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让商家瑟瑟发抖的央视315晚会已落幕,许多知名品牌都被爆出负面信息。有不少网友感慨,我们需要的不只是“315”这一天,而是“天天315”。伴随医美速成班的曝光,医美安全问题再度被冲上风尖浪口。
黑产现象流入市场,医美安全存在隐患
“一对一辅导,手把手教学,零基础包教包会”是目前许多医疗美容培训机构的宣传口号。记者暗访某培训机构后发现,参加培训的学员无医疗背景,培训老师无医师执业资格,而培训期只有6天。学员结业后可拿到一份微整形美容师高级证书,发证机构是“国际整形美容职业认证中心”,然而这一认证中心的网站并没有任何备案信息。
在医美市场体量持续增加,医美愈加刚需化的当下,无执照的机构、无资质的医护、来源不规范的医疗器械以及涉及教育培训、广告宣传等层面上的黑产现象频现,大大破坏了市场营商环境。业内认为,这些不正当的经营行为在危害消费者安全的同时,也让医美行业备受诟病。
医美投诉5年增加14倍,术后保障成发力点
中消费数据显示,2020年医美相关投诉达到7233起,较5年前的483件整整增加了14倍。中国整形美容协会统计,平均一年有2万起由于医疗美容导致毁容的投诉记录。
术前宣传天花乱坠,术后消费无保障,成为目前大众医美消费现状。与医美问题同样突出的是,政府监管越来越严格,这意味着医美或迈入标准化时代。作为医美分支的植发行业,将会加快“良币驱逐劣币”速度,这有利于消费者权益的保障。
不少植发机构开始将术后保障,作为核心竞争优势之一。 就各头部企业对外宣传来看,新生植发近日与紫金保险建立合作关系。这是2012年后,新生植发第二次与商业保险合作,力图通过植发保单守护消费者的权益保障。
植发是医疗行为,技术驱动是根本
植发手术兼具医疗和消费属性,但本质上仍是医疗行为,植发安全及患者权益保障,应是植发行业发展第一道防线。面对价格、效果、医生资质等行业乱象,消费者普遍处于观望态度,但随着行业监管趋严,植发相关产业将加速迈入合规化、规范化、标准化阶段。
目前植发机构品牌效益并不明显,这使得营销买流量揽客成为行业共识。从短期来看,砸钱确实能引流客户,但对于一次性几乎毫无复购性的植发项目,会陷入“药”不能停的境地,长期来看是不可取的行为。营销的持续支出,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项目价格,缩减了机构的净利率,这既不利于消费者也不利于从业者。
对此,新生植发在FUE技术的基础上创新推出3D植发、NOCUT不剃发植发等技术,通过建立技术壁垒拉开竞争差距;与此同时,新生植发已从单一植发业务为主转变为“植养护一体化”综合性毛发服务机构,不断拓展毛发产业链,以实现可持续性发展。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