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感好、甜度高,每天来的顾客都应接不暇,有的开车几十里过来就想品尝这新鲜的小吊瓜。”5月30日,在镇平县马庄乡栗扒村西瓜种植基地的大棚里,基地负责人王喜德一边擦着额头的汗水,一边介绍西瓜长势,言语中透露出满心喜悦。
王喜德随手摘一个西瓜说:“别看这瓜小,它可是‘身价不菲’,一斤批发价都能到4—5块,浓缩的都是精华在它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王喜德不仅是栗扒村的致富带头人,还是该村的党支部书记。
2019年村两委换届后,王喜德带领村里新班子在发展乡村特色产业下了一番“苦功夫”,经过多轮商议,最终决定村里通过发展西瓜种植,增加村集体收入进而带领群众致富。
“说了算、定了干。”该村以农村“三变”改革为契机,引导村集体、乡村干部、农户、以土地、资金的形式成立栗扒村大棚种植专业合作社。其中21户农户以自有资金180万元入股,乡政府注入同康合作社30万元以集体资金入股。村支部书记任合作社理事长,并选举董事会、监事会,完善各项章程,规范各项制度,采取村社一体化运营,就这样,王喜德在各方的大力支持下,开始了种瓜这项“甜蜜事业”。
想挣钱,种西瓜就不能“按套路出牌”,王喜德带着村干部一起远赴山东昌乐县学技术,并与当地技术人员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引进小吊瓜种植技术,昌乐县派出技术人员,提供全程“保姆式”服务,直至见到效益。
经过2年多时间的发展,现在33个西瓜大棚每年可为村集体经济“进账”6万余元。村集体有了钱,就能为乡亲们办实事好事。把原坑塘进行了治理提升,将周边危旧房屋拆除建设成文化广场,实行了绿化美化亮化,成为了村民茶余饭后的好去处。
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实行党员干部包户,对村内垃圾、柴草、污水进行清运治理,大力实施一宅变四园,打造村级绿色长廊,栽植垂柳、红枫、樱花、石楠球等风景树木6000余棵;在王喜德的带领下,如今的栗扒村旧貌换新颜,村庄干净整洁,产业势头旺盛,群众安居乐业。
马庄乡位于镇平县西南部,天然禀赋和区位优势并不明显,如何让乡亲们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该乡紧紧围绕地方特色,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增加群众收入。
镇平县马庄乡党委书记翟景文表示,乡村要振兴,产业是基础,通过招才引智发展特色产业,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从而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不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助推乡村振兴。
马庄乡把烟叶发展作为财源建设的头等大事抓牢抓好,从最初的1100亩增加到现在的1500亩,新建20间烤房,改造20间烤房。税收由最初的50万增加到100万元。依托绿兴顺、绿欣两个供港蔬菜基地,稳步扩大种植面积到4000亩,探索脱水加工、大棚种植,酵素加工。持续深化“三变改革”,激发乡村发展活力,实施以“党支部+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农户”模式,重点发展西瓜、甜瓜、草莓、辣椒等特色产业,带动周边群众就业。(镇平县委宣传部 谭亚廷 吴聪供稿)
来源:人民网河南频道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