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收时节,南阳内乡灌涨镇标识有“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种养循环”等字样的大片麦田洒满耀眼的金黄,麦田中间一处偌大的养猪场,宛如一片蓝色的海洋,而忙碌着的一台台大型收割机,恰似跳动着的音符,把丰收的乐章奏响。
这就是由牧原大学生经营种植的内乡县数字化种养循环示范区。
“大学生种植这个示范区的小麦,不但产量高、质量高、效益好,而且种养循环,走出了一条粮食生产规模化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内乡县委书记、县长张智广说。
政企融合,大学生规模化种粮
传统农业生产,投入大,成本高,“靠天收”,利润低,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工人不会种粮,大学生不愿种粮,迫切需要走出一条新的路径。
牧原集团和内乡县创新推进数字化种养循环示范区建设,致力让粮食生产插上科技的翅膀。
地方政府负责流转土地,牧原集团下属的河南省牧原发展有限公司负责经营土地,开始了大学生规模化种粮的新探索。
年冬季,带着政府和企业的使命,吴祖坤带着他的团队,在示范区岗丘平地上播种下4475亩小麦,也播种下了自己的梦想和希望。
吴祖坤和他的团队共有7人,其中1名研究生,6名本科生,而实际上负责这4475亩小麦种植管理工作的只有5人。
但就是这样一个年轻而富有活力的大学生团队,一踏入这片黄土地,就创造出与众不同、可持续发展的巨大力量。
数字化,让梦想插上腾飞的翅膀
“水,已减少了30%;肥,已减少了50%……去掉了不少田埂,利用了不少边角废料地,增地效果非常明显……”
“六减(减水、减肥、减药、减碳、减人工、减物流)”“三增(增地、增产、增效)”“三提(提升耕地等级、提升作物品质、提升抗灾能力)”,是示范区建设的既定目标。
“当初,县里杨书记(时任内乡县委书记杨曙光)和我们在一起讨论这个目标时,我嘴上说目标没问题,但真没想到,这些目标这么快就要一个个实现了。”吴祖坤有板有眼地介绍说。
“多霉病、条锈病、白粉病、纹枯病,红蜘蛛、蚜虫等,我们不但要根据季节、气候、土壤等因素及早判断,而且实时精准防治。”
“种和收,都是机械化,病虫害防治,无人机,这么多地打一次药,三天就足够了。”
“墒情好的地,必须先犁、耙后,才能播种小麦,因为小麦根系扎的深,不然会影响小麦长势和产量;但墒情不太好的缓坡地,就不能先犁、耙了,因为这样会跑墒,影响小麦出苗,必须直接播种。”
“我们未来的目标是,一人负责2000亩粮田。”
“如何实现一人管理2000亩的良田?这就要靠我们正在建设的数字化系统做支撑。”与吴祖坤交谈,分明能感受到他自信的力量,他说,我们将通过空天地一体化的数据收集系统进行农作物信息的收集分析,在移动端实时查看农作物数据,依据这些数据决策水、肥、植保的科学作业。通过建设数字化控制中心,建立当地农作物生长模型,最大化地提升管理精准度,大大提升了人工效能。
“有了数字化的支撑,未来,我们就能把‘六减’‘三增’‘三提’目标提升到一个新的更高的层级。”
这就是大学生的力量,这就是科技和智慧的力量。
一串数字,点亮粮食生产新希望
从网上爆料看,今年河南多地的小麦亩产创下了新高,有人说这既与去年8月开始的强降雨给土地留下的诸多腐蚀殖有关,因为这种腐蚀殖会给土地带来许多营养,增加了田地的肥力;又与今年春天的两场及时雨有关。而内乡,尽管多黄黏土的田地在小麦分蘖时节严重干旱,造成分蘖少、麦穗少,但依然赢得了丰收。
小麦收割期间,笔者在该示范区与当地两位老农拉呱,一位老农边说边拽一颗麦穗,用手一揉,伸给笔者看:“估摸他们(指大学生)这单产,至少要比正常年份增产两三成。”
但吴祖坤和他的伙伴们,对这个成绩并不满意。“成绩不算理想,平地的产量提升幅度不大;但我们致力的重点是更多的中低产田,比如岗坡丘陵地,今年,这些岗坡丘陵地亩产最高的达到了450公斤,而当地农户的则都在300公斤左右。”吴祖坤说。
就成本而言,示范区规模化经营种植综合投入成本(包括所有薪酬)每亩456元;农户投入成本(没有土地租金,不含家庭人工投入)包括肥料、旋地、播种、种子、打药、收割,共470元。
就效益而言,减去包括大学生薪酬在内的综合成本,每亩地可实现利润251元。
这就是说,大学生种粮,不但增加了产量、提升了品质,而且在保证工资薪酬的前提下,还实现了盈利。吴祖坤坦言,“在降本增产增效方面,我们还有不小空间。”
种粮有盈利,降本增产增效有空间,就为未来更多的大学生,利用科学知识和现代化机械装备,推进规模化种粮,实现可持续发展开辟出崭新的路径。
种养循环,科技支撑向未来
在该示范区收获的4475亩小麦中,有1000多亩不同地理条件的土地浇施了生猪生产过程产生的沼液。
把生猪生产过程产生的沼液进行环保处理、厌氧发酵后,浇施庄稼,既减少了种粮化肥投入,提升了粮食品质,节约了投资成本,又促进了生态环保。这是牧原集团的创新成果。
据监测,浇施沼液和没浇施沼液的小麦,岗坡地,增产最高达50%,而地力一般的缓坡地和地力条件较好的平地,也至少增产20%和5%,且至少减少一半的化肥使用量。
“听说牧原几十头猪产生的沼液肥,就能供一亩地的用肥了,这可是利国利民的大事啊,以后俺们也想沾沾这光!”揉麦穗给笔者看的老农指着地中间的牧原养猪场说。
是啊,牧原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生猪生产企业,规模化养猪场遍布全国各地,养的猪越来越多,产生的沼液越来越多,价值越来越高。而沼液肥承载着科技的力量,已成为源源不断的宝贵的绿色财富。
科技兴粮,任重道远。怀揣粮食安全和乡村振兴的梦想,牧原的大学生们迈步铿锵向未来。(内乡县委宣传部 徐海林供稿)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