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河南生活 > 正文

沈阳中泰肛肠医院 丨关于消化道的那些内镜检查,你都知道吗

沈阳中泰肛肠医院 丨关于消化道的那些内镜检查,你都知道吗
2024-05-25 10:18:46 来源:河南热线

关于消化道的那些内镜检查,你都知道吗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各种关于健康的疑问和问题。其中,消化系统的健康是我们最关心的问题之一。消化系统的疾病不仅会影响我们的食欲和体重,还可能导致更严重的健康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医学界发明了一种名为“消化内镜”的技术。

消化内镜,也被称为胃肠镜,是一种用于检查人体消化系统内部状况的医疗设备。它由一根灵活的管状设备和一个摄像头组成,可以通过人体的口腔或肛门进入消化系统,对食道、胃和肠道进行直接观察。主要包括胃镜、十二指肠镜、小肠镜、肠镜、胶囊内镜、磁控胶囊内镜、超声内镜等。

消化内镜的主要用途是检测和诊断消化系统的疾病。例如,如果病人有反酸、胃痛、吞咽困难等症状,医生可能会使用消化内镜来检查食道和胃的状况。如果在检查中发现异常,医生还可以通过内镜进行活检,即取出一小部分组织进行进一步的实验室分析。

消化内镜的另一个重要用途是治疗。例如,如果病人有胃肠道出血,医生可以通过内镜找到出血的位置,并使用特殊的工具进行止血。此外,消化内镜还可以用于移除胃肠道内的异物,或者在胃肠道内放置支架,以帮助解决狭窄或阻塞的问题。

虽然消化内镜是一种非常有用的技术,但是它也有一些潜在的风险。例如,内镜可能会划伤消化道的内壁,导致出血或感染。因此,进行内镜检查时,医生需要非常小心,以确保病人的安全。

总的来说,消化内镜是一种强大的工具,可以帮助医生了解和处理消化系统的各种问题。如果你有消化系统的症状,你应该与医生讨论是否需要进行内镜检查。记住,早期发现和治疗疾病总是最好的选择。

       胃镜

胃镜检查是消化内镜检查的一个重要项目,它通过将一根带有摄像头的软管插入消化道,来获取消化道内部的图像,从而达到诊断和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目的。这项检查可以帮助医生观察胃黏膜的变化,发现可能的问题,并在必要时取样进行病理分析。胃镜检查对于及时发现和治疗胃部疾病非常重要。例如,胃痛、胃胀等症状可能是胃部问题的表现,通过胃镜检查可以明确诊断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适应证:

上腹部不适,疑为上消化道病变,临床不能确诊者。

急性胃出血或原因不明的慢性上消化道出血。

影像学检查发现上消化道病变,但不能明确病变性质者。

需要随诊的病变,如慢性胃溃疡、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术后胃、大于2cm的胃息肉等。

意外吞食异物,需要取出者。

需要通过内镜进行治疗者。

       胃癌筛查人群:中国胃癌筛查目标人群为≥40岁,且符合下列任一条者,就应该做胃癌的筛查:

(1)胃癌高发地区人群;

(2)幽门螺杆菌感染者;

(3)既往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手术后残胃、肥厚性胃炎、恶性贫血等胃的癌前病变;

(4)存在胃癌其他风险因素(如吸烟、重度饮酒、摄入高盐、腌制饮食等)。

   禁忌证:

  相对禁忌证:

(1)心肺功能不全;

(2)消化道出血,血压波动较大或不稳定;

(3)严重高血压患者,血压偏高;

(4)严重出血倾向,血红蛋白低于50g/L或PT延长超过1.5秒以上;

(5)高度脊柱畸形;

(6)消化道巨大憩室。

  绝对禁忌证:

(1)严重心肺疾患,无法耐受内镜检查;

(2)怀疑有休克或消化道穿孔等危重患者;

(3)患有精神疾病,不能配合内镜检查者;

(4)消化道急性炎症,尤其是腐蚀性炎症患者;

(5)明显的胸腹主动脉瘤;

(6)脑卒中患者。

   注意事项:

检查前禁食6~8小时。无痛胃镜需要禁食禁水6小时。

如患者服用抗凝药如:阿司匹林等,需停药一周才可取活检。

检查前需完善血常规、肝功能、凝血功能。老年患者以及做无痛胃镜患者还需要完善胸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检查,以评估患者能否耐受内镜检查。

糖尿病患者检查当日早晨应暂停降糖药或胰岛素。

    小肠镜

小肠镜是一种灵活的、带有摄像头的管状设备,专门设计用于观察小肠的内部情况。与胃镜和结肠镜类似,小肠镜可以帮助医生直接观察小肠的内壁,以便检测异常、进行活检或治疗。由于小肠较长且在腹腔内盘曲,传统上被认为是难以检查的区域。但是,一些疾病如克罗恩病、肠结核、肿瘤以及某些类型的慢性腹痛和出血,可能正是源于小肠。小肠镜提供了一个直接观察这一区域的途径,帮助医生诊断这些难以捉摸的问题。

     适应证:

潜在小肠出血(及不明原因缺铁性贫血)。

疑似克罗恩病;疑似吸收不良综合征(如乳糜泻等);疑似小肠肿瘤或增殖性病变。

不明原因腹泻或蛋白丢失;不明原因小肠梗阻。

科肠道手术后异常情况(如出血、梗阻等)。

临床相关检查提示小肠存在器质性病变可能。

已确诊的小肠病变(如克罗恩病、息肉、血管畸形等)治疗后复查。

小肠疾病的治疗:如小肠息肉切除术、小肠异物取出术。

困难结肠镜无法完成的全结肠检查者。

手术后消化道解剖结构改变导致十二脂肠镜无法完成的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

禁忌证:

