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河南站首页 > 教育 > 大学 > 正文

【美文】我的大学梦

2018-05-21 11:03:59  作者:  来源:中华网河南  参与评论()人

1977年11月,我在小关公社耐火材料厂做工,得知高等院校恢复招生,心里波澜腾起,久久不能平静。我的大学梦难道真有可能实现吗?

土改时我家被划成地主成分,爷爷是地主分子。在那个年代里,像我这样出身不好的青年,想上大学那是白日做梦。1967年初中毕业后就一直在生产队劳动,连个高中都不能上,何况大学!现在高成分的社会青年也可以报考,有了这个机会,我一定要争取!要参加高考就要认真准备,工厂里太喧闹,无法静下心来看书。要复习,只有回去。77年是恢复高考后首届招生,我没有丝毫把握,不敢报名应试,想上大学须从长计议。当时社办工厂里的条件虽然也比较艰苦,但总比在生产队干农活轻松,而且每个月还有十来块钱的补助,这对很多人来说那是求之不得的,所以听说我要离开工厂回生产队,很多人不理解。父亲忧心忡忡,他一再对我说:“你再想想,不能虑胜不虑败啊!”我岂不知道这一步迈出去事关重大,万一考不上,连去社办厂的机会也没有了。但拼一把还是值得的,我一咬牙拿定了主意。事也凑巧,我们冯寨学校一位教初中语文的老师不到学期结束把课撂下,托关系到公社机械厂当工人了,一时没人上课,学校急着寻人替补。有人推荐了我,校长同意了,于是我就从社办厂回到了村里的学校当起了民办教师,一边教书,一边复习,虽然整天搞得紧紧张张的,但学习环境蛮不错了。由于备课的需要,我还认真读了两本现代汉语语法和修辞方面的书,课堂上给学生讲句子成分,首先自己心里要明白的。这都对后来做高考语文试题有不小的帮助。

当时学校归生产大队管理,除了公办教师外,哪些人能去学校教书、哪些人不能去,大队干部说了算。我回来当老师,自然是经过大队干部恩准的。为了防备不测,我准备参加高考的打算没敢告诉更多的人,复习是在隐蔽的状态下进行的。白天放学以后,我留在办公室,等别的老师都走了,我把书拿出来读;晚上在家里的土窑洞里,点上煤油灯,复习到深夜。资料大部分是张玉萍托人捎回来的她当时在公社高中教语文(我们原来都在大队宣传队,彼此都了解,她特别同情我的处境,所以很支持我参加高考),有了好的复习资料就留下一份送给我;还有一部分是我在公社耐火材料厂时的好朋友张丰敏给我找来的(他当时在黄委会工作,知道我想参加高考,就从黄委会图书馆借了一些书给我用),有历史、地理等教科书和教学参考。

我1964年以郑州市上街区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巩县十中(原来的郑州市第三十四中学)。读了两年,“文化大革命”就开始了,以后也就再没有亲过书本,直到1977年粉碎“四人帮”。好在那时候十中老师们的水平都比较高,担任主科教学的大多数是大学本科毕业生,如教我们语文和历史的陶老师、邹老师都是开封师范学院毕业的,教政治的王老师是西北师大毕业的,教地理的老王老师是新中国成立前在北京念的大学;教数学的魏老师虽然不是大学毕业,也在大学进修过,当年曾是开封女高数学课的主讲。学校还有个相当有规模的图书馆,像《天方夜谭》、《马克吐温短篇小说选》都是当年我最喜欢的课外读物。念初中时我很用功,各科老师也都比较喜欢我,所以语文、地理、历史、政治的基础还行,复习起来没有障碍;我们那一届开始,外语课以英语取代了原来的俄语,但两年下来并没有学多少东西,好在外语成绩当年高考是不计入总分的,我索性就没管它。困难的是数学。初中几何刚开了个头,“文化大革命”开始了,对于平面几何几乎没有什么印象,我抱着能拿几分是几分的态度,就只看初中学过的代数那一部分,后来证明这种策略是正确的。

2017年世界华人文明交流经典案例征集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新闻热线/内容合作/媒体支持:0371-56279388
商务(广告)合作:0371-56279366
联系邮箱:798334716@qq.com

中华网简介| 河南频道简介| 广告投放| 联系我们

网上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236413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