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8日,河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召开,河南省人民政府省长尹弘作政府工作报告。
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这五年,全省生产总值先后迈上4万亿元、5万亿元两个大台阶,人均生产总值突破8000美元。财政总收入超过620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突破1万亿元。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突破7万亿元、6万亿元。
粮食产量连续4年稳定在1300亿斤以上。特别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等重大国家战略叠加实施,“五区一群”等国家战略平台加快建设,河南在全国大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
高质量发展迈出重大步伐国家级创新平台达到172家
制造业加快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超过20%,服务业增加值占比接近50%。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加快推进,实现由乡村型社会向城市型社会的历史性转变。
科技创新支撑能力快速提升,国家级创新平台达到172家,新型研发机构发展到102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翻了两番多,科技型中小企业突破1万家、居中部首位。
三大攻坚战成效显著9536个贫困村全部出列
这五年,718.6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53个贫困县全部摘帽,9536个贫困村全部出列,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如期完成。
污染防治攻坚战9项约束性指标全面完成,PM2.5、PM10年均浓度下降幅度均超过30%,劣Ⅴ类水质国控断面动态清零,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稳定,国土绿化提质增量,沿黄生态廊道初具规模,小秦岭矿山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成效显著。
金融、地方政府债务等风险有效化解,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底线。
基础支撑能力更为坚实 高速公路总里程达7100公里
这五年,河南米字形高铁网基本建成,郑徐、郑阜、商合杭、郑太、郑万河南段等高铁开通运营,郑州机场三期北货运区开工建设,郑州地铁进入网络化运营时代,高速公路总里程达7100公里,淮河、沙颍河水运通江达海,综合交通枢纽地位不断强化。
电力总装机突破1亿千瓦,可再生能源装机占比超过28%。出山店水库、前坪水库下闸蓄水,引江济淮、宿鸭湖水库清淤扩容、小浪底南北岸灌区等十大水利工程加快推进。郑州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扩容提速,县城及以上城区实现5G网络全覆盖。
改革开放取得关键突破“五区联动”能级提升
这五年,“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建成省市县乡村五级全覆盖的政务服务网,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市场主体达到781万户。
机构改革顺利完成。省属国有企业办社会职能完成剥离,“僵尸企业”依法顺利处置,郑煤机改革经验全国推广。
空中、网上等“四条丝绸之路”联通世界,自创区、自贸区等“五区联动”能级提升,郑州机场客货运吞吐量跃居中部地区“双第一”,中欧班列(郑州)辐射30多个国家130多个城市,跨境电商网购保税模式不断完善,海关机构实现省辖市全覆盖。
进出口总值累计2.78万亿元,居中部地区首位。五年实际吸收外资901亿美元,实际到位省外资金4.7万亿元,分别是“十二五”的1.4倍和1.6倍。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提前一年实现比2010年翻一番目标
这五年,每年高质量办好重点民生实事,财政民生支出累计3.5万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例稳定在76%以上。城镇新增就业累计达687.4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72.7万人。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提前一年实现比2010年翻一番目标。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实现制度和人群全覆盖,保障水平稳步提高,散居和集中供养孤儿及城乡低保标准持续提高,80岁以上老人享受高龄津贴、住院基本医保报销比例提高5%,孤老病残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
130万城镇中低收入住房困难群众实现住有所居,58.1万户农村家庭彻底告别危旧住房,惠及30万人的黄河滩区居民迁建安置工程基本建成。“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达到10个。
郑州大学、河南大学“双一流”建设成效显著,特色骨干大学和学科建设计划全面启动,6所高职学校入围国家“双高计划”,职业教育发展水平持续提升,义务教育超大班额基本消除,广大教师特别是农村中小学教师工作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所有县市均有1所公立医院达到二级甲等
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所有县市均有1所公立医院达到二级甲等,94%的疑难重症在省内得到救治,集中带量采购的药品和耗材价格平均降幅超过50%。
居民主要健康指标优于全国平均水平。
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基本建成,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等项目建成投用,殷墟、甲骨文等文化遗产保护和研究成效明显,文旅融合发展取得新进步,黄河文化影响力和凝聚力显著增强。(记者 阮海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