些地方品种,比如河南固始鸡、卢氏绿壳蛋鸡和淅川乌骨鸡。

“卢氏绿壳蛋是千百年来形成的一个河南省地方鸡种。这个品种刚开始的绿壳蛋率只有百分之几,在康老师带领下,我们把这个品种的绿壳率提纯到98%以上,蛋壳色泽显著改善,产蛋量等生产性能均大幅度提高。”李转见说,当地农户纷纷踏上了这条致富路,消费者的需求也得到充分满足。

李转见:打造“鸡芯”为地方鸡品种培育插上分子育种的“翅膀”

未来:希望为地方鸡品种培育插上分子育种的翅膀

“要想获得技术上的研发,基础研究工作不能少。”李转见希望,未来能带领学生在地方鸡优育性状方面开发一些分子标记,定位一些功能基因,开展生物育种。

他表示,将在科研中坚持四个面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希望能为地方鸡品种的培育插上分子育种的翅膀,实现育种速度效率以及育种成效更进一步发展。”

“坚持与产业密切相结合,把成果运用到企业里边,尤其是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服务家禽行业的发展。”李转见表示。

不仅要做好自己的科研,而且还要为科研做好人才培养工作。作为高校的教育工作者,李转见指导学生获国家“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国家级或省级奖励24项,其中获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创新创业大赛特等奖1项。

李转见说,希望今后能做好人才培养工作,培养出更多的有志青年来“接棒”,助力地方鸡科学研究再出新成果。(刘高雅 李东宝/文 杨鑫阳/视频)

标签:

(责任编辑:news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