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河南
当前位置:新闻 > 智慧县豫 > 多彩县域 > 正文

“减负”与“增责”

“减负”与“增责”
2020-06-05 15:31:33 来源:人民网

前不久,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持续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作风保证的通知》,明确要求坚决杜绝形形色色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持续为基层松绑减负,让干部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抓落实。可以说,减负的直接指向是重视基层、夯实基层,让基层干部轻装上阵,心无旁骛做好工作。

实事求是地说,推进实际工作,开会、发文、报表、督查等都是重要手段。然而,如果相关会议、文件、填表、检查过多过繁,则会占用基层干部大量时间和精力,影响完成目标任务的整体成效。当前,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各项任务十分繁重的情况下,尤其需要让广大基层干部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抓落实,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汇聚强大合力。同时又必须看到,减负不是减责。特别是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要求各级干部知责明责、职到责到。从这个意义上说,“减负”的更深层意蕴是“增责”。这就要求广大基层干部正确看待减负与增责的辩证关系,切实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统一起来,以忧民、爱民、为民、惠民之心,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减负、增责,关键是把自己摆进去。“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后人”。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才不会使工作往下推、责任向下卸。这就要增强自觉,进行有深度、有成效的调查研究,多开展沾着泥土味、闻着机器声、贴着百姓心的调研,多看“后院”“角落”,发现实际问题、拿出对策办法;精准制定政策,做到问题精准把脉、举措务实有效、表述简单明了,把为什么干、干什么、怎么干、见到什么效果讲清楚,防止不接地气的“空中政策”和相互打架的“本位政策”;以上率下、左右协同、上下联动,把抓落实的“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衔接起来。

减负、增责,最终体现为干部主动履职、担当作为。减负,不是减担当、减责任,更不是降低工作标准和要求。一个部门、一个单位、一个地方,明确刚性措施,定目标、定规范、定办法、定机制,才能补短板、强弱项、堵漏洞、接断点,真正把可能给基层增加的额外负担减下来,把自身工作的质量效果提上去。确定明细分工,才能有人抓、有人盯、有人查,防止发文即止、开会即了,实现吹糠见米、见底见效。

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离不开干事创业的激情和行动,更需要不断增长的本领才干。不麻痹、不厌战、不松劲、不推责,冲在前头、干在实处,我们必能勇担使命、善作善成,不惧狂风骤雨,翻过一山再攀一峰,书写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篇章。

(责任编辑:高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