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失眠症是全球第二大严重精神障碍,发病率高达10%。长期以来,有关失眠症的疗法一直是个难解之谜,其发病机理和治疗方法存在很大个性差异。英国《柳叶刀·精神病学》杂志近日刊登荷兰一项新研究称,失眠可以被细分为五种类型。
荷兰神经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泰沙·布兰肯博士及其研究小组对有关人脑结构及功能与性格特征的调查问卷进行梳理分析。他们发现,通过对参试者性格特征的观察,可以将失眠分为五种类型。1型失眠:患者在神经质、情绪低落或紧张等多项“痛苦特征”方面得分遥遥领先。2型、3型失眠:患者的“痛苦特征”较少,但对奖励的敏感度过高或过低。4型、5型失眠:患者的“痛苦特征”最少,但对压力性生活事件的敏感度过高或过低。5年后,研究人员再次评估了参试者的失眠类型发现,大多数参试者大脑处于锚定状态,依旧保持着原有的失眠类型。
研究人员指出,脑电图结果显示,不同失眠类型的患者对环境刺激的反应各不相同。因此,失眠类型的细分也开启了大脑研究的新篇章,新研究结果则促进了失眠机制和失眠干预措施的改善。医生可更好地理解安眠药或认知行为疗法对不同失眠症患者产生不同疗效的具体原因。这一研究同时也有益于对抑郁症的深入探索。