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河南
当前位置:新闻 > 智慧县豫 > 多彩县域 > 正文

淅川县:战“疫”战贫齐攻坚

淅川县:战“疫”战贫齐攻坚
2020-03-03 12:42:16 来源:人民网

淅川县地处豫鄂陕三省交界,全县7个乡镇48个村接壤湖北省十堰市,疫情防控形势十分严峻,加之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基数较大,稳增收压力大。作为刚刚摘帽的省级深度贫困县,淅川县坚持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两手抓”“两不误”,聚焦产业和就业扶贫,超前谋划、精准施策,千方百计破解疫情防控期间农产品销售、产业发展、劳动力就业等难题,强力巩固脱贫成效,创造了疫情防控期间“两业”攻坚淅川经验,先后被央视新闻联播、第一时间、“战疫情”特别栏目等报道。

落实“三个一”,破解农产品销售难

淅川县积极落实“三个一”措施,着力解决农产品销路不畅问题,有效促进贫困群众增收。 内销一批。建立消费扶贫应急响应机制,按照“村排查、乡汇总、县统筹”工作流程,搭建产销平台,推进生鲜农产品“进机关、进医院、进超市”,畅通内销渠道。目前,全县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超市和党员干部,累计购买蔬菜15万余斤、食用菌10万余斤、禽类3万余只、蛋类50余吨,帮扶5300余户贫困户增收见效。 储存一批。发挥已建12座冷链仓储库、26座村级小型冷藏室的作用,对30万余斤鲜菇、萝卜、水果等保鲜贮藏,实现错峰销售、保值增值,解决贫困群众产业发展后顾之忧。 加工一批。利用县内13家深加工企业,对新出冬菇进行烘干加工,制作香菇粉,延长保质期,提高产品附加值。协调联系香菇出品企业,统一组织、对口运销、订单收购,确保农产品外销渠道畅通。目前,已加工香菇粉25余万斤,协调外销干菇20余万斤。

实施“三转变”,破解产业发展难

面对疫情防控期间人员居家隔离、交通运输受阻等不利因素,淅川县打破常规、另辟蹊径,助推产业发展。 一方面,变集中发展为分散发展。以家庭为单位,鼓励贫困劳动力在做好防护措施前提下,有组织超前恢复生产发展。该县西簧乡抢抓香菇发展黄金时间,变集体规模种植为单体分散种植,每个香菇基地的从业人员控制在10人以内,袋装时间由1天延长至3天,既确保人员不聚集、阻断传染源,又保证不减产减收。疫情期间,西簧乡累计发展袋料香菇1000余万袋,整体规模同比增长10%,带动350户贫困户参与发展470余万袋。 另一方面,变粗放管理为精细管理。通过党员干部履历检索、乡村技术人才摸排,建立县、乡、村、户四级技术服务人才库,通过示范引领、以点带面,推动扶贫产业精细化管理。老城镇成立产业专班,做实技术团队,出台管理办法,采取“农户自管、大户代管、合作社统管”相结合的方式,对全乡3万余亩杏李实施精细化管理。寺湾镇聘请本镇省级林业专家,深入田间地头,对300余名护林员和技术员,进行果树管护技术培训,带动全镇补植补造核桃、杏李、黄金梨等果树8万余株、嫁接8000余亩、修剪2.3万余亩。 此外,该县变无序供应为有序供应。按照“县统筹、乡组织、村实施”方式,建立供需清单制度,保障农资供应,促进产业发展。各乡镇精准对接产业基地和贫困户,排查种苗、化肥等生产资料短缺底数,分批次组织外调,保障疫情期间种养业发展不受影响。目前,全县对56家运输企业和个人发放农产品及农业生产资料应急运输通行证210余张,提供香菇发展所需的锯末、麸子等原材料2万余吨,提供软籽石榴、杏李、薄壳核桃、黄金梨等林果种苗100余万株,促进新造林和补植补造2万余亩,保障了春耕备播工作有序推动。

做好“三分类”,破解劳动力就业难

按照“劳务输出、本地安置、鼓励创业”思路,严格落实“三有一可”工作机制,分类安置贫困劳动力。推动劳务输出,开展两个对接,有序组织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 一方面,乡镇与贫困劳动力对接,澄清贫困劳动力技能特点、就业意愿等,分类造册、及时上报人社部门。 另一方面,县人社部门与县外用工企业对接,精准提供企业用工、开工信息,专人专车接送,备齐生活用品,点对点输出,确保贫困劳动力有序复工、上岗。疫情期间,县外输出贫困劳动力4700余人。做实本地安置,组织本地带贫企业、51个扶贫车间、43个扶贫产业基地有序复工复产,增设防疫、保洁等岗位,吸纳贫困劳动力实现家门口就业;新增公益岗位500余个,安置滞留的贫困弱劳动力。目前,县内安置贫困劳动力将近5200人。 此外,该县还鼓励自主创业,政府出台扶持政策,鼓励滞留技术劳动力自主创业,实现稳定增收。目前,全县通过资金、技术等政策扶持,鼓励500余人自主创业。西簧乡七棵树村贫困户杜金亮、毛金中等50余户,原本在外务工,受疫情影响被困家中,在乡村干部动员下,主动在家发展袋料香菇,仅杜金亮1户就发展袋料香菇3万余袋,年收益预计超过10万元。(淅川县委宣传部 冷新星 陈瑜 周梦醒供稿)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