     绝对禁忌证:

(1)严重心肺等器官功能障碍者;

(2)无法耐受或配合内镜检查者。

   相对禁忌证:

(1)小肠梗阻无法完成肠道准备者;

(2)有多次腹部手术史者;

(3)孕妇;

(4)其他高风险状态或病变者(如中度以上食管-胃静脉曲张者、大量腹水等);

(5)低龄儿童(小于12岁)。

   注意事项:

肠道准备:经口检查禁食8~12h,同时禁水4~6h即可。经肛检查同全结肠镜检查的肠道准备方案。肠道清洁剂可选用复方聚乙二醇等。

麻醉准备:经口途径检查建议气管插管麻醉;经肛途径检查只需静脉麻醉但在胃潴留或肠梗阻时,也需气管插管;如有麻醉禁忌,在特殊情况下,如患者有强烈小肠镜检查指征,且预估检查时间较短就可能发现病变,在与患者及家属充分沟通的前提下,可以采用镇静方式。

      肠镜

肠镜检查是利用一条长约140cm可弯曲,末端装有一个光源带微型电子摄影机的纤维软管,由肛门慢慢进入大肠,以检查大肠部位的病变,肿瘤或溃疡,如有需要可取组织检验或行大肠息肉切除。

        适应证:

上腹疼痛伴有恶心、呕吐等。

原因不明的消瘦、贫血、出现黑便或柏油样便。

X线钡餐造影或CT、B超检查怀疑胃、食管、十二指肠形态改变或局部增厚等改变时。

结直肠癌术后患者,结直肠腺瘤、腺瘤样增生的患者治疗后定期复查1~2年一次。

肠癌高危人群筛查:一级亲属有结直肠癌史;本人有癌症史(任何恶性肿瘤病史);本人有肠道息肉史;同时具有以下两项及两项以上者:慢性腹泻(近2年来腹泻累计持续超过3个月,每次发作持续时间在1周以上)、慢性便秘(近2年来便秘每年在2个月以上)、黏液血便、慢性阑尾炎或阑尾切除史、慢性胆道疾病史或胆囊切除史等。

禁忌证:

有严重心脏病、心肺功能不全、严重高血压、急性腹泻、严重溃疡性结肠炎、结肠克罗恩病、腹膜炎、妊娠、精神病,腹部曾多次手术且有明显粘连者禁止做此项检查。

注意事项:

取活检或息肉电切除术后应绝对卧床休息,三天内勿剧烈运动,不做钡灌肠检查。

若出现持续性腹痛或便血,应及时就医。

    超声内镜

超声内镜可以在内镜下直接观察腔内病变同时进行实时超声扫描,了解病变来自管道壁的某个层次及周围邻近脏器的情况。与体表超声相比较,它消灭或缩短了超声源与成像器官之间的距离,并排除了骨骼、脂肪、含气部位的妨碍,可以获得最清晰的回声成像。

       适应证:

消化道黏膜下病变起源、大小及性质的判断,与壁外脏器、血管压迫的鉴别。

消化道肿瘤病程分期(肿瘤浸润深度、有无周围淋巴结及邻近器官转移)及可切除性判断。

消化道邻近器官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胆管结石、胆管癌、胰腺癌、胰腺炎及胰腺囊肿等)。

禁忌证:

基本上与普通胃镜检查相同。注意事项:

术前须查传染病及心电图。

患者需空腹4~6小时以上,检查前一天晚饭吃少渣易消化的食物。对于上消化道超声内镜检查,原则上不开展无痛麻醉

    胶囊内镜

受检者通过口服内置摄像与信号传输装置的智能胶囊,借助消化道蠕动使之在消化道内运动并拍摄图像,体外的图像记录仪和影像工作站可以显示患者整个消化道情况。胶囊内镜突破了原有的小肠检查盲区,且具有无痛苦、安全等优点,成为疑诊小肠疾病的一线检查方法。

适应证:

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及缺铁性贫血。

监控小肠息肉病综合征的发展。

监测非甾体类抗炎药相关性小肠黏膜损害。

疑似克罗恩病或监测并指导克罗恩病的治疗。

疑似小肠肿瘤。

疑似或难以控制的吸收不良综合征(如乳糜泻等)。

临床上需要排除小肠疾病者。

禁忌证:

   绝对禁忌证:无手术条件或拒绝接受任何腹部手术者,因为一旦胶囊滞留将无法通过手术取出。

    相对禁忌证:已知或怀疑胃肠道梗阻、狭窄及瘘管;心脏起搏器或其他电子仪器植入者;吞咽障碍者;孕妇。

    注意事项:

检查前除少量水及必要药物外,病患请至少禁食12小时以上。

胶囊内镜检查期间出现腹痛、腹泻、恶心等症状,应及时告诉医生。

检查过程中要远离较强的磁场,电场环境。

胶囊内镜检查后胶囊停留于胃肠道2周以上则定义为胶囊滞留,应及时就诊,通过外科手术或气囊辅助式小肠镜予以取出。

    磁控胶囊内镜

磁控胶囊内镜主要用于胃部检查,可以通过人为控制胶囊在胃里的运动方向、摄像机的拍摄角度等,以尽量减少检查的盲区和死角。

       适应证:

 

 

上消化道内镜检查的患者及健康、亚健康人群的常规体检。

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

不明原因的缺铁性贫血。

疑似克罗恩病。

小肠肿瘤。

吸收不良综合征。

非甾体类抗炎药相关性小肠黏膜损害等临床上需排除小肠疾病。

禁忌证:

  同胶囊内镜。

  注意事项:

  同胶囊内镜


标签:

(责任编辑:hngy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